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一、挑戰

在資料中心時代,勝敗取決於效能和安全運營效率。那麼,決定成功的因素是什麼呢?

(1)能源管理

對於許多大型資料中心而言,能源是排在人力資源之後的第二大變動費用開支。它可以佔據30%的運營預算消耗。一直以來,資料中心的低效也是出了名的。在過去的5年中,資料中心花費比執行伺服器高出兩倍的資金來解決空調能耗的情況是司空見慣的。谷歌、雅虎、Facebook、亞馬遜和其他公司已經開始大量削減能源消耗,它們的戰略包括配置裝置通風

口(熱通道)、直流配電,甚至把運營中心建在廢棄的礦井上或其他偏遠的低成本地區。

(2)高效網路

要既高效又不延時地從儲存系統A中獲取資料並傳輸到伺服器B,與此同時,A和B又不在同一地域,這算是如今的計算機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幾乎每個企業、科技公司都在研究創新的方法,以減少傳輸由智慧手機、PC、工業裝置和其他聯網物件生成、收集的大量資料的時間,有效實現資料的處理和分析。目前,嘗試著強行攻克延遲時間問題的方法,也就是購買比實際需要多的計算機和其他裝置,這樣就可以進行並行工作或者提高速度。然而,這個方法顯然不是靈丹妙藥,只是不得已而為之。這種建設資料中心的舊方法的花費容易超出預算。

我們可能會看到一種解決延時的綜合解決方案。光纖傳輸資料的速度比電線快,它可用來連線伺服器庫。新的儲存也會發揮重要作用,因為通訊標準和技術的面世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儲存能有效地掩蓋這些連線中存在的延時。

(3)虛擬化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資源利用也總存在忙一時閒一時的情況,伺服器在大部分時間都是閒置的。資料中心的計算資源一般只有大約15%的處理週期在進行工作。虛擬化可透過合併同一硬體上的不同應用程式來減少閒置時間。這一技術最先應用於伺服器,現在已推廣到儲存系統和網路裝置。

(4)位置戰略

“位置!位置!還是位置!”是我們傳統商戰中的一句俗話。這裡所謂的“位置”,指的是資料中心所在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即便在移動互聯時代,除了韓國和日本之外,大部分國家的頻寬基礎設施還是無法滿足需求的,資料多於頻寬的問題將變得更緊迫。怎麼解決?資料中心的選址戰略備受關注,原因是,大量巨型資料中心的發展會佔據成千萬平方米的k空間。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更多坐落於工業園區的中型資料中心設施。除了這些中型設施,未來還會有小型的資料中心出現,如一個裝滿處理器、驅動程式、電纜和其他IT裝置的垃圾箱大小的或小型變電站大小的資料中心。透過將實物基礎設施分佈在業務周邊,資料可以被更快速地傳輸。這無疑會最佳化頻寬功能,這裡的位置戰略和公用事業為保證能源能夠遍及各地所採用的戰略是一樣的。

(5)培訓和人員

有個問題是,企業更青睞於選擇外面的雲服務供應商,還是運營內部的資料中心呢?有些時候,你不能將一種戰略資產外包。這種轉變會增加對資料中心僱員的需求,還會持續打亂城市出行模式和土地使用計劃。

資料中心時代會延續多久我們並不清楚。如果有更多的計算能力可以分佈到邊緣地帶,那麼這些太集中、太中心化的計算能力將失去價值。但是目前資料的增長遠遠超出了我們單獨處理它的能力。整個資料中心時代也許產生不出像克菜斯勒大廈或帝國大廈那樣的標誌性建築,但它的存在週期會持續很長時間。

資料中心發展成為組織單位的戰略資產的關鍵時,我們需要明白其發展的週期會是25年以上。儘管這是眾所周知的資訊,但目前所設計和建造的一般資料中心都難以體現它的實際價值:企業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旨在組建起可支撐不斷擴張和發展的應用和硬體的平臺,而不想刻舟求劍、勞而無功。

對資料中心的提供商來說,要將資料中心作為長期存在的交付資產,需要在總體擁有成本上投入最大的關注,以能夠做出最有效率的決定,包括操作和運維。例如,成功採用了該策略的美國西南航空公司(SWA)為了實現它們的商業目標——“低票價,準時到達”,認識到,需要掌握可操作性的標準化元件,以消除混亂、短缺和錯誤的操作。透過將標準化的波音737飛機作為唯一的機隊機型,該公司能利用相應零件的一致性來培訓、檢查和設定程式。資料中心也不例外,透過使用一個標準的設計和元件進行有效的運作,不斷改進裝置或設施,擴充套件基礎上的相通性,這大大強化了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在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

如果資料中心是一個單位組織的戰略資產,那麼它必須用必要的工具來分析和了解其效能及精確度,以及有效計劃的能力。由於資料中心裡的應用程式非常複雜,而且混合的裝置需要同時執行,如果不能在其開發週期內持續地投入,那麼一個封閉的管理平臺將不會為你提供所需的有效分析和可擴充套件的規劃結果。開放管理平臺可確保你能利用新興的應用程式提供更廣泛的視角和控制操作。如果要確保資料中心的建設與企業的新硬體以及應用程式的需求保持同步,那麼,開放平臺的建立無疑是戰略規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建立一個高效的且共享的基礎構架,以支援大多數應用程式的使用,是資料中心的基本能力。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為簡化的方式,使整個資訊系統更好地為企業提供服務,滿足業務新需求是必需的。在保持整個資訊系統實現簡化和降低成本的同時,需要確保所提供應用程式的服務等級。確保技術投資最大化、安全化和合規化,確保服務質量以及關鍵業務7×24小時可用。使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商業需求保持一致,減少企業新產品和新服務推廣的週期,使企業得以在競爭激烈的新興市場迅速擴大業務。

圖3-1展示了現代資料中心所需具備的特點。

二、 最佳實踐

接受軟體定義生態是個需要循序漸進實現的過程。大多數公司的業務需求會經歷以下這些階段。

虛擬化的普及和深化是第一階段。許多企業儘管完成了伺服器資源的虛擬化,但在它們的資料中心中(包括儲存或網路)並沒有完全實現虛擬化部署。如果只對伺服器虛擬化而沒有一個通用的整體框架,那麼只能獨立工作的儲存和網路工作起來就會舉步維艱並過於複雜,但開放虛擬化將會打破這些瓶頸,加快技術的整合,為企業提供更多的選擇。

資源的智慧調配是慮擬化後的第二階段。當企業用自動而非手動的方式構建和部署基礎設施元件時,自適應的流程開始響應,企業就可以直接在已知的規則和最佳實踐的基礎上設定並激活虛擬伺服器、定義模板和工作負載的屬性。透過智慧的資產資源識別和智慧的資源排程,企業可以輕鬆地根據不斷變化的業務策略,來配置基礎設施,並且平衡資源供應與業務需求。

大資料處理能力的增強是第三階段。企業的IT部門可以漸漸不依賴於靜態的資源,它必須能夠在整個資料中心的環境下收集和共享所需的資料。企業需要構建一個可靈活擴充套件的基礎架構,以響應實時的事件,並支援及處理隨著產品和生產運維的增加而產生的大量資料。

事務彈性擴充套件是第四階段。隨著資料量的增加和實時性要求提高,資料處理事務的數量和能力也相應地提升。工作負載需要有彈性事務擴充套件的能力,即基於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無縫地擴張和收縮的能力。下一代的工作在面對當前的IT基礎設施時,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應用伺服器的控制。

指令處理能力更靈活是第五階段。隨著實時資料量的增加,處理資料的指令也會相應增加。工作負載需要更加靈活的指令處理能力,即能夠基於變化的業務需求,進行無縫縮放指令的能力。要將下一代工作負載規劃在現有的IT基礎設施中,就要求對應用伺服器有更高的控制能力。

基於策略的最佳化是第六階段。基於策略的最佳化有助於企業根據元件來定義它的工作負載,比如應用程式伺服器、資料庫和基礎設施,並定義治理、部署、擴充套件和最佳化這些工作負載的服務。隨著新的工作負載使用模式的出現,企業可以重複呼叫這些模式,使IT基礎設施自動化調整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工作負載需求。

實現“能感知應用”的基礎設施是第七階段,也應該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階段。服務等級目標和策略在軟體定義環境的推進過程中被部署和建立起來,所有的資源被自動調整到最佳的交付狀態;基礎設施基於服務水平目標,實現零服務級別影響,並且可以持續最佳化工作負載;根據實際的需求,實時分析並預測最佳結果,可為工作指令匹配相應的基礎設施資源,確保最高優先順序的工作也達到所需的服務水平。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資訊產業的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