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阿里、百度、騰訊、華為攜各自優勢攻城略地,未來將如何重塑產業?

2019年,對於汽車產業來說是有著轉折意義的關鍵一年。中國車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消費結構調整升級,雖然伴隨痛楚,但也倒逼車企不得不走出“舒適區”,按下求新、求變、向智慧化轉型的加速鍵。

而就在前幾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其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資料、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可以想見,接下來,已經持續了數年的車企之間、車企與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將會越發頻繁、緊密,各個企業紛紛尋找合作伙伴,規劃業務佈局。

實際上,截止到目前,國內出行產業與資訊產業的合縱連橫已經初見規模,形成了整個出行產業生態版圖上的座座城池。與此相映照,國內數字出行領域的核心玩家也浮出水面,阿里、百度、騰訊、華為(姑且稱為“BATH”組合)攜各自優勢攻城略地,未來將如何重塑產業?

汽車與科技產業交匯融合,群雄合作的生態版圖初建

雖然有發力先後之別,不過,從2019年的市場發展來看,BATH已經從不同緯度上,找到了各自的發力點和優勢打法。

智慧車機論劍,阿里和上汽結盟釋出斑馬智行系統,騰訊與長安合資成立梧桐車聯,百度和奇瑞合力開發雄獅智雲車機。

自動駕駛角逐,福斯和福特建起“全球聯盟”,雷諾、日產與Waymo合作,BMW與聯通、騰訊、四維圖新簽約,加速BMW在中國本土化自動駕駛的研發。

共享出行轉型,豐田、滴滴牽手成立豐桔出行,廣汽和騰訊共同開發如祺出行,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聯合三家網際網路公司打造T3出行。

從車上智慧網聯平臺的研發,到車內服務生態的構建,從車外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探索,到出行服務化的轉型,以及汽車流通行業的整體變革,都在加快合作節奏,車企和網際網路企業貢獻各自擅長的部分,更高效地實現汽車產業鏈的智慧化升級重構。

對於體量龐大的傳統車企而言,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可以引入新思維和新科技,藉助網際網路公司的智慧化手段進行全面升級。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而言,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量已見天花板,轉向市場更廣闊的產業網際網路,才能獲得更多機遇和新的增長空間。可以說,汽車產業和資訊產業的“雙贏”融合是“新四化”浪潮下的必然結果。

不過,當前仍處於智慧網聯汽車的初級階段,未來,隨著智慧交通的不斷推進,產業發展將會迎來更大爆發,單靠一家企業或一個行業的努力可能都遠遠不夠,未來將會看到更多競合關係的出現。

數字化轉型是一次深刻而全面的變革,不是為了提升當前銷量這種短期目標而轉型,而是應該回歸出行本質,為使用者創造和提升價值,讓使用者享受人性化的服務體驗。未來出行市場,最終會向著智慧化、生態化、人性化的大方向進化,而這也決定了,生態合作越來越重要。

馬化騰最近在一次大會上談到,產業競爭的主賽場正在由過去單打的PK逐漸變成雙打比賽,產業競爭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由垂直縱深的各個實體產業和橫向延展的資訊產業相結合,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新搭檔。

從終點向前倒推,哪個生態體系能夠更有效解決人、車、店、廠之間的數字連線關係,促進汽車的服務化轉型,實現人、車、路、雲的全時互聯,才能最終勝出。

BATH角逐出行賽道,誰能率先構建車上車下服務閉環?

過去幾年,車企與科技企業的合作也經歷了波浪式的曲折發展。經歷過一對一的親密合作,聚合後又分散,車企和科技公司逐漸建立起合作朋友圈,合力加速智慧化升級程序。

站上智慧網聯汽車賽道,科技產業頭部玩家BAT以及新入局的H雖然都“不造車”,但是他們的跑法和優勢各不一樣。百度選擇由AI入手,主攻無人駕駛;騰訊選擇以自己擅長的使用者服務能力做C2B模式,並用強大的生態和廣佈的產業鏈投資開啟市場;阿里向來擅長概念和運營,斑馬在強勢奔跑中,也不斷調整戰略,最終走上開放道路;華為則以擅長的通訊硬體入手,晶片和5G技術差異化優勢獲取車企青睞。

在車聯絡統領域裡,騰訊融合旗下服務生態的TAI汽車智慧系統落地了20餘家車企,華為的鴻蒙汽車系統也來勢凶猛,都是以開放平臺的初衷打造,還有阿里從AliOS到YUN OS和斑馬網路、百度的Duer OS車機系統。誰將真正的開放生態,或許,這個問題只有車聯網應用玩家、車聯網使用者來回答了。

實際上,從業務佈局、使用者、生態建設層面看,幾家的差異化已經出現了:百度押注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但在汽車產業鏈條上,可能看的是長期回報,對於生態探索、使用者經營,目前沒有太多動作。

阿里依託持續輸出的城市大腦概念,以強勢、顛覆的氣勢席捲而來,近期更是打破了與上汽的強繫結,重組斑馬網路和YUNOS,以開放的姿態再度衝擊市場。

相比之下,騰訊雖然看起來入場最晚,不過最早扛起了生態車聯網的旗子,摸索車內生態路徑,同時在一貫優勢的使用者經營上,也已經在暗度陳倉(微信車載版即將隨著量產車型面市)。

可以想象,當騰訊基於生態和使用者連線優勢,從C2B的角度切入,打通車上ID,實現跨端、跨場景的互聯服務之後,常規的導航、音樂等車上服務,洗車、加油等線下服務接入車內,以及位置共享、無感支付基礎功能服務,都將無縫嵌入使用者使用場景中,形成天然的服務閉環,其他幾家該如何破局?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未來十年風口比豬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