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過去這段時間,大家都是如何買菜的?

相信除了提前囤積大量速凍食品的人,疫情期間很多使用者都嘗過用生鮮電商應用購買肉菜食材。根據QuestMobile釋出的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生鮮電商日均活躍使用者規模高達1009萬——相比2019年春節期間的527萬,劇增91%。

在大量生鮮電商“起死回生”後,這個曾經的風口也再次成為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和風險投資搶奪的“香餑餑”。補貼、促銷、送券、打折等拉新方式,似乎又在我們身邊熱絡了起來。

在生鮮電商新一輪的跑馬圈地中,你是否也在手癢難耐,準備開始新的薅羊毛之旅了?

“綠馬甲”圍住了小區

“現在註冊,送一盒雞蛋。”

“有老員工告訴我,拉新活動去年夏天做過一回,後來因為使用者復購率很差所以就停了。”小李說道,去年的活動內容是贈送新註冊住戶一包益力多優酪乳,但很多使用者領完優酪乳之後不下單,領導覺得活動效果很差才叫停的,“今年註冊的人也不少,看看結果吧”。

各平臺主要的競爭力,就體現在拉新註冊的贈品上了。可以看到,有的公司贈送的是新鮮蔬菜,有的是贈送小包裝大米,而小李所在公司贈送的則是一盒(4只裝)土雞蛋。

“我們領導說,當前拉新的目標是那些還未註冊、不了解生鮮電商的中老年人,而雞蛋、大米最能吸引他們。”小李笑著說道,雖說雞蛋、大米價格不高,但這些小恩小惠的確非常有效。

除了她和同事外,公司的一些配送員在閒暇時間也被派到小區門口支援拉新活動。在最熱鬧時,他們的“陣地”經常守著三、四名配送員和一名市場人員。當問及新使用者的復購情況時,小李坦言自己也不清楚,“我剛上班,現在只負責宣傳、推薦、幫助使用者註冊賬號,不過我覺得(效果)應該不錯。”

小李表示,一方面公司加大了在社群拉新、宣傳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很多使用者(無論老少)都有很明顯的生鮮配送需求,“雖然疫情的影響在消退,但大家還是不願意去超市裡買菜,都希望減少群體聚集的頻次吧。”

這一番爭搶使用者的拉新大戰,看似風風火火,新舊生鮮電商的生意似乎都相當火爆。那麼,熱鬧的背後真的是因為消費者對生鮮電商配送的需求暴增嗎?

或許沒有那麼簡單。

巨頭入局帶來巨大壓力

“我們公司也在做活動,但更多是被逼無奈呀!”

他們中心所負責的區域,過去一個月來每日訂單量相比春節前都是成倍激增。原本他以為公司有望在新的一年裡“魚躍龍門”,大家也能有更好的獎金或者薪資,“誰成想從3月初開始所有競爭對手都開始跑馬圈地,有的還是從未進入過廣州市場的企業。”

餘新無奈表示,儘管中心目前的訂單量、經營狀況趨於正常,但剛剛緩過勁就馬上加入到生鮮電商行業的“惡戰”中,近期一直在投入大量成本、人力、物力,在很多熱門小區做宣傳推廣、吸引新使用者註冊下單。

“以前公司也做過幾次活動,效果都不好,用贈品吸引的使用者品質很差,薅完羊毛就不再來了。”餘新坦言,僅去年上半年公司就在拉新活動上投入了幾百萬元,但大部分註冊使用者在消費一次後便再沒有下文。“相信很多生鮮電商領域的同行都遇到過類似問題,贈品的投入基本上是打了水漂。”

餘新介紹,從去年暑假後,本地許多生鮮電商企業為了及時“止損”,就不再投入拉新活動了。但是近期隨著生鮮電商市場需求激增,又有網際網路巨頭殺入市場,而且開始深入每個社群“跑馬圈地”,大家的心理壓力都開始劇增。

“眼看打下來的社群很快要被巨頭搶走了,誰敢放鬆警惕,最好的辦法只能是正面迎戰了唄。”餘新表示,這種被迫“做活動”也是為了守住原來的使用者。

除了拉新、補貼、贈禮活動外,有生鮮電商企業甚至顧不上經營危機剛剛度過,就開始瘋狂投放電梯、樓宇廣告了,“都說疫情期間生鮮配送需求增加,讓平臺有了喘息的機會,其實喘息的機會根本不存在,現在大家都在嚴防死守,都怕使用者被搶走。”

更讓餘新擔憂的是,除了老使用者,很多平臺還出現了人才流失,關鍵崗位的人員開始流向網際網路巨頭旗下的新平臺,“那些有巨頭撐腰的公司實力雄厚,待遇更好,人總是想往高處走的,哎……”

補貼、燒錢曾經在去年“熬死”了不少生鮮電商創企,現在這個行業似乎又在開始重蹈覆轍,場內玩家真的找不到解決行業困境的終極模式嗎?

迷你“社群倉”拉開新競逐

3月19日,盒馬鮮生CEO侯毅在一場線上溝通會上語出驚人,他否定了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的“未來”,並且高調宣稱“盒馬Mini才是生鮮電商的終極模式”。

為此,他甚至和幾位圈內同行(競對公司的運營負責人)聚在一起喝了幾次咖啡,共同探討了競爭對策。大家一致認為,前置倉耗損大、不靈活的缺點的確存在。但是目前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巨頭(旗下品牌),大家都是以前置倉加配送的模式運作生鮮食品,企業很難在倉儲成本、配送效率、商品耗損率上尋找最佳平衡點。

“說白了,盒馬Mini的模式是想比前置倉再靠前一些,更像是隨處可見的夫妻便利店、社群小店,背後支撐的是盒馬鮮生的大庫和物流體系。”作為行業人士,餘新不否認所謂“Mini模式“的靈活性,但是否能夠成為生鮮行業的最終模式,還需要通過實踐去驗證。

畢竟在生鮮“前置倉“模式出現的頭半年,行業也普遍將其視為最優模式,但是不少平臺在實際經營後逐步發現,前置倉模式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近一年多時間,很多城市的倉庫租金都上漲了,生鮮電商平臺要麼尋找新的前置倉,要麼妥協漲租,但是成本最終轉嫁到誰身上了?還是消費者。”同時,一部分生鮮前置倉被迫選擇位置偏僻的地點,配套設施落後還增加了配送成本和商品耗損,這也是很多使用者反映“菜品品質“下滑的重要原因。

當問及他和同行對盒馬Mini的模式是否會對行業造成衝擊時,餘新的回答很肯定:“因為盒馬Mini兼具食品加工的能力,即便是實體餐飲場所也會受到影響,我們更要積極應對。“

但在最終結果呈現之前,各家平臺依然不會放鬆對住宅小區的地推和營銷舉措,“現在廣州、深圳還見不到盒馬Mini,這種理想的運作模式其實投入不會很低,尤其是租金、人力成本上。”

能否破局,仍待日後見分曉。

【結束語】

在疫情的影響下,無論是生鮮電商行業的先行者、試錯者,跨區域巨頭還是“本地玩家”,都要在市場的不確定中繼續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疫情後消費者需求的減少更是一個隱約可見的“坑”。

生鮮電商行業的補貼燒錢大戰或許很難因為“終極一招”而簡單終結,任何“終極模式”都無法繞開生鮮電商行業的本質。市場因“黑天鵝”而出現了躁動,這種先行者、創新者和巨頭之間的“攻防戰”,似乎還會繼續很長一段時間。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釋出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物流根源戰”開打,京東正式反擊“四通一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