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5G的元年,目前2019已經餘額不足,但5G已經悄然步入我們身邊。
據了解,截止10月7日三大運營商5G商用預約使用者數量已達937.97萬,總預約使用者數直逼千萬大關。其中,
中國移動預約使用者數超565.91萬;
中國電信預約使用者數過193.74萬;
中國聯通預約使用者數達178.32萬。
從預約使用者數量可以看出,大家對5G有了熱切的期待,但目前關於5G套餐卻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雖然5G套餐尚是未知數,但超900萬的預約使用者無疑將“鞭策”運營商們儘快正式上線5G套餐。可關於5G套餐何時正式上線,從三大運營商處獲悉均是“目前尚無訊息”。
為什麼現在5G套餐任未確定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在今年6月,工信部向移動、電信、聯通、廣電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此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在9月底紛紛開啟商用預約活動。由此還引發了外界關於5G套餐將於10月與使用者見面的猜測,但直到目前5G套餐卻並未“如約而至”。
在小編看來,目前三大運營商均未能推出5G正式套餐的原因,可能歸結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可能是5G的全部標準尚未完全凍結,所以還需要進行大量測試;
還有一方面則可能是運營商們還在研究5G到底該如何計費?
商用需要“靠得住”,5G目前“尚待熟”
從通訊技術的層面來看,5G是一個全新的行動通訊制式。無論是對於運營商還是裝置製造企業來說,都是一次新的開端。對於一個新的行動通訊制式商用,包括核心網、無線接入網、終端等等各部分模組在使用過程中都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Bug,這也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在商用之前,必然要進行大量的測試,同時還需要大量的前期體驗使用者的反饋,直到解決掉使用中的種種問題,待系統成熟才能開啟大規模商用。而這種測試在實驗室和在現網,是會有很大的不同的。
這可能也是從8月開始三大運營商推廣5G體驗使用者,目前體驗使用者總數直逼千萬大關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就5G標準而言,目前已凍結的標準是NSA Option 3版本,而SA Option 2版本還在向R16版本轉進,可這個版本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凍結。對於國內運營商而言,5G組網必然是要偏向SA模式的,因此就5G標準的成熟度而言,顯然三大運營商都比較謹慎了一些。
從這個層面來看,5G套餐具體的推出時間,可能只有試用的使用者反饋的資訊足夠多,以及5G標準和網路成熟度再確定一些,運營商們才敢正式的推出商用套餐了。
5G計費怎麼算,目前還需“多考量”
大家都已經了解,5G的網速遠超4G。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還只按4G一樣單用流量來計費,顯然是不合適的。
如果還沿用4G的計費模式,估計可能真的就是像以前網上段子裡描述的那樣,“手機忘記關,一晚上自家房子就歸了運營商”。
從業內專家處了解到,三大運營商將會把5G收費主要分為三種計費方式。5G商用的計費模式可能是分場景分網速等計費。
對於普通使用者,可能將採用按流量計費和按速率計費兩種模式。按照不同流量、不同速率、不同內容來定價。
對於需求不同,則將採用根據不同的服務類別定價的模式。比如根據AR/VRAR/VR AR/VR需求,無人機、工業器人需求,智慧城市需求等將有不同的定價。類似於4G網路分為遊戲流量、視訊流量、正常上網流量。
對於場景不同,還有根據切片數量定價的模式。這個模式比較適合演唱會、體育賽事等人數較多且需求多樣的使用場景,以及金融、交通等特定需求場景。
如此眾多的計費模式,怎麼推行顯然不是件簡單的事。為了讓大家“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5G,看來目前三大運營商們還都在研究中。
當前,5G網路建設正在加速推進,5G手機也在不斷上市。我們對5G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希望我們能離5G的距離早日變成只差一部5G手機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