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多次預見性佈局,小米就像一家來自“未來”的公司。
在3月31日,小米釋出2019年財報,全年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大關,經調整利潤也大幅增長。業績的逆市增長已經充分證明,之前市場對小米的低估是錯誤的。
理念太超前的公司,常不被外界所認可,因為創新擴散曲線代表的認知過程是漸進的。而在整個行業全面進化,5G時代來臨時,“擁抱未來”的理念成了“穿越者”小米的勝利之鑰。
“手機+AIoT”雙引擎驅動,小米集團逆市增長的動力來的無比踏實。同時,小米也發揮了技術立業的優勢,用一以貫之的高效率,完成了手機和AIoT業務的技術進化。
5G時代小米已佔有先機,後續的改變將帶來更多的優勢。
01 出乎意料的業績
小米為2019年的業績交出了答卷,總營收達到2058.39億元,同比增長17.7%。
各項業務均顯著增長,手機業務延續增長勢頭,同比增長7.3%至1221億元;網際網路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4.4%至198億元。尤其是IoT業務的全年營收增幅為41.7%,營收規模達620.88億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三成。
2019年整個行業高壓依舊,據IDC統計,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2.3%,同時CTR的研究顯示2019年廣告主投放意願為十年最低。在寒冬下,小米的各項業務都取得了逆市增長。
更要的是,小米整體毛利率的提升,集團整體毛利率由12.69%提升至13.87%,增加超過一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小米不僅產品賣得更多了,而且更賺錢了。
無論是手機業務、IoT業務還是網際網路業務,其毛利率均出現同比增長,可見小米的提升是全方面的。
出色的經營自然帶來優異的結果,小米集團2019年經調整淨利潤達115.32億元,同比增長34.8%,同樣創出歷史新高。
02 小米的三大“戰術”
為什麼小米能夠在整個大勢不好的情況下,給出一份讓市場滿意的答卷?小米管理層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總結了三大原因:堅持技術立業、穩健經營策略、成功品牌分離。
首先,堅持技術立業一直是小米堅定不移的戰略方針,2019年小米單純針對研發的投入金額就接近75億元,最近三年小米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接近55億元。小米堅信只有捨得研發投入,才能擁抱未來。
對於研發貢獻,小米向來都是予以重獎。2020年1月份,在小米2019年總結大會上,頒發了“百萬美金技術大獎”。小米手機部的環繞屏技術團隊的10位工程師,共同贏得百萬獎金。
正是這種深度專研產品的精神,才能打磨出小米領先於同行的使用者體驗。大量“自來水”的硬核米粉,就是小米重視創新的最好證明。
電話會議中還透露,在未來重點佈局的“5G+AIoT”方向,小米將在五年裡合計投入超過500億元。
其次,小米穩健的經營策略是業績增長的另一重要原因。通訊行業已經有過共識,將在2019年迎來轉折點,由4G向5G過渡的重要節點。
這對於手機廠商而言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小米在整個2019年並沒有冒進,而是採取穩健的經營策略,保持健康庫存水準的同時,專注現金流,大幅提升集團的抗風險能力。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團庫存週轉天數由65天降至54天,截止2019年底,現金總儲備達到人民幣660億。
有的時候,“慢”就是快。
正是這樣理性的經營策略,才能保證小米能夠輕裝上陣最先迎接5G挑戰,成為全球5G手機中的明星。但市場卻看衰小米的穩健政策,現在小米用耀眼的業績給予了回擊。
最後,小米終於在2019年完成品牌分離,Redmi正式從小米拆分,成為獨立品牌。
隨著小米第一款超5000元手機小米10 Pro的釋出,首月的銷售表現超過了小米自身的預期,這表明小米已經成功站穩高階市場。
Redmi在2019年12月釋出了第一款5G手機,首次把5G手機的價格帶入了2000元以下,今年還發布了第二款最具價效比的5G效能旗艦機。所以,拆分後的Redmi將繼續聚焦福斯化市場,以高性價比吸引著福斯使用者。
小米逆市增長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對未來市場的準確把控。
03 領跑5G
小米10是2020年第一5G旗艦機型,這種以“搶跑”方式提前卡安卓機市場,能夠搶佔5G旗艦機市場份額,擠壓競品空間,因為小米10是市場上銷售最好機型之一。
小米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卻很小。因為,線上渠道一直都是小米的優勢;還有提前進行的庫存管理,又讓小米搶得先機;再加上業績的逆市上漲。這三點足以表明,小米在這場行業大洗牌中先邁出了一個身位。
由於5G時代的到來,4G的手機庫存是整個行業都要面對的風險,尤其是高階機型。小米對次早有準備,去年三季度就已啟動5G戰略,開始去庫存,這避免了4G手機的積壓,也讓小米手機在第四季度表現良好好。
2019年小米智慧手機共銷售1.25億臺,僅在第四季度就銷售了3260萬臺,銷量同比增長30.5%,遠遠跑贏整個手機大盤。
同時小米還完成戰略升級,旗下手機差異化顯現。小米系列手機打入高階市場,為使用者提供極致的使用體驗;Redmi系列聚焦福斯市場,為使用者提供極致的產品價效比。
在市場中很多玩家希望在4G手機“撈最後一筆”時,小米已經在考慮5G的搶灘登陸,就如同穿越者一般能預料未來。
04 IoT的護城河
手機業務是小米不斷開疆擴土的利刃,那麼AIoT業務就是防禦對手攻擊的堅盾。
2019年小米的AIoT平臺領先地位進一步擴大。在不計算智慧手機和膝上型電腦的情況下,現在小米的IoT裝置數已經達到2.35億臺,同比增長55.6%。擁有五件及以上IoT產品的深度米粉已經增長至410萬人,同比增長77.3%。
小米的智慧可穿戴裝置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據Canalys資料,2019年小米智慧可穿戴裝置(智慧手錶與手環)出貨量全球第一。這並非小米IoT裝置的全部實力,要知道小米IoT裝置中佔比很高的電視業務,沒有計算在內。
具體而言,小米電視2019年的出貨量達1280萬臺,同比增長51.9%。而中國內地市場,小米電視的出貨量重新整理了整個行業的記錄,突破千萬臺。按出貨量計算,2019年小米電視在內地市場第一,全球第五。尤其是印度市場,小米品牌的電視已經連續七個季度獲得第一位。
小米的IoT業務光鮮亮麗,所以被人盯上了。2019年百度、華為、OPPO都先後佈局IoT業務,但從結果看,沒有對小米IoT業務產生半點影響。小米成長依然很快,使用者增加依然很多,小愛同學的月活數同比增長55.7%,已經超越6000萬。
實際上,小米並不懼怕整個行業的競爭,因為小米早已將IoT業務的基礎夯實。用雷軍的話說,小米賣硬體不為賺錢,就為交個朋友。
從小愛音響到空氣淨化器,從白電空調到黑電電視機,從掃地機器人到無人直升機,小米已經在IoT領域形成品牌效應、生態效應。以手機為操控終端,各大場景全面落地,小米IoT平臺做的不是單品生意,而是生態。
小米已經用出色的品質,超高的價效比征服了大量的忠實使用者。目前,小米集團將大家電作為AIoT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IoT產品組合,強化產品間互聯互通功能,擴大智慧生活領域的領先優勢,逐步成為智慧生活第一品牌。
就算巨頭扎堆也沒有影響到小米,AIoT業務已經為小米豎起了一條護城河。
05 “穿越者”的未來
在整個IoT產品拼得你死我活之際,小米早已投身而出,並且通過龐大的生態優勢進行網際網路服務變現。
2019年,小米網際網路業務營收為198億元,同比增長24.4%,其中第四季度營收為57億元,同比增長41.1%。雖然2019年廣告主的投放意願有所降低,但憑藉多元化競爭優勢,小米依然通過遊戲及影視業務的收入增長,彌補了缺口。
對於硬體廠商而言,單純依靠硬體獲利的時代已經過去,即使是全球硬體利潤率最高的蘋果公司也在逐漸增加對內容營收的佔比。如果從內容業務的利潤佔比來看,小米構建的生態系統甚至是蘋果都不具備的。
從某種意義而言,小米的生態變現模式,可能就是整個家電行業的未來,智慧化將是大勢所趨,而“穿越者”小米這次無疑又領先於時代。
對此,小米的管理層也在電話會議中坦言,短期影響在所難免,但由於強制隔離也增加了手機通訊的需求,仍有不少海外客戶在通過某些渠道採購小米的手機。小米預計,2020年一季度小米的業績將仍維持增長預期不變。
由“穿越者”所判斷的未來,在大方向上,不會出現太多改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