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們今天主要來看區塊鏈創世紀——孕育比特幣誕生的先驅們!

中本聰提出的《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結合了許多密碼學創新成果,例如非對稱加密,分散式電子加密貨幣系統,工作量驗證,點對點網路技術雜湊現金等。這些先驅們的知識土壤最終孕育了比特幣的誕生,他們包括了蒂莫西.梅,戴偉,尼克.薩博,肖恩.範寧,肖恩.帕克............

一、密碼朋克,比特幣先驅

基於密碼學技術的比特幣,並非加密貨幣之發軔,早在20世紀80年代,密碼朋克就有了加密貨幣的最初設想。

蒂莫西·梅(Timothy May)第一個提出了不可追蹤的電子貨幣——加密信用(Crypto Credits),主要用於獎勵那些致力於保護公民隱私的黑客們。

1982年萊斯利·蘭伯特(Leslie Lamport)等人1982年提出的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試圖建立具有容錯性的分散式系統,即使部分節點失效仍可確保系統正常執行,也可讓多個基於零信任基礎的節點達成共識,並確保資訊傳遞的一致性。

1990年,大衛·喬姆(David Chaum)提出注重隱私安全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具有不可追蹤的特性,就是後來的電子貨幣Ecash。但由於Ecash並非去中心化系統,即使後來很多電子加密貨幣繼承了Ecash重視隱私安全的特性,以盲簽名技術為基礎,都沒有流行起來。

1993年,就有人將保護隱私用到了郵件了,埃裡克·休斯(Eric Hughes)和其他幾個人建立了一個“密碼朋克郵件名單”的加密電子郵件系統,簡稱“密碼朋克”,對抗當時受到政府監控的網際網路電子郵件。

以上這些的提出,使得密碼朋克們意識到密碼學對社會經濟的深遠影響。用蒂莫西·梅的話說就是:“正如印刷技術改變了中世紀的行會及社會權力結構,密碼技術方法也將從根本上改變機構及政府幹預經濟交易的方式。”

二、非對稱加密、點對點技術、雜湊現金比特幣的三項關鍵技術

真正比特幣的加密理論基礎主要來源於以下幾項密碼學的技術創新,而這其中非對稱加密、點對點技術、雜湊現金是比特幣的三項關鍵技術。

01·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 1976年威持菲爾德•迪菲 (WhitfieicJ Diffie)與馬蒂•赫爾曼 (Marty Heilman)發明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 1977年羅納德•李維斯特( R011 Riv e s t ) 、阿迪•薩莫爾(Adi Shamir)和倫納德•阿德曼( Leonar Adelman)率先發明的第一個具備商業實用性的非對稱RSA加密演算法;

●1985年由尼爾•科布利茨可微科特•米勒首先提出的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ECC)。

這些加密演算法奠定了現在非對稱加密理論的基礎,被廣泛應用於網路通訊領域。

1988年,戴偉(Dai Wei)提出了匿名的、分散式的電子加密貨幣系統-B-money。分散式思想是比特幣的重要靈感來源,在比特幣的官網上,B-money被認為是比特幣的精神先導。

2005年,尼克·薩博(Nick Szabo)提出位元金(Bitgold)的設想:使用者通過競爭解決數學難題,再將解答的結果用加密演算法串聯在一起公開發布,構建出一個產權認證系統。

該系統非常類似於比特幣的理念,且釋出日期與比特幣非常接近,所以,薩博也被視作中本聰的潛在候選人之一。除此之外,薩博還發表了許多關於《合同法》在網路中安全實現的理論文章,這些思想被視為區塊鏈智慧合約的起源。

02·點對點技術

非對稱加密技術的發明以及創立Napsterl的肖恩•範寧(Shawn Fning)與肖恩•帕克( ShawnParke)點對點網路技術的開發,使比特幣的出現成為可能。

通過這兩項技術,可以建立分散式交易賬簿,並以呼叫問答機制向全網廣播,網路節點不停地檢查接收的資料,避免資料被篡改。

以上整個技術發展歷程就像是一次扣人心絃的橄欖球進攻,在喬姆、戴偉、薩博等“明星球員”的衝刺下,每一次衝陣都前進了一些,但離“達陣”總還差一點距離。這一點距離就是:雜湊現金。

03·雜湊現金

最後的難點——“雙重支付”的解決,則為比特幣的最終問世掃清一切障礙。

1977年,亞當•拜克發明了雜湊現金(Hash Cash)演算法機制。雖然最初的設計是用於用於限制垃圾郵件傳送與拒絕服務攻擊。

2004年經哈爾•芬尼改進,將雜湊現金演算法改進為“可複用的工作量驗證(Reusable Proofs of Work)”後,標誌著比特幣所有的技術都已成熟。

2008年,由中本聰完成“達陣”,將RPOW(可複用工作量驗證)引入加密貨幣,比特幣誕生了!

RPOW機制完美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消除了中樞“時間戳”伺服器的需求,杜絕了那些不懷好意的人通過攻擊中央伺服器進行比特幣無限重複消費的問題。

比特幣的誕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在祕密討論群“密碼學郵件組”發了一個帖子:“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採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而且無須受信第三方的介入”。該帖的署名就是塞託西•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將比特幣公佈於世。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釋出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同時通過“挖礦”得到了50枚比特幣,產生第一批比特幣的區塊就叫作“創始區塊”(Genesis block)。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聰向密碼學家哈爾·芬尼轉賬了一筆比特幣,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擺脫受信第三方金融機構而完成的點對點交易。

非對稱加密、點對點技術、雜湊現金這三項關鍵技術沒有一項是中本聰發明的,但最後摘取桂冠的卻是他。

從一個方面來說,中本聰是當時研究數字貨幣最牛的程式設計師,他具備了發明比特幣的全部素養:

● 對貨幣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 了解密碼學;

● 認為比特幣這樣的系統從理論上是可行的;

● 有足夠的動力將這個理念開發成實際產品;

● 出色的程式設計能力,且保證產品安全;

● 足夠的社交技巧。

當然他可能也有楊超越附體(運氣好)撿便宜之嫌,這或許是為什麼在幣圈有的人覺得中本聰並不值得崇拜的原因吧!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大慶輝谷能源科技口罩生產專案即將正式投產!日產一次性醫用口罩40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