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看過一篇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卡爾·弗雷邁克爾·奧斯本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讓人看著很驚心,表示在未來的10到20年之間,有47%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面對未來10到20年壓力的不就是我們的孩子嗎!李開復也專門寫過一本關於人工智慧的書籍,也在書中預測了,未來哪些職業會被取代,

比如司機、保安、客服、家政,不僅是這些行業,還有一些如今很吃香很賺錢的職業也在其中,比如翻譯、會計,這讓人想象一下都有點兒不寒而慄。

那在這麼一個網路發達、人工智慧迅速崛起的時代裡,我們還要用固有的思想教育孩子?學一項技能、專業十年以後結果被機器取代了

預測4年內吃香的行業,結果時代發展太快,畢了業就變成了冷門,可見這樣的教育,教不出適應未來的孩子!

我們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呢?我們一起看看來自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是怎麼說的,希望你能從中獲得啟示!

未來容易被淘汰的孩子,多半這2方面有欠缺

耶大學陳志武教授魯,自從1999年當上了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後,就一直在美國,在培養兩個女兒的過程中,他對中西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於是他說道:“我國的孩子若想在全球上變得更遊刃有餘,就該向外國學習,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提高他的思維能力、人文和通識教育。”

隨後他還補充道:“父母若不重視孩子,這兩方面的欠缺,孩子在將來的競爭者容易被淘汰掉。”

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遇到問題,透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系統化的一系列過程,最終解決問題。

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都是一個問題疊著一個問題。所以解決問題的思維,是駕馭任何領域的必備思維。是發明創造、學習能力的核心。

思維能力又包括很多,比如分析、概括、推理、論證、判斷、理解、分類比較等等。從認知心理學出發,判斷孩子的思維能力如何很簡單!

對孩子進行人文、通識教育

曾有位母親對孩子說道:“你好好學習就行,不用理會他人怎麼說,那都不重要。”

在中國傳統教育模式裡,對父母來說,什麼都沒有學習重要,不關心孩子的人際關係、情商能力等,這就會導致孩子除了學習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但在西方教育模式中,在孩子步入幼兒園時,就會教孩子生活常識、人文社會的通識教育。

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既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又能促使孩子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可謂是一種完整性的教育。

哈佛前任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也說道:“認識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她用親身經歷驗證了一個事實:“比理論知識更可貴的是向別人學習人文與生活。”

他在未來會比同齡人懂得更多、比同齡人更有見識,我想未來也不容易被淘汰掉。

10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特斯拉買比特幣:你思維追得上時代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