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大事,必須同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在國內電商行業卻發生了一件讓人們看不懂的大事:趣店集團宣佈上線其全球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與此同時,啟動“百億補貼”活動,試圖掀起奢侈品電商領域的補貼大戰,希望佔領一席之地。
目前,國內電商行業的市場份額主要被淘寶、京東、拼多多三者所佔,而且它們都屬於綜合類電商平臺。儘管天貓和京東有涉足奢侈品電商,但影響力有待提高。拼多多還在品牌化的路線上前行。
哪怕是成立12年,作為“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的寺庫,也依然面臨著巨頭們的排擠,其市場份額難以提高。
趣店此時推出萬里目,突然進軍奢侈品電商,似乎並不是明智之舉。
品牌缺少信任度,且面臨諸多困難
一個品牌要想獲得消費者的信任,需要較長的時間。消費者所熟知的奢侈品品牌:Gucci、SK-II、香奈兒、迪奧、愛馬仕等,無一不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積澱才真正意義上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雖然網際網路加速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是電商品牌獲得消費者信任至少也需要數年的時間。奢侈品電商平臺更是如此。
據悉,萬里目於今年3月上線,作為新的奢侈品電商品牌,走的是自營路線,通過保稅倉發貨,與國內的寺庫比較相似。不過,新平臺不確定性因素多。萬里目目前還缺少使用者信任,需要花較長時間來建立。而且其涉足奢侈品電商還面臨諸多困境。
首先,對於大多數使用者而言,購買奢侈品還是願意去線下實體店,而不是選擇線上。
現在電商氾濫,奢侈品行業卻仍然以線下銷售為主。有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82%的消費者依然是線上下購買奢侈品,網購群體只佔16%,還有2%會選擇託人代購。
儘管網購價格會有優惠,還不用奔波挑選,一鍵下單即可。89%的人表示更看重實體店的消費體驗。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線上市場存在有假貨的問題,即便是京東國際、網易考拉等前輩也被質疑過。這也是為什麼奢侈品線下實體店租金高,卻依然能夠活得不錯的原因。
其次,奢侈品電商並不好做,對於巨頭來說也是“雞肋”。
天貓、京東、網易等均涉足境外奢侈品電商,但實際效果並不盡如人意。2019年7月,京東將上線不到2年的Toplife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Farfetcch,選擇以持股Farfetcch的方式繼續在奢侈品電商領域發力,實屬無奈之舉。2019年9月,網易考拉以20億美元賣身阿里。雖然當時考拉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梯隊,但是也面臨增長放緩、盈利難等問題。阿里收購考拉後,奢侈品電商市場成為國內第一,但更多的只是作為電商生態的一個補充。
此外,寺庫作為“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也在試圖突破瓶頸。寺庫在建立初期以奢侈品交易起家,因差在市場異化較為明顯,在電商領域擁有了一定的競爭力。然而近幾年,天貓、京東等紛紛佈局奢侈品電商,同時部分奢侈品牌也開展了電商業務,加上一些新玩家入局,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受到了競爭威脅後,寺庫向全品類平臺轉型。不過,從部分消費者的反應來看,寺庫的轉型似乎並不成功。而且,不被資本市場看好,股價一路下跌。
試想剛上線的萬里目,既沒有阿里、京東的雄厚資本和使用者積累,又不敵寺庫的行業經驗,其能有多大的前景呢?
再次,品類少,價格相差不大,不足以改變使用者的消費習慣。
儘管萬里目有“百億補貼”的口號,不過筆者通過對比發現其與天貓、京東等線上平臺的價格相差不大,優惠幅度較小。
而且,在商品品類方面,萬里目要比京東、天貓等少很多。以SK-II為例,萬里目小程式上在售品類只有6個,而在SK-II京東自營官方旗艦店和天貓SK-II官方旗艦店上,SKU均在60個以上,前者不及後者的十分之一。
站在使用者角度,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購買奢侈品,而不是萬里目。因為可選的品牌、規格、顏色等均佔優勢。哪怕萬里目有部分同款產品比京東、天貓便宜,只會有零星的消費者會貪一時之便宜,甚至會有使用者質疑前者是否為真貨。
試水奢侈品電商,被逼無奈
企業通常在某一個領域裡面做到行業領先水平後,會圍繞當前的業務,再做周邊,繼續加深優勢領域的護城河。如果在主業還未穩固,或者飽受詬病的情況下,去開展與主業無關的業務,反而更容易使企業走向衰落。
淘寶網為了解決使用者交易的信任問題,而推出了支付寶;微信在有數億使用者後,誕生了微信支付,豐富其生態。而趣店在金融科技領域未解決使用者信任問題的情況下,逆勢推出萬里目這個電商專案,顯然有違市場常理。
那麼,趣店為何要逆勢而行呢?
回顧趣店的歷史,其2014年3月在北京成立,於2017年11月18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發行價為24美元,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跌。截止3月27日收盤2.02美元,股價已經跌去90%以上。不被資本市場所看好。
據趣店釋出2019年四季度財報報告顯示,2019年四季度,趣店總收入為19.32億元,環比下降25.4%;調整後淨利潤是1.57億元,環比下降85.2%。
受行業下行影響,大白汽車業務停擺後,被趣店確立為戰略核心的開放平臺業務也呈收縮趨勢。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開放平臺撮合交易金額為80.2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19.7%;實現收入6.49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34.6%。此外,趣店集團還預計2020年一季度將會產生虧損,趣店投資者關係副Quattroporte祝祺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趣店將繼續保持嚴格的信審標準,縮減業務規模。”
趣店在羅敏的帶領下似乎從未遠離爭議,這或是其股價下跌,營收減少的原因。早期背靠阿里發展壯大,螞蟻金服為趣店貢獻大量場景,讓其能夠充分與銀行機構、持牌金融機構及小貸公司合作發放貸款。可是好景不長,2018年8月,阿里巴巴終止了與趣店的戰略合作。而且,截至2019年底,趣店上市之初的明星股東,除創始人羅敏外,包括螞蟻金服、崑崙萬維等均徹底退出。
此外,在21N聚投訴等三方平臺上,趣店還存在大量使用者投訴,其旗下現金貸平臺“來分期”被消費者質疑存在強賣保險、惡意扣分、砍頭息等行為,收到數萬條投訴。加上涉及校園貸、洩露使用者隱私等負面不斷,趣店逐漸失去了使用者的信任。
為此,趣店在原有主營金融科技業務效益不佳的情況下,被迫開展新業務,試圖扭轉衰落的局勢。然而,進軍奢侈品電商,推出萬里目,或許已經被羅敏當做了趣店的“救命稻草”。
一方面,趣店想通過萬里目轉型,轉移使用者的注意力,擺脫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意圖開拓新業務,創造更多的營收,挽救股價下跌的頹勢。
萬里目剛上線不久,便推出“百億補貼”,是行業慣常的玩法。並且這個“百億”從何而來?計算方式是否準確科學,也都讓業界存在著疑問。通過“補貼”吸引眼球,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使用者和銷量。然而,企業要想做好、做大、做強,則需要實實在在的為使用者提供價值,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容易。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畢竟買家沒有賣家精,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萬里目或只是試試水而已,想要做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具備
目前,趣店羅敏推出萬里目奢侈品電商,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獲得成功的機會非常渺茫。
萬里目主打奢侈品顯然時機不對。儘管推出“百億補貼”活動,也難以打動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錢包。
地利方面,雖然資料機構認為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增長潛力大,但由於價格高,使用者對線上渠道缺少信任,還是覺得線下購買更好。
麥肯錫釋出的《中國奢侈品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為7700億元人民幣,約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的三分之一。同時,2012年至2018年期間,全球奢侈品市場有超過一半的增幅來自中國。到2025年,預計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總額將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到時中國將貢獻全球40%的奢侈品消費額。
看似國內的奢侈品市場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但也將主要靠線下渠道推動,留給線上的市場份額較少。
而且萬里目是一個新電商平臺,在供應鏈管理,以及商品配送、風險管控等方面,不及天貓、京東等本土巨頭。連巨頭都難以保證做好奢侈品電商,更何況是新成立的萬里目,可想而知後者成功的可能性極小。
人和方面,企業(產品)其實和人一樣,使用者口碑尤其重要。趣店負面纏身,公司遭到質疑。這就會導致使用者對萬里目也會存在信任不足的印象。
眾所周知,趣店起家是靠金融科技,並不具備電商基因。因此,在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具備的情況下,羅敏所推出的萬里目既不能改變趣店的基因,也很難寄希望於它帶來更多不切實際的收穫。
時間終會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