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核心導讀

•阿里公司和員工分別在抗疫期間做了什麼?

•什麼是組織的集體共識和個體意志?

阿里在其20年曆史裡,會將2003年那次非典經歷,連同2003年為了對戰eBay而創立淘寶、2004年為了電商誠信交易而創立支付寶、2009年王堅院士倡議阿里走大資料之路、同年創立雙11狂歡節、2013年為了貨通天下而創立菜鳥,當作阿里歷史性轉折的幾個關鍵選擇之一。

如果你問任何一個阿里員工,每年5月10日的阿里日為什麼是個員工親友日及婚禮日?每個阿里員工會非常樂於告訴你,這天與非典有關,與阿里全員和家屬們和阿里應對非典有關。同年創立的淘寶得以快速崛起條件之一,也是大家因非典宅家購物的產物。

馬雲在後來多次的公開演講裡,將阿里應對非典疫情,當作阿里是個扛過大事而有大成長的公司。這份成長和非典在現象層面的因果關係之外,其實兩者並沒有內在的本質邏輯關係。任何類似非典那樣的大事件降臨到一個初期公司,阿里的行動方式其實都差不多,成長結果自然也差不多。

2003年非典裡的阿里,屬於一個小公司在大事件面前的最佳行動。那年非典裡的阿里,主要成就並不是以捐贈及配合社會抗疫為主,而是生存之後的成長。

我們去看阿里戰疫,並不是要回顧阿里在過去近2個月裡的行動流水賬。很多賬本即便有相當突出的一面,比如阿里最早拿出的10億抗疫基金,也是至今企業中單筆數額最多的公司。馬雲本人在2月份向全球找支援幫助國內抗疫;現在又投桃報李的幫助國外(目前是日本)抗疫。但是包括這些突出案例在內的阿里所有行動,實在太多太繁瑣了。

因為阿里現在太大了,我們記不住阿里在這場疫情裡做了多少貢獻,阿里人自己也未必全部熟知。盒馬、支付寶、菜鳥、阿里雲、天貓、B2B、客服……各個事業群或自發行動,或聯合作戰,都在本著自己部門的業務特性,貢獻各自部門的抗疫能力。

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在疫情當中的行動,總結起來也就四個大項:捐贈前線物質(阿里集團、菜鳥)、支援民生消費(盒馬)、幫助商家解困(支付寶、天貓、B2B、客服)、開放資源技術(阿里雲)。

這四大項行動,有些來自阿里集團的領導指揮,有些屬於部門自發行動,有些甚至屬於個別普通員工的本能貢獻。這公司同時融合了兩個看似矛盾的特點於一身:既要從上至下高度保持全方位的一致性(就像阿里重視價值觀那樣);又要容納並鼓勵每個個體員工的認知自主性和行動自發性。集體意識和個體自由,阿里盡力保持著。

一個事如果有兩個看似矛盾的條件並存,這事辦起來就有戲了。就像好的婚姻是在一茶一飯的日常生活裡,如何保持持續的戀愛新鮮感。集體意識和個體自由相容幷蓄,也是大公司怎麼走都不偏離本質的保險機制。

阿里總說自己要做102年的公司,對比來看20年的阿里還挺年輕的。但是20年對於已經扛過兩輪巨集觀風險週期的一箇中國公司來說,已經算很老牌了。2003年包括“18羅漢”在內一起和馬雲扛過非典的那一代阿里人陸續卸任後,還留在阿里業務一線崗位的已經不多了。

生長於疫區的“小阿里”

菜鳥網路這個物流上游資源定義者,應該是在武漢管控前,第一個大規模為全國人民關注的阿里抗疫故事。菜鳥通過400專線電話接受全國(主要是湖北地區)的疫情物質需求,通過阿里集團向全球採購的物質,通過通達系的物流資源設計的臨時物流專線,1月底2月初的時候,很及時的解決了武漢前線的醫療物質援助。2月1日,菜鳥網路宣佈,9省30萬件救援物資直達武漢協和醫院,引發外界極大的好評。

而在幾天前的1月26日(農曆正月初二),凌晨五點時分,一輛裝著10萬個口罩的中通貨車,開始在武漢市東西湖區卸貨。阿里和菜鳥的行動,更早。

這批物質通過菜鳥開啟的國內及全球綠色通道,阿里集團捐贈武漢的首批物資,在前一日的晚7點從安徽寧國出發。不到24小時,這批口罩開始履行它們的使命。

同樣是在26號這一天,一位愛心人士定向給武漢協和醫院捐贈了3000只口罩。而武漢協和醫院最後拿到這些口罩的時間,已經是5天后的1月31日。

一個是靠25名員工,通過消失已久的介紹信,才能領取物資的社會組織。另一個是整合近80%快遞資源,通過大資料的智慧化,在跑動的智慧物流體系。

而這個體系只是阿里這個龐大機器上一個齒輪。在菜鳥開啟國內及全球綠色通道的幾乎同一時間,阿里在官微上一紙宣告:“馳援武漢,就這麼幹了!”,宣告馳援武漢戰役在整個阿里集團全面啟動。

在保障醫療物資供給的10億元專項基金,和保障武漢物資運送道路暢通之外,阿里還在集全集團的服務能力,保障武漢的民生供給,以及全國消費者的正常生活。

在武漢的阿里人是最早行動起來的。沒有組織、沒有牽頭人,他們靠著“外援未至、捨我其誰”的力量,自發的守護起自己的城市。阿里的員工作為個體角色,他們的行動邏輯是自主自發,且透著自主意志的。

在武漢一家盒馬門店工作的黃輝,每天眼見著貨架迅速的被消費者搬空,這讓他切實感受著疫情的不斷加重。而他能做的就是不斷補貨,讓進店的消費者不至於慌張於,要買不到東西了。

除了忙於搶購的普通老百姓,還有大量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吃飯都得不到保障,於是黃輝用自己的私家車,開始為武漢當地的醫院送餐。

醫療物資緊缺,阿里健康的小二就每天圍著找藥、找貨、找口罩這三件事轉;交通癱瘓,一線醫護人員往返醫院難,武漢的員工們就自願組成志願者團隊接送醫護人員們上下班;有些連軸轉的醫護人員回不了家,飛豬小二就聯合當地酒店,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住宿。

這一群自發組成的志願者團隊,用阿里日報、日會的制度,把這樣一個民間救援任務流程化、制度化的運行了起來。一個縮小版的阿里,在這個城市落地、發芽。

很快,這些業務小二背後的大部門也開始行動起來。和武漢自救小分隊一樣,各業務板塊也是在沒有集團組織下,自發的運轉起來。

1月22日,盒馬武漢公開承諾全力保障不打烊,不漲價,在這之後開始以高於同期幾倍的貨量向盒馬武漢店補貨。並在盒馬上海總部協調下,將消毒液、洗手液等緊缺物資,從上海緊急發往武漢。

在武漢封城前兩三日前,關於疫情的訊息突然指數級在各大媒體和朋友圈擴散,一夜之間,口罩成了緊俏貨。為防止平臺混亂,淘寶在1月21日向淘寶天貓上所有銷售口罩的商家發出通知,口罩決不允許漲價。這讓阿里成為國內終端銷售平臺中,第一個站出來主動公開呼籲商家不漲價的平臺。

此次的疫情還恰逢春節和春運,逐漸向全國瀰漫的恐慌情緒也醞釀海量退改行程訂單。在航司出臺相關政策之前,飛豬已在1月21日,率先在產品端也上線了退改相關提示。同時還在支付寶埠開通了改簽入口,多渠道給到消費者提示。

為了給疫情協調相關貨源與物資,1月22日,阿里1688、阿里國際站等建立了專項工作組,開始協調國內外的口罩廠商。同時部分阿里巴巴產業帶上的工廠,也被溝通召回工人,繼續生產線作業。

在這之後的兩天,天貓超市還聯合菜鳥、順豐設立了全國口罩首個應急“心臟倉”。所有進倉的補貨口罩,不用再進入分省市地域倉再發出,各地消費者將能以更快的速度買到廠商加急生產的口罩。

13小時上線一個產品

比集團跑的更快,比同行跑的更快,甚至是比政策跑的更快的背後,是一個扁平化運作的龐大商業機器。它允許突發奇想的創新,並能夠快速的把想法轉化為現實。

時間再次撥回到1月26日,大年初二,凌晨一兩點的時候,支付寶和螞蟻保險的業務群裡還在熱烈的討論著:我們能為醫護人員提供一些什麼切實的保障?經過一番討論後,大家決定,給一線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送去一份免費的健康保障。

在這前後,業內也有一些機構為醫護人員提供一定總保額的保障,但通常的模式需要相關部門或慈善機構提供名單。這種通常模式帶來兩個問題:一方面沒有辦法直接觸達醫護人員;另一方面在目前特殊時期下,對於相關部門和公益機構來說也會增加很多工作量。

因此在產品設計上,螞蟻保險採取了由醫護人員到支付寶端內主動領取的方式,讓保障直達終端的醫護人員。

此外,在這次疫情中,很多機構為醫護人員提供的保障只針對“身故”,即只有當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肺炎失去生命的情況下,才能獲得理賠。而螞蟻保險的健康保障金,則把確診的醫護人員也納入到保障範圍。

想到就決定,決定就行動。就在大年初二當天,螞蟻金服50人左右、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團隊,全部原地上崗。從13:00確定專案啟動,技術、產品、UED、法務、財務、公關、客服等多個團隊分頭開幹,23點預釋出,1月27日凌晨2:00全量釋出上線。

上線僅1個小時,就有1萬人領取。4個小時10萬人,3天就超過100萬人。

以往,保險產品的鏈條是很長的,一般做一個有影響力的商業化產品,從立項、評估、精算、理賠服務和風控體系搭建,沒有半個月到一個月下不來。而這次醫護人員保障專案,螞蟻金服的員工從立項到上線僅用了13個小時。

按照這個團隊中的產品負責人本淡的介紹,整個過程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等我一下,我來解決”。這一仗打下來,都是“共患難”的戰友。

“一般情況下,互動都是在需求確認後開始做,而視覺則是在互動確認後開乾的。但這一次是一邊定需求一邊定互動,視覺也同步開始設計,所有的協同工作都不是線性的,每一個人都主動往前補位,爭分奪秒地保障專案快速上線。” 專案UED晴蒼這樣說道。

在外界感嘆阿里人真是一群工作狂時,團隊中的每個人只覺得,自己是被一種非我莫屬的精神推著往前走。憑著強烈的目標感,啃下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

1月25日的大年初一,阿里本地生活公司Quattroporte王磊在新零售業務的小群裡問道:“關於武漢生鮮供給,我們能不能想想辦法?”

提出設想,快速決策,遇到問題快速解決。“這中間就是一關過一關,跟打怪一樣的,所有的事情我們都是第一次碰到,然後快速決策,快速解決,在有限的資源裡。”作為生鮮業務負責人的班和這樣說道。

當時的武漢已經封城,又處於過年期間,線下菜場很多已歇業。班和和他的團隊想,是不是能夠利用一些新的方法來做這個事兒——自提,或許是個好方式。

事實上,在此之前,餓了麼已經在規劃二三線城市的自提生鮮業務,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把這項業務快速的提上了軌道。班和說,在這一週裡,整個團隊每天幾乎都睡不到四五個小時。

初一確定業務模式,初二聯絡上線,初三一早,這項新業務就已經正式上線了。

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自提點,餓了麼在當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在當地的合作伙伴,從便利店開始聯絡。但隨即發現春節期間營業的便利店也並不多,在這之後餓了麼還嘗試過麵包房,但還是以相同的問題碰壁。後來,餓了麼還嘗試與政府聯絡,希望政府能開放物業管理處、居委會物業管理處作為自提點。

不斷的給區長、住建委打電話的之後,自提點的問題終於被解決。

供應鏈是另一大問題,平臺上原來的主力供貨商菜市場,和依託菜市場的代運營在春節期間幾乎都已歇業。在這種情況下,餓了麼生鮮團隊不得不開始火速吸納營業率更高的社群生鮮店。

個體認知的一致性,就是集體行動的一致性。每個人都帶著一切問題都要解決的大目標面前,每個人面對每個問題,就覺得不是那麼有問題了。

內部相互借力

餓了麼團隊行動的另一邊,班和還在想,原本主要給餐飲企業供貨的B2B企業,現在也積攢了大量庫存。尤其是一些冷鏈食品,把這部分資源納入貨源中來不失為一個妙招。

於是,餓了麼生鮮團隊在當地找到了一家叫萬噸通的公司,這家公司算是從阿里其他業務部門那“借”過來的。萬噸通此前主要和阿里雲、螞蟻金服有一些合作,有自己的冷庫、又有很多冷鏈食品,這十分符合餓了麼的期望。

不過這家公司此前並沒有碰過B2C的生意,而餓了麼在當地也沒有相關人員。情急之下,班和想到了從盒馬、菜鳥“借人”,去幫助萬噸通理順作業流程。

這是餓了麼的想法,與盒馬、菜鳥其他業務部門KPI無關、又要冒很大風險的請求,人家為什麼要答應?“其實在那一刻我覺得都不用你去說的,大家目標都是一致的。”在最近的很多跨部門協作中,班和的感受都是,對接很快也很順暢。

在共同的目標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家更多是一種相互麻煩的關係。

支付寶會找到餓了麼,問是否能支援到一些城市派發口罩;餓了麼之後又會找過去問支付寶,是否通過收款系統看看哪些社群生鮮店是營業;餓了麼還會找到高德,讓高德幫忙把自提點標註到地圖上……這樣的互相麻煩每天都在阿里的各個事業部之間進行。

這樣的借力,還被髮揮到了阿里體系之外。盒馬“共享員工”的行動,得以誕生。

一個門店急需用工,一個員工在家待業,2與3日,盒馬與餐飲企業們開始了互助合作,首批吸納了雲海餚、青年餐廳的員工,因疫情停業而閒置的員工,都可以進入盒馬工作,由盒馬支付報酬。

當晚訊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很大關注,盒馬HR部門公開對接人馬先生的手機號,一度被打爆。

在與雲海餚、西貝、探魚、青年餐廳等餐飲品牌達成“共享員工”的合作後,陸續有又有包括酒店、影院、百貨、商場、出租、汽車租賃等在內的32家企業加入進來。截止2月10日,已有企業員工1800餘人加入盒馬,正式上崗。

他們中一部分解決的是門店的用工問題,還有一部分解決的是運力不足問題。2月8日,福斯出行開始在上海部分盒馬門店測試汽車配送;2月9日,1919的近200名配送人員加入盒馬。

盒馬“共享員工”的行動引來很多同行的追隨。此時此刻的盒馬還處在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一個創業進入到第5年的盒馬,需要步入發展的衝刺期。

我們知道一個創業型公司是有幾個發展階段的:1-3年期要完成業務模式的跑通;3-5年要完成規模的擴大;5-8年要完成大規模收割成果的盈利期;8-10年要留心企業生命週期和巨集觀風險週期的第一次調整和挑戰。

很多創業型公司倒在了第3年的C輪融資;或者沒有完成第5年的IPO關鍵期;或者8年了也沒有整體盈利;或者最後在第一輪風險週期的震盪裡就完犢子了。

當然,每家公司和每個產業賽道有其特殊的地方。第5年的盒馬也不需要走IPO的路子,盒馬在第3年了提前趟過一輪規模擴張。不過,總體來說,盒馬在今年這個第5年,需要再次來一回規模擴張。

我們看到,“共享員工”好評之後的盒馬“胃口大開”,對外放出今年要招聘3萬人的訊息。盒馬在鮮生大店之外內部孵化的第二個成熟業務——mini門店,今年也要以至少50家新店的規模複製擴張。盒馬鮮生大店,今年要繼續開拓尚未進入的二線城市。

參與抗疫的盒馬,有點像在今年擴張前的一次提前“軍演”測試。疫情期間翻了6倍訂單量的盒馬,疫情期間也有些配送不過來的盒馬,這輪抗疫扛下來,今年擴張複製的過程,其實也沒啥大事能嚇到盒馬。

讓人人自發參與進來

阿里幾乎所有部門都參與到此次抗疫的行動。3月5日,阿里推出幫助賣家快速回籠資金的“0賬期”制度;同時,淘寶聯合螞蟻金服的網商銀行,提供給餐飲、農業、電商賣家等中小企業500-1000億的貸款資金。3月13日,阿里雲的AI技術不僅支援了國內抗疫,還對外宣佈,將向全球醫療科研機構、疾控中心等單位,免費開放輸出新冠病毒檢測技術。

17年前的阿里是個從不被疫情打敗的公司,17年後的阿里是個和全社會一起抗擊疫情的公司。阿里在將近2個月疫情週期產生的行動事蹟,已經多到不能一一深入其中回顧。

阿里怎麼做了這麼多抗疫的事?這個“多”的說法,一定來自上述的個體意志和集體意識的相容幷蓄。

新冠病毒深入細胞核心的危害著人的生命。我們能夠打敗疫情,就是要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通過醫療技術深入人體內部去消滅病毒,提升人體免疫能力。另一方面要把全社會所有人和資源集合起來,形成史上最強中國力量,徹底戰勝這場疫情。

這也是人和組織的組合規律。一方面想辦法把無數個體組合的集體,保持強大的共識和行動力。一方面想辦法把個體內在的組成條件,不斷優化成優質的基因提升個體的能量。

阿里在公司企業使命、願景和公司價值觀方面,有其廣為人知的特點。這種特點還有阿里對公司組織體系的20年沉澱打造。這個20年的沉澱結果,就是阿里這個公司的集體意識和個體自由意志,都能相對保持著均衡並存。

說起阿里的“戰疫”,其實是兩套“戰疫”故事。一個是阿里這個公司配合全社會對抗疫的竭盡所能的支援;一個是每個阿里人對抗疫的力所能及。

公司貢獻公司的大資源,個人貢獻個人的小能力。一旦個體力量和組織協同融為一體,那種在突發大事件裡的行動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畢竟,能讓人人都自發參與的事情,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呢?這甚至是解答我們這個族群,能千百年來綿延不絕問題的密碼鑰匙。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4月下架微信,網傳資訊屬實嗎?微信重要資料可以備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