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社群團購鬧得沸沸揚揚,我之前提醒抓緊薅資本家的羊毛,果然現在平臺上的優惠力度小了許多,幸虧我讓家人抓緊採購,囤夠了春節前後的物資。別看他們被高層點了名,但資本的力量不可小覷,他們找來一些專家教授為其撰文喊冤,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席彭勃教授就是最賣力的一位,讓我們來看看他為資本洗白的方法。
1、挑動情緒的表述
他首先上來就說批評社群團購是不良情緒和道德綁架,不愧是搞新聞傳播的,一開口就先給你定性,給你埋了一個隱形認同的種子。然後再說實體小店的困境與網購無關,找了個資本雄厚的連鎖店“芙蓉興盛”推廣的“興盛優選”做個例,來否定千千萬萬沒有資本背景的小實體店所面臨的困境,以證明實體店擁抱網際網路是多麼的正確。這裡他是避重就輕,只講了網際網路的好處,卻沒說要實現這樣一個年營業額300億規模的連鎖店需要什麼樣的資本條件以及背後看不見的硬體條件。
2、偷樑換柱的話術
然後他又說新技術的興起雖然能消滅一些崗位,但又能產生更多的崗位。他說這話要麼不懂一個健康發展的社會是多麼的複雜,並不是靠一個新技術就能改變的,它需要千千萬萬的個體和條件共同促成的;要麼他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反正社會震盪也侵害不到他的利益。
3、不食人間煙火的叫獸
最有意思的一段是他說那些失業的小商販可以去開社群小店,前面還說網際網路幹掉了一大批實體小店,後面又說可以去開社群小店,這樣前後矛盾的話你們信麼?他的理由是社群小店可以加盟網際網路,賺取訂單提成,同時還能形成轉化率為20%的二次店內購買。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教授,你知道如今的房地產吸食了全社會多少血麼?你知道房租有多貴麼?你知道你那所謂的轉化率連5%都達不到麼?你知道有些貨是需要你押款囤貨還有賬期的麼?你知道一個小店的位置是如何選擇的麼?這些我都親身探店調查過的,比你瞭解的多。等你們將全國社群的居民資料都拿到手之後,就該將這些小店踢開,自己再開連鎖店,壟斷12億低收入群體的活路了吧?
4、不做社會調查的磚家
另外,這位教授又說失業人員可以換工作嘛。那麼麻煩你告訴我,什麼工作可以換?力工和包裝工?自動化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哪裡還需要那麼多的低端勞動力。你也沒幹過擺攤,沒做過生意吧?張口就來?第三產業?中國民生欠賬40年,中國的服務業並不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勞動就業,這次疫情就將第三產業打回原形,連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也是損失慘重,專家這是吃了多少年乾飯才能拍腦袋想出來的餿主意?
5、體制外,退休越晚,死得越早
你是不是沒打算讓人們幹到退休,直接幹到死吧,還給國家省了養老金了?在此,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壽命的精算學與退休年齡的關係表,這是由Ephrem Cheng博士(Siao Chung)從壽命和退休年齡的保險統計裡研究得出來的重要結論。
退休年齡 |
平均死亡年齡 |
50歲 |
86歲 |
55歲 |
83.2歲 |
60歲 |
76.8歲 |
65歲 |
66.8歲 |
大家看到了吧,這就是所謂的磚家叫獸和資本家們,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榨乾老百姓的最後一滴血。
6、把農業理解為自家菜園子
這位叫獸還說可以去種地,做訂單農業。你知道怎麼種地麼?你知道訂單農業是服務什麼人的麼?它所涉及到的人口數量、階層和經濟規模有多大,你能給出具體的資料麼?我可是深入過農墾和農村做過詳細調研的,種地是技術活,更是國家命脈,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產業,這裡面的道道又多又深,你以為做個直播就能改變農業模式?你以為靠農業旅遊就能搞活地方經濟?坐辦公室吹空調,空調水都進你腦子裡了吧?!
----------電商平臺的最後一公里----------
要說接觸電商平臺,我比這位磚家早,對電商的認知更比他深。早在2002年我在廣州就見過電商平臺,那時候真是全新產業,以至於只有少數的小公司在摸索,連盈利模式都沒有,所以我也就沒有深入下去。
時間到了2010年,那時候全國社群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藥店特別多,以至於有的社群能有十多家藥店,逢年過節的時候,藥店們比誰家的鞭炮和煙花放的多,春節那幾天,每家藥店門口每天都要堆一堆煙花紙屑,環衛工人都要清理一上午。經過我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我設計策劃了第一款基於社群的電商系統和方案,我的這套方案就是直指電商平臺的最後一公里發力的。
其實很多東西就是一層窗戶紙,電商平臺也是如此,你若想讓居民使用你的電商平臺,還要在投入產出比上達到平衡,以小搏大,就要貼近社群居民的實際需求,我的思路是這樣的。
首先是我的電商平臺要找一個分佈廣泛的著力點,那就是社群藥店,不僅僅是藥店眾多這麼簡單,因為當時還沒有智慧手機,更沒有4G網路,所以藥店是當時最好的推廣著力點。藥店為了利益最大化,不單單是在銷售藥品上做套,還在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上下功夫,他們也賣各種日常用品和食品,銷售額不比一般的小店低,而且他們的積極性要比那些單一腦筋的小店小販要大的多,這就是我的突破點。從現在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地推模式回過頭來看,我的這一思路確實準確。
軟體平臺好做,我自己就可以開發個2.0版本,但最重要的是另外兩個,一個是生鮮、日雜的渠道商,一個是藥品銷售代理商。因為,你只有拿下這兩個可以合作提供貨源和價差的關鍵渠道,你才能讓眾多的藥店心甘情願地使用你的平臺,因為這樣藥店也會有訂單銷售提成,還免去了壓貨的風險,對於小商人來說,一分錢也是錢,他們是不會拒絕的。
有了前面的基礎,我就能拿到每個社群的大部分的居民資訊,不僅僅包括電話、年齡、性別等基礎資訊,你還能透過使用者在平臺上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等情況,分析出這個社群的人員構成、年齡分佈和消費水平等高價值資訊。不但能為你的電商平臺提供強有力的資料支撐,還能在一定規模後,反過來左右供應商的態度,以及獲得資本的青睞。
這樣的資料平臺如果經過幾年的推廣,覆蓋到各個省會城市,然後是一線城市,最後是所有城市,那將掌握全民的資訊流,消費的資金流,全國的物流以及無孔不入的放貸,最終反過來指導生產建設。這還都是我在2009年那次專案策劃中的幾個關鍵核心點,現在的人都會侃侃而談,因為這些都已成為現實。
要知道,我這套方案是在2010年提出的,然而,這還只是我規模宏大,完整預案的一個環節延伸而已,那還是在2009年,下一期我將詳細介紹我的那套體系,同時也讓大家看看資本家的嘴臉是多麼的無恥。
為了能夠運作起我這套平臺,還特意找了朋友幫忙介紹推廣,一段時間後朋友介紹了一個老闆來見面。記得那天是在一個賓館大堂裡碰的面,經朋友介紹,這位老闆的公司是做GIS系統平臺的,畢竟懂技術,又和資料有關,應該能聽明白,結果在我吧啦吧啦吧啦的講解一番後,他卻問我:“你的盈利點在哪?”我當時愣了一下,盈利模式多清晰啊,流量、廣告、差價、融資、大資料、網際網路金融等,只要落地了,你就可以躺賺了。我一直以為,作為一個與技術和資料有關的公司老闆,我這些東西並不難理解,結果是我錯了。
後來我總結了這次失敗的原因:
一是當時國家剛剛推廣4G,當時還沒有流量、大資料、網際網路金融這些概念,而我是從《管子》中學習了管仲的思想並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獨創出來的,當時連O2O這個詞還都沒有呢,甚至連智慧手機也沒誰見過;
二是我當時太年輕,沒有背景和資本,人家打心眼兒裡就沒瞧得起我,所以他也沒有用心去聽我的講解,那天他不過是與朋友辦事,順便見我一下,給朋友一個面子而已;
三是很多人自己水平不行,但凡遇到超出他們自身認知的事物,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而不是“為什麼”。他們為了掩飾自己的水平有限,就會說“你不行”,最常見的話就是“要從自身找原因”,但他們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例如投資人在泡泡瑪特上市前後對其創始人王寧的評價簡直判若兩人,只要你有錢了,屁都是香的,甚至全國人都會叫你爸爸、國民老公;
四是中國的很多老闆都只會抄襲,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有沒有誰做過併成功了。如果什麼都是別人先做成了,還有你什麼機會?國內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形同虛設,騰訊不就是靠抄襲起家的麼,但大部分老闆連抄都抄不明白,所以他們非常懼怕自身認知能力之外的事物。這就是國內眾多老闆的認知水平,他們的錢不一定是靠自己本事賺來的,你懂的。
當時我認為省會城市的老闆可能見識少(我一小城草民的見識比一般的小老闆都多),除了靠關係賺外包外,不會有什麼真水平,於是我萌生了去北京的念頭,不過現實還是打臉了,我錯了,北京就是背景。而且,北京的老闆也就那麼回事,真有本事的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