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順豐控股釋出經營簡報,2月速運物流業務營業收入49.47億元,同比下降16.62%;業務量2.22億票,同比下降16.85%;單票收入22.28元,同比增長0.27%。

此次財報披露後,值得探究的是順豐在主營快遞業務增長滯緩後,必須依託高品質的快遞、重貨、倉儲等物流資產向外延伸,構建垂直一體化的綜合供應鏈服務。

尤其是在零售方面進行多次嘗試,屢戰屢敗精神可嘉,但也透出順豐的焦慮:物流做商流能不能成功?且聽澎博君給大家分析分析。

01

順豐如何“斷舍離”

順豐2月速運物流業務營收49.47億元,同比下降16.62%,2019年2月營業收入及業務量同比下降主要系2019年與2018年春節高峰期不在同一期間所致(2019年春節高峰期在1月下旬,2018年春節高峰期在2月上旬),2019年1月到2月累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5%,累計業務量同比增長7.31%。

從此次財報可以看出順豐涉足零售這10年裡,在多數人腦海中,順豐的標籤還是快遞,雖然快遞也只是順豐物流產品的一種。

但在現在快遞市場增速下滑的背景下,靠加盟模式低成本擴張的通達系快遞開始增加自營業務比重,提升服務品質追趕順豐。

四面環敵,順豐極力迎戰之際,仍不放下零售業務,順豐商業這塊“燙手山芋”,在7年換了6任CEO情況下,信奉佛教的王衛為何沒做到“斷舍離”?

從6人的創業小公司發展成民營速遞的“老大哥”,走過25個年頭的順豐現在在快遞這一大而美的行業裡,一路走來也算是順風順水。但對於順豐而言,它仍是探索綜合物流領域的初學者,所學習和汲取的科技力量和商業模式遠遠不夠。

快遞已經是紅海,生存本能排在第一位,大家不僅在爭奪低價市場,同時還希望搶走一些順豐的地盤。同時,比起旗鼓相當的老對手,新入局的勢力也無法忽視,就以近期投入阿里懷抱的申通來說,這將可能成為順豐最強的競爭對手。

02

申通終於投入阿里懷抱

此次阿里投資申通的方式,跟之前投資圓通、中通明顯不同。目前,阿里系持有圓通17.03%股份,持有中通8.43%股份,持有百世27.79%股份。

加上申通,中國快遞市場主要物流公司中的申通、圓通、中通和百世,背後均有阿里的身影。

申通控股股東的德殷投資,將新設兩家與德殷投資處於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德殷投資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對新公司出資或轉讓給新公司,新公司A持有29.9%股份,B公司持有16.1%,德殷投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 7.76%的股份。

德殷投資將引入阿里作為新公司 A 的戰略投資者:阿里獲得新公司 A49%的股權,阿里支付的對價為人民幣46.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德殷投資持股結構變更完成後,阿里並不直接持有申通股權,德殷投資持有申通53.76%股份並沒有變化。如此,申通既不會被阿里搶走話語權,也表明了陣營態度。為何如此?

03

勝負難分

3月11日申通快遞釋出公告,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未來會在物流科技、快遞末端、新零售物流等領域進一步探索合作。

目前三通一達(申通、中通、圓通、韻達)加上百世五家公司,已有四家被阿里投資,只剩下韻達還沒“入坑”,快遞業的集團競爭趨勢越發明顯。

同樣打價格戰,為什麼中通捨得下本?澎博君認為高毛利帶來的成本縮減正是中通的底氣。

中通的做法是從這部分成本中,拿出一部分補貼加盟商——包括派費調整,包括網點之間需要支付雙方派送費,對於業務量弱勢一方,總部出錢補貼等經濟補貼平衡機制。如果其它快遞品牌無法提供同樣政策優惠,自家加盟商很難甩開膀子參與市場掠奪。

至於中通的高毛利從何而來,有兩個典型案例可以解釋。其中一個是,作為業內最早普及電子面單的快遞公司,中通於此的投入大幅下降。

同時,相較於採購傳統五聯單的同行,中通加盟商在此付出的成本直線下降,其餘品牌加盟商則需要支付面單採購費,這筆省下來的成本可以直接投入價格戰。

這家公司已被菜鳥控股成為阿里系公司,目前在300多座城市以眾包模式做即時物流配送。創始人趙劍鋒在談論即時物流競爭格局時表示,目前即時物流玩家已基本穩定,並且競爭已從單打獨鬥進入集團軍競爭層面。

04

場內場外的火熱競爭

快遞業與電商物流的陣營對抗非常明顯:依託阿里的菜鳥聯盟,從服務京東再到服務第三方的京東物流,在高階快遞市場一家獨大的順豐。

不同的是,阿里、京東都是從以商流發展到物流。以阿里為例,物流只是服務其商業生態的底層基礎設施,前段時間,國美進入大件物流,也是從交易需求上延伸而出。商流對物流有驅動作用,而對接的商流越豐富,物流才有更多體量和場景覆蓋,帶來更大的規模效應。

總之,數字化供應鏈時代,單個環節將商流、物流、資金流合築的數字化供應鏈大閉環結合得更加緊密。必然,單個公司的對抗將會弱化,逐漸融入到生態層面的對抗中。

至少在快遞業,澎博君已經看到通達系與阿里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而順豐,在鞏固優勢的同時,則儘可能探索和對接零售場景,構建自己的生態圈。

在當今社會,與其在行業增速放緩、競爭白熱化的快遞紅海中費力拼殺,不如另闢蹊徑,順豐不想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所以才踏出舒適區,決意向多方面發力,這是在情理之中,然而效果並不佳。

順豐不僅在主力業務上受到嚴重威脅,全新業務上也沒真正嚐到什麼甜頭。顯而易見,盲目的資本擴張和擴大業務線很可能致使到處碰壁,而非盡善盡美。按王衛的藍圖而言,順豐勢必想要向科技驅動行業靠攏,通過高科技挖掘行業B2B端的深度,制霸綜合物流生態圈。

但就目前而言,順豐應該戒驕戒躁,穩中求進,畢竟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也不是什麼美談,如何在保持主營業務的頭部效應平衡新業務且闖出一番天地才是目前順豐最需要理清楚的事情。

未來將是快遞行業的集團化對抗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霸氣!劉強東+馬雲巨頭聯手,兩大電商下架所有火箭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