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淘寶特價版正式上線,力壓“話題之王”羅永浩成為“新網紅”,並且初戰告捷,當天就登上了App Store應用商店免費App總榜的第一名。
C2M工廠直購、低價、百億補貼等等關鍵詞,藉著“輿論”的東風,很快“根植”於網友腦海中。既然是全民話題,就少不了鋪天蓋地的評論文章,大多數的觀點認為,淘寶特價版是阿里應對拼多多的產物。仔細分析淘寶特價版模式,天浩發現,它的目標不僅僅是應對拼多多,更大的野心,或是破解以微信為核心,由騰訊眾多電商小弟、電商小程式組成的“封鎖鏈”。
商業大佬們針對對手發表的言論,多多少少都有點“個人傾向”,回首當時的情況,馬雲的評價並不算出格。這一年,微信給京東開了一級入口,但效果並不算驚豔。彼時,微信上活躍的微商銷售的主要商品還只是面膜。後來因拼多多位列中國富豪榜的黃錚,這一年還在構思創業的新方向,要知道,拼多多到了2015年才正式誕生。
就像阿里做社交“屢敗屢戰”,騰訊做電商同樣“屢戰屢敗”。
頭鐵的阿里,總是選擇親自下場,硬碰硬的在社交上“死磕”。自把易迅、拍拍打包給了京東,騰訊就選擇了組建“聯盟”的方式來補足電商的“基因”。現在,微信平臺上已形成由京東、京喜、拼多多、電商小程式幾大勢力組成的“封鎖鏈”。隨著,越來越多主打不同定位的電商平臺入駐微信,圍繞阿里電商帝國的包圍圈,正在愈發的縮窄。
騰訊扶持京東不可怕,再扶持拼多多也不可怕,當電商小程式的GMV也預計突破萬億時,就不得不讓阿里忌憚。
阿里PK騰訊的前塵往事
為了更好的理解淘寶特價版戰略背後的真實目的,天浩和許多電商界的朋友進行了交談,看好看衰的觀點都有,對於阿里生態的幾個核心,大家的看法卻基本一致。
阿里做電商一直堅持著一個大的“方向”,就是保證對流量的絕對控制權。2008年時搜尋引擎尚是網際網路流量重要的入口之一,淘寶卻很“大膽”的做了遮蔽百度爬蟲的決定,當時給出的理由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體驗,真正的用意或是懼怕使用者養成從搜尋引擎進入淘寶的習慣,一旦這種習慣養成,淘寶的“命門”就被百度捏住。
幾年時間,微信的流量越來越強勢,阿里開始解封對微信的遮蔽,可前者已經不再解封。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淘寶和支付寶以“口令”的方式作為替補方案。使用者將淘寶、支付寶連結分享到微信好友、微信群或朋友圈時,只能是以口令的方式,微信使用者只有複製了這個“口令”,開啟對應的App才能進入到相關介面。
阿里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去做看似對自己不利的主動“遮蔽”?要知道,這兩次遮蔽行為,都是針對當時最強大的兩個流量入口。
原因很簡單,阿里需要培養使用者直接開啟天貓、淘寶、支付寶,以及現在淘寶特價版等App的消費習慣。短時期的流量損失看起來“得不償失”,可這一決策卻是阿里帝國,能夠一直長盛不衰的關鍵。
習慣是可以養成的,養成之後就很難更改,哪怕這一習慣看起來走了“彎路”。
舉個栗子,信用卡、現金支付和手機支付誰更便捷?答案肯定是手機支付。然而,根據Statista統計,有60%的美國人用銀行卡或現金,而用手機支付的比例只有15%。調研公司eMarketer預測到2021年,近80%的中國人使用手機支付。
習慣養成後的慣性力量是超過理性的,阿里兩次重要的遮蔽戰略,天浩認為本質上是為了防止消費者在第二場景消費習慣的養成。
所以說,騰訊扶持京東,對於阿里而言並不可怕。可拼多多為代表的拼購模式,卻直擊了阿里一直防守的命門。
這就很好解釋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騰訊成為京東第一大股東,仍然扶持出了一個GMV超過萬億的拼多多。扶持完拼多多,騰訊轉身又支援京東旗下的京喜。就算有了京喜,騰訊仍然發力微信電商小程式。看起來,微信生態上除了“阿里系”都能分一杯羹,微信也不對它們進行收費。
去年10月,為了防止“流量”外流,微信正式出臺新規,新增了不得誘導或誤導下載/跳轉類內容,禁止好友助力、加速、砍價、任務收集等違規活動,禁止違規拼團等修改點。
既然暫時不以電商盈利,作為拼多多重要股東之一的騰訊,理應“坐享其成”,為何在乎流量是在生態內還是跳轉到外部?其根本在於,微信還處在培養微信使用者在App內購物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和所有社交電商平臺達成一種默契,一旦這些社交電商有了“異心”,就會毫不猶豫的進行處罰。
與此同時,拼多多母公司杭州埃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也發生一系列工商變更,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從股東中退出。此外,高榕資本合夥人張震不再擔任股東、董事,騰訊投資管理合夥人林海峰退出董事之列。
讀懂了騰訊發力電商聯盟的出發點,就讀懂了淘寶特價版正式獨立的原因。
拼多多出現後成型的“口袋陣”
在與電商界好友聊天時,他的一個觀點,讓我茅塞頓開。
根據朋友的觀察,圍繞微信社交電商看起來如火如荼,其實並沒有搶佔阿里的原有份額。只是,在下沉市場的滲透中,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截胡”及“共享”了原本大有可能流向於淘寶的三五線市場使用者。其實,微信電商早期的開發並不順利,是在拼多多出現後,才於下沉市場開啟一個口子。
而拼多多新增的下沉使用者中,和淘寶新增使用者的重疊度很高。根據《拼多多使用者研究報告》顯示,在所有電商平臺中,拼多多和淘寶使用者重合度更高,2017年底,約有46%的拼多多使用者同時也是淘寶使用者。
據阿里巴巴釋出的2019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淘寶天貓移動月度活躍使用者達到7.21億,比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度分別上漲1.04億和2200萬。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6.54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02億。淘寶天貓新增的超1億年度活躍消費者中,有77%來自三四線城市及鄉村地區。
也就是說,拼多多雖然一直在挖掘下沉使用者,但其中一部分也進入了阿里平臺,這是雙方重合使用者越來越高的一個原因。
舉一個栗子,早期微信給京東開放了一級入口時,給其帶來的增量並不大。2015年,京東在釋出2014年Q4季度財報時,京東商城CEO沈浩瑜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說到與騰訊的合作,特別是微信和移動QQ,與PC及京東自家應用等入口相比,微信和移動QQ一級入口給我們的流量貢獻很大,重複購買率也不錯。另外,微信和移動QQ在給我們吸引新使用者方面同樣貢獻很大。至於轉化率,微信和移動QQ的轉化率都低於京東自家應用,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認為這種狀況會得到改善。”
流量很大、轉化不高,在當時大家覺得是微信生態上電商基因不強。數年過去,回頭再看這段歷史,你會發現,轉化率不高的原因,也和“習慣養成”有關,已經接觸過電商的使用者,在微信上的二次開發可能性不高。
首先,微信的使用者層次要比京東更豐富,微信上屬於京東的目標使用者,或早已是京東使用者(當時京東已經成立了十多年),仍保持著直接開啟京東App的方式習慣進行消費,所以沒有流入從微信九宮格的京東入口。
其次,微信上的使用者,只有三五線城市的使用者尚未被各大電商轉化,微信九宮格雖然給京東留了入口,這些本不是京東的使用者,會通過該入口進入京東(也就是流量貢獻很大的原因)。可當時的京東走的是高品質電商服務,下沉市場使用者對它的興趣不大,所以導致了轉化率低的原因。
講完了京東的栗子,也就好理解,為何同是騰訊重要“聯盟成員”的拼多多,雖然後京東一步發展,卻能夠後來者居上。
走了幾年彎路的騰訊,社交電商的佈局,其實從拼多多身上才找到了突破口。
拼多多對於騰訊而言,最大的價值不是阻擊或延緩了阿里的增長趨勢,最關鍵的是它摸索出微信生態上社交電商行之有效的成熟模式,就是低價+拼購。就個人觀察而言,阿里在拼多多發展的早期,並未很重視這個新的平臺。畢竟,在淘寶、天貓的發展過程中,從來不缺競爭對手。
比如說,聚划算在2019年才正式重啟,阿里、京東、拼多多“百億補貼”大戰也從去年開始。
如果僅僅是打價格戰搶奪下沉使用者,淘寶特價版App正式獨立的必要性並不迫切,多線作戰往往是商業競爭的大忌,況且將淘寶特價版App獨立出來也會分流淘寶主App的流量。阿里選擇獨立淘寶特價版App的真實,目的是為了突破微信的“封鎖鏈”。
微信“封鎖鏈”究竟是什麼?如果說京東、京喜、拼多多是這個鏈條的三個重要環節,騰訊投資過的唯品會、拼多多、蘑菇街、美團點評、每日優鮮、超級物種、轉轉、楚楚街等電商平臺,與電商小程式上的第三方,就是連結這些關鍵環節的中間鏈條。相比於京東、京喜、拼多多等看得見的對手,電商小程式生態才是“封鎖鏈”的看不見部分,看不見的對手才更棘手。
在2020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開放平臺副總經理杜嘉輝曾表示,2019年小程式日活躍使用者超過3億,累計創造8000多億交易額,同比增長160%。
拼多多的價值,在於培養微信上消費者在這個閉環裡消費。所以這是微信為何在有了拼多多之後,仍然去扶持一個京喜,後面也不乏會有新的扶持物件,只要能夠在微信內產生交易,就是騰訊會扶持的目標。
阿里“圍魏救趙”,應對“代理人”戰爭
以培養平臺內電商消費習慣為目標的話,微信商業化就並不迫切,因此還可以持續的以免費流量,“餵食”更多的電商聯盟小夥伴。不過,好在的是,微信社交電商的發展路徑,是通過拼購培養習慣,並逐步由下沉市場向上滲透。
2019年拼多多開始將補貼傾向於品牌商品,就是已開始由下沉向上滲透。根據統計,截止去年9月,拼多多平臺上累計銷量超過110萬臺的iPhone,除了手機,AirPods、iPad等蘋果裝置在拼多多上均是全面最低價,據拼多多表示平臺補貼了5億來賣蘋果手機。
對阿里有利好的是,微信使用者生態內的購物習慣尚處在培育期,只要打掉它持續發展的節奏,就有可能破掉這個“口袋陣”。從早期扶持京東效果一般,到後來的拼多多以拼購模式異軍突起,能夠看到,低價+拼購是微信上社交電商增長的一個有效模式。沒有社交平臺的阿里,做拼購沒有一個落地的平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低價上做“文章”。
淘寶特價版並非今年才出現,2018年3月,淘寶特價版APP就已低調的開啟了內測。彼時業內即有猜測,阿里系將藉此切入下沉市場。不過阿里隨後“復活”了曾經和淘寶、天貓並列阿里三駕馬車的聚划算。
早期的淘寶特價版更聚焦“源頭好貨 產地直髮”。根據官方介紹,“這是一款不僅僅省錢,還會送錢的特價版APP……專門為您從萬能的淘寶中挑選物美價廉的各種好貨”。正式獨立後,其更強調“優選好工廠,天天批發價”,在首頁顯著位置增加了工廠直供區域。
更強調“低價”,破解低價+拼購的兩元模式。
根據淘寶方面公佈的C2M戰略目標:未來三年,幫助1000個產業帶工廠升級為產值過億的“超級工廠”,為產業帶企業創造100億元新訂單,在全國範圍內重點打造10個產值過百億元的數字化產業帶叢集。
如果對手只是個拼多多,淘寶足以應對。考慮到微信佈下的“口袋陣”,只有將利潤一擼到底的C2M模式獨立出來,才可以“釜底抽薪”,將微信平臺上下沉使用者拉到淘寶特價版App上。
微信的流量雖然免費,可去中心化的流量,需要每個入局的社交電商付出“運營”的投入才可挖掘。如果打造一個純粹的低價平臺,就連運營的成本也進行了“壓縮”,整體來看,會對微信上扶持電商的節奏帶來不小的影響。
對阿里而言,價格戰會稀釋盈利,將淘寶特價版App正式獨立,也會分流淘寶App的流量,可獲得的是,一個低價“符號”更強的棋子。如此這般,才可以將微信上已經形成足夠氣候的低價+拼購熱潮壓制住。
後記:無論是微信電商小程式公佈的資料,還是身邊朋友日常消費的選擇,主要的購物方式還是在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等獨立App之上。阻礙我們在微信上直接進入京東、進入唯品會購物的根源,除了步驟繁瑣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尚沒有養成在微信生態的購物習慣。一旦我們接納了這種方式,並習慣了這種方式,很多消費會自然的沉澱到微信社交電商裡。
-
1 #
-
2 #
看來你是對阿里摸透了
低價市場淘寶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現在想要重拾,回想當年淘寶商家天貓全國維權事件,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