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下沉市場"似乎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的熱詞,有人對此表示,下沉市場是未來數年內最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隨著外賣市場突飛猛進的發展,2019年外賣已經進入全新的精細化運營時代。外賣發展的"新藍海"已經出現從一二線城市走向三四線城市的新趨勢。根據《2018-2019中國線上外賣行業研究報告》資料,2018年中國外賣使用者已經達到3.58億人,外賣市場規模突破2400億元大關,到2018年第四季度,各大平臺上的客單價40元以上外賣訂單佔比達32.9%。
不過就現在看來,外賣行業仍然是中高階市場的藍海。而在這其中,美團與餓了麼早已在這塊市場進行耕耘,近幾年更是動作連連,從物流速度、產品品質、服務品質等方面進行優化,並嘗試將大資料分析、雲端計算、智慧無人車等技術融入外賣行業。
不僅如此,外賣生態下的不少品牌、品牌孵化機構,也走上了注重品質和品牌的高階化路線。
外賣的流量紅利時代過去已久,未來這個領域的戰爭將圍繞在商業的本質——使用者服務的提升上,"品質"正在成為美團、餓了麼等產品的最新座標系。
在這種情況下,吃飯對於"下沉市場"使用者是一件太容易完成的事,而這種"親自完成"也同時成為了一種日常生活的習慣,並被認為是一種"優勢"(可以做出更好、更符合自己需求的選擇)——這讓基於"代勞"思路成型的"外賣"業務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運營成本問題就是其最大的關鍵,因此對於外賣行業來說,"下沉市場"不單單意味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幫助這部分新使用者"擴大自己的網際網路使用半徑",需要承擔必要的教育職能來幫助使用者成長,也因此將付出額外的運營成本。
總之在這一系列的環境制約下,不僅是外賣行業在"下沉市場"的發展舉步維艱,以"網際網路+"模式為基礎的泛O2O行業,在"下沉市場"的表現同樣乏善可陳。當然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後有著很複雜的原因,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下沉市場"顯然是另一條賽道。
每當我們談論起"下沉市場"的時候,往往會慣性地將"下沉市場"定向理解為"消費者",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產品推銷給這部分消費者使用——但這其實是最大的誤區:消費者並不是市場唯一的參與者,甚至嚴格來說消費者只需要對"結果負責",大部分必要的環節(如原料、生產、渠道等)幾乎沒有消費者的參與。
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仍然將"下沉市場"單純理解"將業務介紹給某個特定群體",顯然就本末倒置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面提到的"O2O商超",表面上是將更先進的產品對接到了一個空白市場,但歸根結底跳過了搭建一個全新市場的許多重要環節,最終落得一地雞毛。
因此當我們感嘆口碑餓了麼在下沉市場中的"一騎絕塵",並思考外賣行業與"下沉市場"的不相容性時,實際上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應該是我們在進入"下沉市場"時,這個全新市場體系應該有哪些角色、而這些角色應該承擔哪些職責。
總而言之,外賣的下沉不僅僅是一次市場規模擴大的探索,而是一輪生活場景的改造,只有集齊構成新場景的所有必要成分條件,才能真正地啟用傳說中的"10億下沉市場"的真正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