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動車的話題可謂自帶流量,在聲量上也越來越蓋過燃油車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流,畢竟符合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也是國家大力倡導的發展方向。正因為此,我們才應該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電動車的問題,只有重視問題,才能更好地避免,才會有電動車事業健康發展。明白這個簡單樸素的道理,是接下來我們能愉快聊下去的前提,而不是上來就給我扣一個“電動黑”的帽子。
促使我寫這篇的原因,還來自最近幾則新聞,其中兩個是關於特斯拉,第一個讓人一聲嘆息,另一條看得我哭笑不得……
2018年3月和2019年3月,美國發生的兩起特斯拉開啟L2級自動駕駛功能時發生的交通事故引發人們關注。事故發生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對事故原因展開了調查,現在最終確定了事故原因。其中最近一起事故發生在2019年3月1日,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十字路口撞上一輛行駛中的卡車,致特斯拉駕駛員死亡。NTSB最終認定,事故原因是特斯拉Autopilot L2級自動駕駛系統在駕駛員脫手時沒有及時提醒,與設計使用條件不一致,最終導致發生碰撞事故。
無論特斯拉還是其他廠家電動車,自動駕駛出錯導致的車禍新聞並不少見,如Uber自動駕駛車公共道路致路人死亡案件、美國首輛無人駕駛巴士與卡車相撞案件、谷歌無人駕駛測試車與貨車相撞案件等等。
另一則沒那麼悲傷的新聞:“Model 3智慧召喚失敗,車輛越跑越遠”,一位Model 3車主開啟“智慧召喚”功能,卻發現該車“南轅北轍”——車主在車輛左側,Model 3卻往右側行駛。(一)這就是我想說的電動車安全七宗罪之一的自動駕駛
當然傳統燃油車也在追求自動駕駛的配置或者研發,但就像造車新勢力之於電動車,自動駕駛更像是電動車的一大標籤,代表著它們的智慧科技和時尚前沿光環。不過,機器始終不能完全替代人,不夠成熟可靠的技術,加上覆雜的路況,把生命安全完全交給電腦掌管,在目前來看始終是件挺危險的事情,甚至有些“玩命耍酷”的即視感。
不管是自動駕駛接管你的座駕,還是路面上其他無人駕駛的車輛,都是潛在的危險。還有,會不會車輛被黑客入侵從而進行謀殺呢?思細極恐。
再弱弱地問一句,開車難道不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嗎?或者,開車真的有那麼累嗎?
(二)腦殘設計
除了前面提到的“智慧召喚”,造車新勢力們的電動車,還特別喜歡搞一些花裡胡哨自以為炫酷前衛的“特異功能”,或者是天馬行空的發明創造。如果是有安全隱患的設計,那很難不讓人覺得腦殘了。
像“智慧召喚”這樣的遙控技術倒也罷了,比如停車位太狹窄還有它一定的適用場景,但看看這幾個:
剛剛上市的哪吒U,採用視覺化透明A柱,將一塊OLED柔性屏安裝在A柱內側,美其名曰實現盲點問題。但,但凡開過幾天車的人就會明白,這塊小螢幕在駕駛時反而是好心辦壞事,給駕駛者帶來視覺識別判斷的誤導。哦對了,該配置為選配,價格為1.2萬元,真不知道該看作噱頭呢還是智商稅呢?
還有小鵬G3的“全景式前擋風玻璃”,全景式前擋風玻璃讓前排駕駛艙的頭頂敞亮通透無比,表面看很炫酷創新(其實十多年前的歐寶就短暫有過這樣的設計),但實際使用才發現,這相當於一個頭皮加熱放大裝置,尤其是夏季酷熱的南方地帶,甚至有使用者自行加裝遮陽隔熱材質進行遮擋,那畫面可真魔幻……
還有,稍微有一些在雲貴川藏和大西北自駕經驗的老司機,一定會對那些電動車們偏愛的大螢幕感到發憷,吐槽它們(設計師們)對烈日的反光炫目一無所知……
也許這就是造車新勢力們所標榜的網際網路思維,為了改變而改變,不求好使,但求折騰。我主觀猜測,也許是造車新勢力的研發設計工程人員,很多也是從網際網路企業挖角過來,他們並沒有多少真正開車,特別是長途駕駛的經驗吧。
(三)可靠性
在造車新勢力幾乎全部屬於單造電動車的背景下,這也涉及到電動車的第三個安全隱患,即可靠性問題。比起來,傳統車企有更嚴謹的造車操守,更嚴密的試驗論證和測試,各方面的匹配完善度,成熟度更好;而這些本就是拉起山頭揭竿而起的造車新勢力們所特別缺乏的敬畏感和底蘊,同時,造車新勢力又格外追求“創新”和標榜顛覆,不說三大件核心技術方面的完善度難以讓人放心,過多的電子裝置也加重了可靠性的擔憂。蔚來ES8因電子系統”BUG“長安街停擺一個多小時的新聞,就是典型。
(四)加速效能
這是由電動車的物理特性決定的。內燃機比較線性,給人的機械反饋也比較明顯,而電動機的加速爆發則是揮之即來,同時又安靜無聲,當然也是優點,但就如電動車太安靜,路邊行人不容易察覺,這是一把雙刃劍,沒有油門踏板行程的清晰腳感反饋,一不小心就是強大的推背感和拉扯感。
這也是很多人吐槽乘坐電動車容易暈車的原因。而從駕駛角度,這樣的加速比起傳統燃油車,更容易讓人緊張,增加危險。
何況,購買電動車的人裡面,新手的比例也很高。一個是聽話地響應“大趨勢”,一個是電動車的炫酷、智慧、環保等等光環,包括加速的刺激,比起傳統汽車更容易吸引沒怎麼開過車的小白。
(五)“續航安全”
有人會說,因為目前技術不夠成熟,續航是電動車路人皆知的短板,但你藉此來抨擊電動車的安全,就有點過分了。從現狀來看,首先,續航里程擴大車主的緊張感,不然怎麼叫續航焦慮呢?這在心理上就加重了使用者的緊張;然後,因為續航不夠和充電不便,車輛“拋錨”在荒郊野外的事兒並不少見,冬季戶外的嚴寒,車上乘員的人身、財產安全(如夏季的劫色)同樣風險大增。
還有,因為怕到不了補電地點(之一)而追求緩慢勻速的省電開法,同時也增加了自身和路面上其他車輛的風險。甚至還有因為沒電停在高速路上被追尾的情況。
(六)自燃
在去年,2019年,特斯拉分別在廣州、上海和香港發生自燃事件,蔚來汽車在兩個月發生三次自燃事件,並導致蔚來汽車在6月宣佈召回4803輛ES8,成為造車新勢力中首個進行召回的車企。而其他品牌廠家的電動車自燃事件同樣屢見不鮮,無須贅述,相關的新聞一搜一大把。
(七)資金安全
最後一個並不牽強,就如我們說安全,總會涉及人身和財產。簡單來說,主要是電動車的保值率問題,特斯拉還算好的,其他品牌的電動車,打個比方吧,你20萬買來,開了半年不滿意,也許只能賣5萬了,甚至中古車商都不願意接。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而其他主流品牌燃油車,至少還能賣15萬。
也可能是,上個月你興高采烈買了炫酷的電動車,這個月全家人慢慢發現比燃油車省不了多少油錢,充電又麻煩,後悔不跌,副駕駛老婆不停數落埋怨開車的你,影響你開車情緒穩定,這也挺不安全的……
寫在最後:其實還有環保安全的問題(廢舊電池汙染),老年代步車無證任性駕駛等等,就不再展開了。當然任何行業初期都會有不成熟完善的地方,這些問題也在逐步得到重視解決,但願我這篇文章都是杞人憂天,期望電動車行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