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華為又給員工發福利了!

近日,有華為員工發帖稱,武漢研究所現場辦公的人員每人每天補助2000元(從1.23開始算,以湖北釋出疫情終止之日截止),湖北以外其他地區1000元,海外每天150美元。

▲華為武漢研究所(圖自華為官網)

訊息曝光之後,華為內部員工表示訊息屬實。華為有5類艱苦補助費,現在湖北地區屬於補助範圍。

網友紛紛表示:“又是別人家的公司”、“只有華為能搞狼性文化,因為真的給肉吃啊!”

不過,後來也有其內部員工表示:武漢分部的其他員工都是遠端辦公的,只有必須去前線的員工才會有相關的補貼。

不過,即使如此,很多人還是很羨慕華為這樣的企業,任正非曾多次說過,他既不懂技術,也不懂IT,甚至看不懂財務報表,但是他能做好的是在大家研究好的檔案上簽字。

“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

這是任正非對於管理的看法,當然他也是這樣做的,否則職場上就不會有華為高薪的傳言了。

在我們財會領域,華為也是一處高地,待遇好到讓人沒有話說。

華為財務待遇更新!月薪12000起,年終獎是工資4倍!

華為財經經過30多年的成長,目前業務已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員規模超過8000人,承擔著公司財務戰略制定、經營管理驅動、財務風險控制、財務活動執行等多個重要角色。業務涵蓋賬務管理、經營管理、資金管理、稅務管理、銷售融資和風險內控等多個財經專業領域。華為財經面向客戶、服務業務,圍繞價值創造、價值整合,強有力支撐公司業務持續有效增長及安全穩健運營。

眾所周知,華為有一座獨立的財經大樓,非常的氣派。開放的會議室、食堂、圖書館、咖啡館,讓人不無羨慕。

而更讓人羨慕的是他們的待遇,小編注意到,某個招聘網站關於華為財經的平均工資:財務平均工資18K,會計平均工資14K,財經專員平均工資12K。

這些基礎崗位的工資都這麼高,實在是令人羨慕。而現實也確實如此,華為財經的首席財務官彭求恩2017年在華為開放日對應屆生說到:

在華為實行差異化起薪,上不封頂。

華為薪酬總和由基本工資、獎金、福利保障、長期激勵以及國際派遣這幾部分構成。月薪通常從1.2萬元起,年薪從17萬到24萬不等。根據職務以及貢獻,年薪逐層增加可達21萬到29萬,甚至30萬以上。

同時公司還有相應的住房等各類配套補貼,解決新人的一些生活實際問題。針對員工的長期培養和發展,彭先生表示,在華為有著完善的人才培養規劃。面向新員工主要解決的問題在於文化融入、了解業務以及上崗必備的一些技能,因此要強化新員工硬裝實踐、財經入崗培訓、部門上崗培訓以及試用期學習實踐。

工資這麼高,加班肯定多!這是很多人對華為的刻板印象,但是在小編知乎上看到關於在華為財經工作的分享,其工作人員都透露了,在華為財經,壓力不大,加班不多,待遇在公司算中等以上,在行業上算上游。

單單是從待遇上來看,華為已經遠超同行業水平。

華為財務更新招聘要求,他們到底有多優秀?

它的待遇如此之高,同樣地,要求也高,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華為財經的一員呢?

前幾天,華為財經更新了校招的補招資訊,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看起來要求籠統,實則要求非常嚴苛。有人說,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華為財經的水平都是頂尖的,其根本原因是華為的財務融入到業務之中。

華為財經的八大部門,各個部門都要融入到業務之中。

任正非強調,財務人員應融入業務:“所有不熟悉業務的財務人員必須抽時間去學習業務,所有業務人員都要知曉財經,才能使緯線管理優秀起來,緯線的貫通,使我們執行效率會加快。知道為誰服務,才能真正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也才能深刻解財務服務的意義。”

方向一:參與專案管理

企業規模越大,財務人員的分工越細,往往只能專注一小段工作,很難窺探財務工作全貌。基層財務人員要想盡快掌握會計整體,最好的選擇是做專案財務。一個專案相當於一個小企業的完整週期,全面且貼近業務,經歷了這樣的迴圈,財務人員可以為轉身成為CFO奠定基礎。

方向二:參與經營分析

華為推崇經營分析,而不是單純的財務分析。財務分析一定要結合實際,服務業務部門,否則分析報告的作用有限。具體言之,財務分析要透過財務資料探勘背後的業務原因,指出問題,找出對策,落實責任,到期考核。這麼下來,財務分析自然突破了財務的範疇,成了一把手工程。

方向三:參與預算預測

財務人員必須不斷與業務人員溝通才能得出務實的結論。計劃與預算是什麼關係?“計劃是龍頭,制定計劃的人一定要明白業務。地區部要成立計劃、預算與核算部,要讓明白業務的人來做頭。只有計劃做好了,預算與核算才有依據來修正、考核計劃。”計劃是方向,預算是量化,核算是校驗,三者互相促進,其關鍵點是做計劃的人要懂業務。

財務對業務的支援從事後走向事前,預測是可以為之的舉措。準確的預測有助於公司做出正確的決策,可以優化公司的資源配置。財務分析報告在結尾處往往要對全年經營指標進行預測。預測準確與否,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檢驗財務分析效果的標尺。

此外,華為內部還流傳著財務要“5懂”:

I 懂專案:了解專案的不同階段,比如不同階段對人力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不能是一個專案10個人從頭幹到尾,沒有資源的新增和釋放;

II 懂合同:比如付款條款是如何約定的;

III 懂產品:這是什麼產品、有什麼特性、施工過程中的先後順序是什麼樣的;

IV 懂會計:比如那個時點確認收入,如何把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結合在一起;

V 懂績效:專案經常是臨時的,做完就撤了,如何設計這個專案的組織績效。

以上就是華為財務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來,華為的財務必須要融入到業務之中,懂業務,是華為財務的核心競爭力。

怎麼才能拿到華為的offer?

看到這裡,很多人是不是已經有些發憷了?其實大家不需要害怕,小編分享一位已經拿到華為財經offer的大神分享,他的經歷也許能幫助到那些也想進入華為財經的小夥伴。

1、網申:大家關注官網的訊息,最近華為財經經常釋出校招和社招的訊息,按照要求來即可。

2、簡歷篩選:學校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別的方面非常厲害,也會有特例!

3、性格測試:按照自己的性格來,如實填寫,但是最好在半小時以內完成。

4、一面:無領導群面。

三個面試官(兩男一女)+16個人

16個人分為兩組面對面坐在面試官兩側,提供紙筆不允許帶自己東西上桌。首先,折名牌,一張A4紙,折起來要能立起來,兩面寫姓名+專業,45度角擺放,讓面試官和小夥伴都能看到。

然後,是中文一分鐘自我介紹,包括優缺點+最近失敗的事情。看了很多面試經驗說一定要記住別人說了什麼,雖然我們這次自我介紹完直接進入無領導沒有提問環節,但是我覺得確實要記住每個人的資訊!

接著,就是無領導小組討論。有同學抽到一帶一路對企業的影響。我們這組是操作題!桌上放了A4紙、鉛筆、馬克筆和礦泉水,然後兩個小組pk看哪個小組疊的高。真的是出乎意料,面試官還準備了捲尺要量高度……

最後,是兩個小組各派一名代表發言總結,小組的優點缺點,為什麼比對方高(低)這樣。對方那組先發言,對方那組面試官給了其他人補充發言機會,然後直接開始challenge,如果只有三個人進入下一輪,你覺得是哪三個人,為什麼,還提問被別人淘汰的人你覺得自己應該被淘汰嗎?確實很為難人。

另外,面試官真的很厲害!第一個被challenge的人在自我介紹環節說自己的缺點是會猶豫,然後就被第一個challenge了……我們這組直接沒有補充機會,直接被挨個challenge。

基本都是問選三個進入下一輪,我在自我介紹環節說自己會焦慮,後來面試官challenge我是不是沒有自信。還有challenge:根據對方小組的發言,你希望和對方小組哪三個人合作?為什麼?

5、二面:業務面

群面完被帶回原來候場室,等了蠻長時間才進入下一輪專業面。自我介紹+各種提問。會問有沒有男朋友,是否獨生女,為什麼要做財務(我專業不是財務類的),為什麼要來華為做財務……面試官很nice,全程微笑,會根據你的情況提問。因為我考過了cpa,所以問了很多專業問題,但是都忘差不多了所以表現不好。專業知識防不勝防,平時得多學習!學了不能忘!

6、三面:boss面

純聊天性質,問了家庭情況,能不能接受外派,為什麼想來華為……聊了很多,內容不太記得了,感覺面試一定要表現足夠的誠意和想法,之前聽過一個講座分享,主講人是一家國企的HR,他說把每一場面試當做是一次約會一樣準備!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7、英語能力檢測:有人經歷過,也有人沒有經歷過。

8、座談會:座談會也是個很重要的環節!座談會的現場會介紹崗位,然後自願填寫自己想去哪個崗位,崗位不同招人需求不同的,目前來看還是賬務和專案財經最多,銷售融資和資金管理都是香餑餑招人不多。會有這種情況,你的第一志願沒有中,第二志願沒有被順延,就沒有offer了,但也許你把第一志願換成其他崗位,是有可能中的,就和高考錄取差不多。

主要感受:

1、一天三面,強度還是很大的,但好處是一天面完,相對節省時間;

2、華為的面試官和HR都很Nice,除了一面和二面可能會碰到壓力面之外,基本上不會給應聘者太大壓力,特別是三面的時候,BOSS都超級NICE,但也不能放鬆,畢竟三面也有刷人的;

3、面試官都很專業和認真,從一面、二面到三面,我所接觸到的面試官,全程都把目光集中在我們身上,一邊跟我們交流,一邊做著筆記;

4、華為包了香格里拉的一棟樓,當然是IT和財經的一起,等待區會有各種各樣的糕點茶水,這個還是很貼心的;

5、對人才的要求不拘一格,因為是面向我們學校(C9)的,基本看的是最高學歷,不用擔心本科學歷非211/985的問題了。還有個人的外在形象、衣著打扮等方面也沒什麼特別的要求,但穿的稍微正式一點嚴肅一點肯定還是好的。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馬雲起家靠日企幫助,現在捐贈100萬隻口罩,是慈善還是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