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5G從概念形態到商用落地,發展之速度讓身處其中的我們,感受頗深。

2013年歐盟提出5G網路的投入研發時,4G網路還在步履蹣跚。4G網路才成熟沒幾年,5G的商用已落地。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已是日新月異。

5G的通訊技術及商用落地,也標誌著,一直由西方引領的技術潮流,轉換為中國引領。也正是這個原因,引起了西方國家的不滿與打壓,才會有美國舉全國之力,外加拉幫結派,只為打壓一家公司,位於深圳龍崗區的華為。關鍵是,華為還扛住了。真不知道,是華為太強了,還是西方國家已沒落到舉國之力卻無法打壓中國的一家公司。做為中國人,除了自豪外,就是興奮,中國又慢慢恢復到世界的頂端位置,在幾千年的歷史裡,中國一直都是引領這個世界的發展。

當然了,上面說的這些是題外話,今天我們想要談的,5G商用已落地的今天,為何消費者沒有表現出像4G那樣狂熱地對待5G呢?那麼,做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立場,森哥從價效比、差異化、營銷模式、及廠商的行為,做一期簡單的分析。

一、5G手機太貴是一道跨不過去的檻。

有人可能會認為,有一千多的5G手機,價格不貴。我對這些人的質疑,持肯定狀態,但下面聽我說完,再回過頭來想想,5G手機貴不貴。

2000元以內的5G手機,還真的是挺多的。但是,作為一個時尚有品味的消費者,對這個價格內的手機款式,看得上眼嗎?

能讓消費者喜歡的5G手機款式,哪款不是3000元以上呢?坦白地說,森哥喜歡的Mate40手機,起步價是4999元,不談那保時捷版的了,高達13999元。

所以,就先拿華為系列的手機來做為比較,3000元以內的手機,如:暢享系列、Nova系統的,這些款式,覺得還不錯吧?那與P系列、Mate系列比起來。

可能會有人說,手機嘛,能打能用,而且,也具備了相應的功能,外觀不重要。說實話,若是個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們說這話,我信。但40歲以內的人說這話,超過99%的是槓精。

外觀不重要嗎?錯了,外觀很重要,拿個Mate40的,與拿個暢享20的,誰的感覺更舒服呢?反正我是喜歡Mate40,最後若是用的是暢享,只能偷偷告訴你,因為窮。沒辦法,喜歡的5G的手機太貴了。這也是森哥到今天為止,還一直在使用Mate8手機的緣故。

再拿小米的來比較,說實話,我對小米一直不是很看好,也從來不買小米,當然了,這個是森哥個人的行為,喜歡小米的,自然有喜歡小米的道理,森哥不喜歡小米,不代表小米就做得不夠好。這裡介解釋一下,省得被噴子們的口水給淹了。

2000元以內的小米,如紅米系列的10X、Note9等,與小米系列的手機款式,是不是也存在很大的外觀差距呢?在不考慮價格的時候的情況下,你到底是想購買小米系列的?還是紅米系列呢?單單從廠家對不同系列的手機的定位,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高階的系列的,畢竟,沒幾個人願意甘當低端的使用者,而最的還是買紅米系列的,肯定,也是跟森哥一個,一個字:窮。

2021年,牛年,希望這些只能買得起低端手機的人,個個財運亨通,日進斗金,早日向高階挺進。

又跑題了,話說回來,不僅僅華為與小米的5G手機情況如此,像OPPO、VIVO等手機情況,也大體如此。漂亮的外觀5G手機,不是一般的的普通工薪階層的消費者可以不用考慮口袋而感性消費的衝動。可以說,低價的5G手機,起碼在外觀上是沒有任何值得消費的衝動,若只是為了5G而追趕的除外。

那麼,為什麼手機的外觀這麼讓我們關注呢?試想著一下,這些年來,蘋果手機在做了什麼?從單一的款式、顏色,到今天彩色的外觀,哪一個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讓蘋果手機一直暢銷,蘋果的硬體配置能比現在主流廠商釋出的手機高嗎?那還能讓蘋果手機一直銷量這麼高的原因,還不是因為好看。拿著出來,感覺挺有面子的。否則的話,買個老人機也能用,所以,別再與我槓下去,沒有好看的外觀5G手機,說個卵用。

二、基站及4G、5G之間的差異化

4G基站全面普及也才沒幾年,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運營商在4G基站的投入在還未回收成本的情況下,對5G的投入,肯定會有所限制。而為什麼,5G的商用還能這麼不計成本的落地。究其根本的原因,不用多說,都能知道,這裡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話題,就不說了,省得稽核通不過。

4G、5G之間的差異化在哪裡?除了網速快外,還有什麼不同嗎?有幾個人能說清楚?有人會提到物聯網等問題,我就想問一下,對於普通的消費者,物聯網具體是個什麼東西?有幾個人能說清楚?又有幾個人在使用呢?而對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我在手機上,4G與5G的差別在哪裡?除了網速,沒有了。是的,沒有其他的差別了,但對於目前的4G網速及應用,我們已可以解決了98%以上的,還有什麼不滿意呢?

再者,在5G基站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拿個5G手機,也只在4G的網路下使用,網速,還不是一個鳥用,牛什麼牛?再好的跑車,在普通的公路上,能跑出啥感覺?該堵車的時候,一直堵,再快,在城市中,也只能按標定的時速慢慢的行駛。

那麼,貴得離譜的5G手機,又找不出與4G更多大的差異化下,有什麼意義呢?而且,目前大部分的4G手機使用者,也才使用二到三年左右,就算想更換手機,價效比更高的4G,才是更理想的操作,全面5G普及,至少還得再三到五年,可以等到下一個手機更換週期。

因此,套用一句流行語:沒有高性價比的5G手機,都是不負責任的耍流氓。

三、飢餓營銷手段

這個問題,在國內,首次出現這種營銷手段,在我的認知中,是從某米開始的。很噁心的就是,總是處於無貨、缺貨的狀態,然後要求先下單等候,說點難聽的,就是一種流氓的營銷方式。為什麼這麼說呢?飢餓營銷的一個通用手段就是,拿未來的配置及價格,然後今天來銷售,接著告訴你,現在這個配置有多好,所以價格才這麼貴,再告訴你,由於產能等跟不上,所以,總處於缺貨的狀態。可實際上呢?也許,根本就沒在生產,為什麼,因為當前這個配置,正常是出不來的,或是價格遠遠可能高於當前銷售的價格,接著呢,催著使用者下單付款後,拖著不發貨,等到什麼時候呢?比如幾個月、半年後,才告訴你,可以發貨了。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晶片等硬體,也是一天一個價格,而且,這個價格,比較上,都是一天一個降,所以等到可以發貨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價格,基本根本就不值這個錢。

換個概念,也許大家都能明白。飢餓營銷,好比如賣期房,就是房子還沒有蓋就開始賣,然後等到某年某月的時候再交房,但我們知道,以目前的情況,房價是在漲的,所以,大家能接受,但像手機等這種物品,那是一天一個降價的。所以,廠家就是找消費者,拿今天的錢,賣未來的貨,然後在未來的時候再交貨,什麼時候告訴你產能上去了,可以發貨了,就是那個時候,相應的芯片價格已降到可以滿足廠家的利潤率的時候。而且,這中間,又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先下單付款後,消費者的資金已到了廠家那裡了,廠家可以拿著消費者的資金,分批次慢慢採購硬體,錯開成本,最後綜合下來後,利潤就出來了。

所以,現在很多廠家也看到了這個門道,也很多借用這種營銷模式。當然了,這種模式,更多的是針對那些有著特殊情感的品牌粉絲而去的,也許有人說,那再多,也沒有多少人,錯了,在中國這種人口的體量下,哪怕萬分之一的粉絲比例,都是一筆不小的現金流。接著,廠家還可以拿著這筆訂單的價值,再去找低成本的資金,經過多種的資金運作,最後的利潤,可不是一臺手機的利潤所能比擬的。

又扯遠了,上面提到的這種飢餓營銷能給廠家帶來的好處。那麼再說說,這種要麼缺貨,要麼貨品不全的狀態,真的是產能的問題嗎?還是為了保證手機的高單價不至於因貨源充足而造成降價?這裡面的各種因素,就不得而知了。在國內這麼龐大的市場規模,與已出來的2020年1.6億部5G手機的規模,是極為的不相稱的。總的來說,5G手機的營銷套路太深了。

四、廠家的行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所有的手機,都預裝了太多的垃圾APP,在5G手機上,更為甚者,現在造手機的,都不是正經的在製造手機,而是鑽研各種APP的套路,還有很多的APP,是不能自由解除安裝的,這種流氓的玩法最終能給各個廠家帶來多少收益呢?5G手機作為當前及未來的科技引領者,不但不把專注或培訓消費者的5G特有的應用當作己任,反而將以前3G、4G時代的剩菜不斷的加以運用,這種不追求上進,坐吃山空的玩法,早就該被唾棄。

當我們這種所謂的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還在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時候,能否想想,國家的發展與機遇,是發展、積累我們基礎科學的研究,從根本性上解決高科技所應面臨的難點、問題點。而不是找幾個程式猿,寫幾行程式碼,就號稱顛覆模式的偽科技。再想想,今天被打壓的是某米、OV、阿里雲、騰訊、百度等,那麼,這些公司有沒有能力與底氣像華為那樣硬氣呢?

對不起,我對當前這些企業的前景堪憂,我可以斷言,若被打壓的不是華為,而是其他手機廠家,現在早就跪舔而去了。這些企業,他們存活的目的只是想為他們背後的資本方,榨取更多的消費者的血汗錢,甚至連最後的一點菜湯都不想留給他人。這難道就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所具備的行為嗎?

三大運營商的5G套餐使用者已接近3億使用者量,而中國信通院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5G手機累計出貨量1.63億部,這1.6億左右的5G手機終端與3億左右的5G套餐之間是4G終端使用者,1.6億左右的5G手機終端與16億的行動電話使用者之間是14億手機使用者。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如此優越的創新環境,手機廠商不應該重複網際網路企業那種“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低品位玩法。透過科技創新推動民族復興的責任,需要你們深度參與並勇於承擔。

撰寫本文,是基於沒有任何批判的意圖。更多的是道出現狀,給出一點個人的意見,希望不要過度解讀。只是希望,國內的手機廠商能夠參與到國內的5G建設浪潮中,讓中國的不單單是5G的科技,在更多的科技領域中,全面領跑世界,不再被西方國家所打壓。因為我們堅信,未來是的世界,必是中國的引領風騷的世界。

4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幼兒教育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