首頁>科技>

普遍認為,工業網際網路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

早期競爭的特點是所有參與者都只能從“自己能做什麼?擅長做什麼“切入,俗話說的”在錘子眼裡,啥都是釘子“。

殊途同歸的共識

各平臺廠商對發展路徑的看法不盡相同,尋找當前競爭的主戰場,首先要看哪些領域,已經是行業共識,在未來必不可缺的關鍵環節。

“企業級計算的未來將是雲端計算與邊緣計算的混合”、”未來的企業現場將遍佈支援低延時網路技術的IOT物聯網和感測器“、”工業軟體的應用即APP化,企業軟體架構的SaaS化”、“大資料與人工智慧推動企業從流程驅動升級到資料驅動”等等方面,都是業內普遍認同的,或重點投入的領域。

平臺競爭的主戰場:雲、邊、應用、資料智慧

如上所述,當前階段平臺競爭必然將集中在雲端計算、現場升級與邊緣計算、工業應用、大資料智慧等領域。

第一個戰場是”雲“,就是雲端計算。

作為新一代網路計算的基礎設施,雲端計算平臺將企業IT網路的邊界擴充套件到了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上,對於企業計算架構而言,是革命性的。

目前,全球雲端計算平臺的集中度已經很高,只有亞馬遜AWS、微軟Azure以及谷歌等少數幾家通用雲平臺,國內雲端計算平臺同樣集中到阿里雲、騰訊、百度、華為等企業,其餘的都是垂直領域的雲平臺。

通用雲端計算平臺的技術門檻、資金門檻太高,而領先者的規模效益也非常明顯。(感興趣者可以看亞馬遜、微軟和阿里最近的財報)

所以目前基本可以斷言,工業網際網路通用雲平臺基本上就是目前領先的雲端計算平臺企業,這已經是巨頭之間的競爭了。當然在個別如安全涉密等特殊領域,會有例外。

第二個戰場是”邊“,包括企業現場為代表的邊緣節點。

企業現場可以分為裝置、產線、車間和企業多個層次,而物聯網IOT、感測器和低延時網路技術,重點對裝置、產線和車間層,開展監測、取樣、分析和控制,而車間、企業可以認為是”邊緣計算”的著力點。

目前看來,工業企業在物聯網改造上的投入逐年增加,而對於企業主而言,對產線和裝置的升級,看得見摸得著,在許多代加工領域也意味著生產力升級,因此意願比較足。

這個領域目前的問題是固定資產投入較大,許多企業面臨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兩難局面。這說明需要政府或平臺企業,需要通過直接補貼、無息貸款、可轉債或租賃等方式,度過規模爬坡期。

這個領域貌似競爭者非常多,許多企業甚至可以通過貼牌的方式釋出自己的“閘道器”產品,但是核心競爭力把握在上游的晶片、嵌入式系統、工業控制、網路通訊等技術廠商中,國內廠商中華為在邊緣計算領域領先較多。

第三個戰場是應用,即工業APP。

相比與傳統工業軟體,工業APP最大的不同在基礎架構和服務模式兩個環節。所謂基礎架構的變化,一方面是由於雲端計算和現場環境的變化帶來的,另一方面是包括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在內的創新帶來的。服務和商業模式的變化,舉個

例子,傳統工業軟體是賣license許可證的,而工業APP將更多的採用訂閱模式(可以參考Office和Office 365)。兩者的結合,就是工業軟體將逐漸遷移到雲端,變成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服務。

與移動APP是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的核心單元類似,工業APP對於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一方面是因為當前企業客戶資源更多的掌握在工業軟體廠商手中,另一方面更離散的細分領域造成很難再“應用”層面出現一家獨大的巨頭,基礎平臺的巨頭們必須藉助工業軟體廠商也就是工業APP廠商,才能最終推動企業客戶轉型。

工業應用的包括阿里雲和騰訊雲在內,都推出了相關的合作伙伴計劃,可見一斑。

第四個戰場是資料智慧,即大資料與人工智慧。

從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角度看,演算法、算力和算料,三者缺一不可。而資料即算料,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對製造業降本增效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包括汽車、高階裝備等行業,投入巨資新建無人工廠,用機器人替代人工。

由於企業對資料安全和隱私較為敏感,因此除機器人外,資料智慧領域的競爭仍停留在產品的市場消費、服務等環節,在供應鏈、研發生產等環節,還沒有較為清晰的技術路線和發展路徑。

市場上的各大人工智慧企業,對工業領域的滲透率還較低,大多集中在安保等行業。

展望未來:誰將成為勝出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各平臺的主要戰場競爭烈度差異很大。雲端計算平臺競爭已近白熱化,領先廠商優勢進一步加大。在物聯網領域、資料智慧兩個平臺,則是巨輪小船齊頭並進,一派百舸爭流的景象。

那麼,未來10年,誰將成為勝者?儘管很難說哪家企業一定勝出,但我們可以嘗試著預測一下勝者做對了什麼。

平臺定位應面向企業的高頻剛需

高頻剛需的市場,是孵化行業巨頭乃至平臺型企業的溫床,這一點在消費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歷程中,被反覆驗證。

那麼製造企業的高頻剛需是哪些呢?

雲端計算作為新型IT基礎設施,物聯網作為智慧製造的基本條件,稱為高頻剛需名副其實。

平臺企業應追求指數型的成長曲線

在工業網際網路界有種看法,認為只有精耕細作、穩紮穩打才是正道。筆者認為,唯一確定的是“變化”的今天,只有“快速”才是生存發展之道。天下武功,無快不破,在“快”面前,領先者的先發優勢、行業巨頭的規模優勢,都是不堪一擊的。一個早期階段的行業和市場中,指數型增長企業的出現是必然的,也必然會成為求穩的領先企業的噩夢。

物聯網、垂直領域的工業APP或SaaS、大資料智慧領域,在未來幾年,必然會出現指數型快速成長的企業。

平臺特徵:活躍的生態+較高的競爭壁壘

如前文所述,生態與平臺,相伴相生。單打獨鬥的,只是產品,談不上平臺。

而競爭壁壘可以是多維度的,例如先發、規模、品牌和速度優勢,也可以是專利技術、人才團隊、市場準入、模式創新等軟硬要素。

從這個角度看,雲端計算、垂直領域的工業APP或SaaS領域,包括安全涉密等存在准入門檻的行業,都符合上述條件。

後話

2020年一開年,工業網際網路作為七項新基建之一,走進了舞臺中央。可以預見,工業網際網路的平臺企業 ,必然成為這場大戲的主角。鹿死誰手,當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每日一題 | (5G網路隔離)允許A訪問B,不允許C訪問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