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拼多多公佈了2019年Q4和全年財報,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GMV衝破萬億大關至10066億元。這意味著其GMV達到了京東的二分之一,阿里的六分之一(按照2018/2019財年估算),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商第三極。
拼多多依然是一個凶猛的追趕者,在GMV同比依然保持翻倍增長的同時,營收也衝破300億,同比增長130%;而備受詬病的盈利指標,其運營利潤和淨利潤均同比收窄。在使用者方面,更是一騎絕塵,第四季度的淨增4890萬,超過京東的2760萬和阿里的1800萬。全年年度活躍買家也達到了5.85億,超過京東的3.6億,直逼阿里的7.11億。
拼多多完成逆襲了嗎?我們對此依然比較謹慎,首先,107.9億元的Q4營收不及市場的111.21億元預期,說明去年三季度的市場還是過於樂觀;其次,在GMV增速上,拼多多走出了一條陡峭的下降曲線,從2018年同比增長234%,腰斬至去年的113%,當然,基數龐大是一方面的原因;而更為重要的是,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增長,對比京東和阿里,甚至其自身的增長曲線,未來還有多大的增長空間?電商滲透率是否已經趨於飽和?這是登上一個新高峰後最大的隱憂。
或許,拼多多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衝破即成功,失敗則將進入一種膠著狀態。
成本控制,單品突圍
山寨與虧損是拼多多被質疑最大的兩個標籤,但我們認為,這兩部分恰恰不是最關鍵的。對於山寨,隨著拼多多走進萬億俱樂部,勢必會對商品嚴格把關,這個過程國內的電商都經歷過。
而虧損,對於現在的拼多多而言,根本不是問題。2019年淨虧損69.68億元,但拼多多未來有一個最大的“殺招”—— 佣金。目前除了收取商家一定的支付通道費,拼多多依然堅持0佣金。按照10000億GMV計算,只要收取1%的佣金,完全覆蓋掉虧損,迅速變盈利。即使考慮到佣金收取會影響GMV,但對比京東阿里,平均佣金率也絕不止1%,有的品類甚至高達5%。
雖然拼多多2019年的重心依然不是盈利,而在擴張。但我們可以看到,其已經在有意識的控制成本,或者說通過各種方式,實現成本下降。
我們先看最直接的營收成本(該項包括呼叫中心、雲服務、商戶支援等),2019年為63.38億,同比增長118%,低於營收同比增長的130%。由此也使得毛利率上升。
在運營支出上,佔比最大的營銷支出也出現增速放緩,2019年同比增長102%,低於營收增速,而2018年這一數字為900%。營銷支出佔比營收的比例也有所下降,2018年的營銷支出吃掉了全年的營收,而2019年這一比例控制在90%左右。
同時,拼多多的技術研發費用同比增長也出現下降,從2018年同比7.6倍的增幅降至234%。但是,這一增幅依然高於營收,值得注意的是,其佔營收的比例從8.5%上升至12.8%。相較營銷佔比依然很低。
控制營銷成本,加大技術投入,拼多多是怎麼做的呢?從財報來看,拼多多2019年的技術投入一大部分在農產品方面,為了打通田間到消費者的通道,拼多多投入巨大技術成本完善該供應鏈。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個方面。
拼多多2019年的增長肯定要歸功於農產品品類,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商“二選一”問題依然沒有緩解的背景下,拼多多選擇了農產品這一品類單點突破,主打多多農園模式,而走通這個模式,就需要拼多多前期投入龐大的成本,進行“天網”“地網”的基礎設施鋪設。目前來看,成績斐然,2019年,拼多多實現農(副)產品成交額1364億元,農(副)產品年活躍買家數達2.4億,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74%。爆款方式直接拉動了活躍使用者和GMV的增長。
從這兩個角度而言,2019年的拼多多戰略非常清晰,優化營銷成本結構,提高技術投入,集中攻克農產品品類。
未來空間
如果不出意外,拼多多2020年將迎來競爭對手更猛烈的搶奪,這也是其交出2019年財報這份靚麗的答卷後必然面臨的情況。
最大的衝突點即使用者數,CNNIC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6月份,網路購物使用者達到6.39億。這意味著,拼多多目前的5.85億正在接近這一數字,即使按照單季3000萬的淨增長,今年年內即將飽和。
使用者市場進入真正的存量競爭,而最大的威脅莫過於阿里。需要解釋的是,上述阿里年度活躍買家的7.11億看似超過CNNIC的統計資料,實際上這是統計口徑的問題,阿里的統計口徑是中國零售總額,即包括了線下的盒馬、銀泰等,而並非純網購,因此,實際上通過阿里電商平臺的純網購使用者,大致和CNNIC的資料不會相差太多,單季1800萬的淨增其實已經說明問題,使用者增長進入瓶頸。
這也就意味著,拼多多要和阿里在存量使用者市場面對面肉搏了。而問題就在於誰的工具更多。從這方面講,拼多多目前單一的電商模式,在生態已經成熟的阿里面前,依然顯得單薄。無論是口碑餓了麼組成的生活服務戰隊,還是天貓淘寶電商戰隊,再加上支付寶、線上旅遊等板塊,阿里用佔據全場景的方式將使用者圈在自己的平臺上。
另一方面,即使在使用者方面旗鼓相當,阿里的客單價要遠遠高於拼多多,前者為8000元以上,而後者只有1720元。
更為嚴峻的問題在商家端,服飾鞋帽等大品類,阿里依然佔據優勢,3C數碼家電又是京東的核心品類,如果“二選一”解決不了,拼多多除了農產品外,可施展的空間並不大,並且直接影響其客單價和收入。未來兩年,供應鏈的拓展將對拼多多的未來空間有直接影響。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拼多多的現金流問題,2018年年底的現金及等價物為141.6億元,而2019年直接降至57.68億元。儘管其短期投資現金流還有353億元,但在今年的環境下,充足靈活的現金流才是王道。按照目前的虧損規模,拼多多必須要解決現金流的問題。
毫無疑問,拼多多是網際網路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但越早站上高峰,問題就來的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