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摸索
“平板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放在2010年前,大多數的華為人都答不上來。那時候華為的平板不叫Pad,叫HID(Home information Device),平板團隊也只是一個在數碼相框與運營商定製產品上取得過一點小成績的團隊,雖然一年有30多萬臺的銷量,但是在國內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的產品。
“這種成績還能延續多久?”幹一單吃一年,也可能兩年都揭不開鍋,在這些巨大的不確定下,團隊每個人都在煎熬,要想做出成績,就必須改變,必須開闢新的業務領域和方向!結合當時國內手機已經開始往大屏發展的趨勢,團隊做出了一個巨大的改變,由2B業務轉到2C業務。
萬事開頭難,TOB業務只需要按照大客戶的規格要求來設計產品就可以了,2C則需要考慮使用者體驗,做出能夠被使用者喜歡的產品。
對於一群做習慣了TOB產品的團隊和和工程師來說,很難一下子轉變到2C產品。我們甚至連什麼是谷歌認證都不知道……面對困難重重、任務難度無法想象的環境,我們陷入了深深的彷徨和迷茫。
大家都是有多年經驗積累的老華為人,新業務、新技術都不怕,可是面對未知的領域、在黑暗中摸索試錯卻總有一種無力感。只能從產品知識開始學習,大家跑到公司的總體技術部尋求支援,從最基礎產品特性、規格開始揣摩,每天記下十幾頁的筆記,並通過做一些使用者調研,嘗試理解使用者的體驗感知。
通過一年的努力,華為歷史上第一款2C平板產品誕生,我們把它命名為S7,以此來見證初創團隊的7個superman。
2010年,ipad橫空出世,為平板產品的後來者找到一條光明大道,真正把整個平板市場的空間全面開啟,為平板行業贏得了超過10年的發展黃金期。
向top3奮進
正如同所有新生命的成長都必然伴隨著痛苦,華為平板團隊在前進的道路上一直在艱難試錯。
2014年,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難忘一年。這一年,華為手機在大屏領域已經嶄露頭角,從P6和Mate7手機開始,進軍旗艦,基於消費者體驗來構建產品競爭力,而平板還在摸索自己的產品定位;這一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開始把聚焦精品、爆品作為衡量產品成功的標準;也就是這一年,我正式接手了華為平板團隊,並接到了一個重要且長遠的任務——做出一款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平板。自此,平板團隊開始學習手機產品先進經驗,大膽構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提升使用者體驗,與華為消費者業務一同進步。
“兄弟,你們產品主要是幹什麼的呀?能看電影玩遊戲不?”接手平板團隊之後,我常常遇上這類問題。是啊,我們的平板是做出來給消費者使用的,他們為什麼要使用平板呢?有一天,我拿著手機看新聞,女兒跑過來跟我說想看動畫片,但電視壞了還沒修好,女兒的這個需求讓我靈光一閃:“平板的螢幕大,一個人的時候追劇看電影的時候不是很方便嗎?”
經過大量的使用者調研和消費者調研,我們發現這個設想是正確的,使用者大多時候都是利用平板看電影、追劇、聽音樂。於是我們把平板的主場景定義為家庭娛樂裝置,把產品的核心賣點和競爭力定義為“極致影音”,華為平板團隊正式開始在“影音”這條道路上展開新一輪的探索:從M1的“音樂照亮人生”到M2的“攬閱”,再到“開啟清晰視界、護眼模式更貼心”的M3,持續構建高品質的螢幕顯示效果和最好的音質,讓使用者體驗到最好的視聽感受。
M1的銷量突破百萬臺,M2超過兩百萬臺,M3超過三百萬臺,從M1到M3,平板開始以消費者真正需求為產品開發的目的,不斷進步。作為團隊負責人,我深刻地感受到,消費品就是要和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溝通,產品的賣點要真正打動使用者的痛點。
在我們對“極致影音”持續不斷的追求下,前面幾代產品也收穫到了良好的市場回饋。平板業務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實前進。
在逆勢中崛起
M3之後,手機逐步開始往輕薄大屏、全面屏的方向發展,PC也向輕薄化設計演進,影音娛樂、追劇看片等特性在手機上已經能夠很好實現,這些都嚴重擠壓了原來平板的生存空間,如果還停滯不前,那麼我們將會被市場遺忘。
新的方向又是什麼呢?結合整個平板的市場狀況來看,iPad的9.7寸市場在國內佔據主導位置,加上手機的大屏甚至全面屏,小尺寸平板的市場空間將繼續嚴重萎縮。大尺寸的平板一定是未來的主要方向,如果我們不去攻克這個山頭,那麼華為平板在國內就永遠沒有崛起之日。
然而,平板不僅僅需要在功能硬體上不斷精進,在軟體生態方面也要進步。平板上大部分App是直接從手機移植過去的,用起來的更像是放大版的手機。有些App優化不足,在橫屏狀態下甚至會出現使用介面顯示混亂的問題。如果我們要做精品的10寸平板,橫屏體驗問題必須解決。
為了頭腦風暴出解決橫屏生態體驗問題的辦法,電話會議成了我們的日常。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和研發進行思想碰撞和反覆討論,很多的點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比如,根據平板一直以來所擁有的多工功能,我們想到在橫屏狀態下,將一個應用左右分屏,相當於是兩個手機頁面,既可以實現APP橫屏使用的可能性,還能優化體驗感。
最終,我們用了兩年時間,改善橫屏生態體驗,並在M6上開創了平行視界的功能,讓所有應用在華為的技術框架下僅做很小的修改,就能支援橫屏、雙屏顯示。為了讓豎屏應用支援橫屏顯示,我們還對應用的視窗重新進行設計和開發,數量從幾十個到上百個佈局不等,難度不亞於全新開發一個應用。
平行視界的研發成功,讓平板不再是一塊“大屏手機”,大屏化和橫屏化讓螢幕顯示效率更高,具備生產力屬性的條件。在M6產品上,我們還增加了手寫筆和鍵盤配件,加持了其輕辦公屬性。
根據IDC發表的報告,2019年第三季度,華為平板在國內的出貨量約212萬臺,同比增長24.4%,出貨量市場份額佔比37.4%。縱使華為平板在海外市場受限,我們依舊憑藉新旗艦機型的M6和從低到高全價格段的平板產品覆蓋,登上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第一位。
破局生長,致力全場景
然而,面對嚴峻的市場考驗,想要在眾多品牌平板中大放光彩,還要做到差別化。手機已經走入全面屏時代許久,但平板裝置還長期處於大額頭、寬下巴的舊時代,“跑馬邊框”“火車道”等吐槽聲仍不絕於耳,要實現差別化,就要解決螢幕邊框的問題,把大屏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在這個背景下,MatePad Pro應運而生,希望用全新的設計——極致全面屏,屏佔比達90%,帶給使用者更加舒適的視覺感受。
要實現極致的全面,讓團隊最頭疼的就是平板貼上處太窄,背膠不牢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硬工開始了漫長的試驗、調整、再試驗……整整三個月,大家都泡在工廠裡面,從1.5毫米到1.2毫米,最後把粘合切面做到了極致的0.56毫米!拿到產品樣機那一刻,所有人都很激動,這可是業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平板,我們做到了!
不過,在硬體層面我做到極致,但是整個安卓軟體生態還存在很多壁壘。安卓平板的APP在許多消費者印象中,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軟體生態差、裝置間聯動體驗不佳。
因此,我們想到,平板越來越多地被當作移動辦公的裝置,在配備鍵盤的情況下,更加像是一臺縮小版的PC。手機和PC的多屏協同是不是可以在平板上實現?
整個點子讓我們很興奮,但平板和筆記本本質上卻是不一樣的,使用的是不同的系統,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需要克服巨大的挑戰。比如,多屏協同的跨裝置通話功能,涉及了海思晶片層、作業系統層、業務層等多個模組,挑戰巨大。由於對海思通話的HiFi流程不清楚,為了打通從modem拿出資料和寫入資料的第一關,OS音訊驅動專家與海思Hifi專家一起梳理通話流程和協同方案,封閉一週時間制定了整體方案。與此同時,專案組內部整合資源,讓多裝置協同中負責底層音訊、通路、上層業務的同事坐在一起討論方案,設計modem音訊通路的編解碼框架,解決各類與現有Speaker音訊通路的衝突、解耦問題。
連續攻關一個月後,一個星期四的晚上,我們正在攻關室分析程式碼,平板突然上傳來了聲音:“喂,測試測試,聽得見嗎?”原來,是同事將最新版本燒到了裝置中,並通過多屏協同撥通了電話。所有人都很興奮,齊刷刷地站起來,跑到裝置旁邊,一人說一句。那是我們最開心的一個晚上。
最終,我們用“多屏協同”打破與手機等裝置間的隔閡,增加其在辦公等場景下的可用性,並基於EMUI,用“智慧分屏”和“平行視界”兩個特有功能,解決軟體在大屏橫屏適配差、大屏資訊利用率低、多工分屏不完善等問題。
2019年11月25日,當MatePad Pro釋出時,媒體的歡呼、讚美給了我們最好的回報。這是第一款以Mate 命名的平板電腦,第一次把平板與華為旗艦手機、旗艦平板定位在同一個品牌高度,在產品的晶片平臺、軟體版本、UX體驗等方面第一次與旗艦Mate手機全面拉齊,為平板走向高階邁出堅實的一步。
從立項到釋出,歷時一年多,這一刻,我們終於可以歇一口氣了。前幾天,看著女兒拿著MatePad Pro和手寫筆,專注認真地寫寫畫畫,說自己愛上了畫畫,我打心眼裡高興,看來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對的。
MatePad Pro在市場銷售的表現上也大大超越我們的期望,首銷5分鐘,銷量破10000臺;雙十二天貓商城僅開售1小時就獲得了平板品類單品銷量銷售額雙冠軍,隨後更是一直處於熱銷狀態。IDC資料報告顯示,華為平板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榮登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第一。
當然,成績的背後是整個團隊不計其數的心血和汗水。回顧華為平板發展的這些年,從對平板產品一無所知,到做出平板精品,到第一個“中國第一”的出現,平板團隊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不斷提升產品軟硬體競爭力,構建良好的平板大屏生態,在公司的全場景部署下,努力做好手機、平板、PC產品的多端融合與互聯互通的全場景體驗。
但我們也深知,還有很多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平板的軟體生態還有更多的高山等著我們去翻越。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做出最好的平板硬體和軟體體驗,帶領著行業走向另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