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華為的鴻蒙系統呢?鴻蒙系統就好比是“備胎”,華為可以不用,但它必須有。有了這張底牌,美國公司才不敢把華為往死裡打,畢竟與其搞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競爭,不如大家坐下來合作賺錢。
鴻蒙什麼時候最可怕呢?就是在它沒有正式啟用的時候。好比英雄聯盟裡的機器人,最可怕的不是出鉤子的時候,而是沒出勾的時候,它一直不出勾,你就得一直防著它走位。鴻蒙也是這樣,如果鴻蒙正式用於手機上,那意味著和谷歌徹底撕破臉,戰爭徹底打響。
華為和谷歌都清楚這一點,所以華為一直都對外宣稱只把鴻蒙當成備胎系統,首選還是安卓。谷歌也忌憚華為啟動鴻蒙,失去大批安卓使用者。當然鴻蒙也不能只是PPT,不然能嚇到誰,所以華為才在旗下的智慧屏產品上搭載了鴻蒙OS,就是告訴你谷歌,我隨時可以把電視換成手機,你要把我逼急了,雙方都落不到好處。
鴻蒙系統也好,華為HMS也好,我們能看到華為不僅在國內想“去安卓化”,削弱谷歌的影響,海外市場也在爭取谷歌的客戶。所做的一切,歸根到底都是想增加自己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鴻蒙系統何時會啟用呢?小編的看法是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永遠不會用。商場瞬息萬變,更何況還牽扯到美國政府。華為一直在“猥瑣發育”,就是怕說不準哪一天谷歌要掀桌子了。留一手後路給谷歌看,也是起到威懾作用,讓谷歌不敢輕易亂來。
華為為什麼要堅持做鴻蒙呢?和谷歌的博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長遠發展的考慮。國內的手機廠商也不少,諸如小米OPPOvivo,它們都只造出了手機的身體,卻沒有注入靈魂。華為想做的是身體靈魂兩手抓,兩手硬(麒麟處理器和鴻蒙系統)。
從商業角度來看,自研能力更強,生產成本就更低,有自家的系統和處理器可以用,就不需要向別人買,自己把這錢掙了。再回饋給消費者,降低產品價格,增加市場競爭力,收穫更多的使用者和市場份額,形成良性迴圈(為什麼今年的旗艦機型普遍比去年貴了不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驍龍865漲價了。)
系統為什麼這麼難做?其實難做的不是系統,而是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生態。你可以這麼理解,系統就好比一個碗,做出來是空空的,需要有人不斷地向裡面新增食物(App軟體應用),使用者才有東西可以吃。而要想吸引開發者做出適配鴻蒙系統的APP,首先是鴻蒙的門檻不能太高,開發難度和時間週期都不能太大,其次是得不斷地往碗裡面砸錢,而且是每年幾十億幾十億的砸。
畢竟程式開發者也要生活,也要賺錢,同樣的時間精力,你讓別人不做使用者更多,更好賺錢的安卓APP,轉頭開發沒有啟用的鴻蒙,就得拿出足夠的誠意。從鴻蒙釋出會上提到的應用分成,推廣打包等政策來看,華為是拿出了誠意的。
其實就算沒有美國的制裁,華為也會做自研系統的。每個市場份額達到前幾的廠商都會想做這件事,像摩托羅拉、諾基亞、微軟等,都曾經做過系統,也在旗下機型上啟用了。不過最終皆是以失敗結尾。哪怕是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又怎樣,還是耗不起漫長的系統生態構建。(公司以盈利為目的,一個專案連續多年虧損,而且是幾十億幾十億大把地虧損,誰還捨得往裡砸錢。)
華為正在走的是一條從未有人成功過的道路,所以我們在精神上還是要支援華為的。至於買不買華為的手機,我想引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的話:“手機只是商品,你覺得好用就買,不要把它和愛國聯絡在一起,你不能說用華為手機就是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