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準確的本土語言交流,讓買貨和賣貨都沒有語言溝通障礙,是現在亞馬遜買家和賣家都需要的一個訴求。截止今天,亞馬遜能提供PRIME服務的市場共有18個,其中包括新增的瑞典,荷蘭,捷克和波蘭等。隨著歐洲和北美配送網路的飛速發展擴張,以及在其他國家/地區相對容易上架,語言成為了某些跨境賣家的優勢,同時也成了某些賣家的劣勢。
換句話來說,翻譯的實用價值和作用突然一下子就顯現了出來。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準確的翻譯能讓賣家如虎添翼,在全球各大市場大展拳腳。反之,蹩腳的翻譯效果則會束縛住賣家的手腳,難以吸引到客戶。
說到翻譯,我們可能馬上會想到一種免費且便捷的方法,就是谷歌翻譯(Google Translate)。但是你在打開了谷歌,開始複製貼上之前,一定要明白,在跨境電子商務方面,人工翻譯的效果是遠在機翻之上的。不管你是個語言天才,還是隻會講母語,我相信大機率你會同意我這個觀點。
找了幾個不同國家的英語翻譯作品,我順便將其中幾個翻成了中文,其餘的小夥伴請自行翻譯吧。
那麼,為什麼機器翻譯會敗給人工翻譯呢,原因有很多,都不難理解。
第一,將你的產品文案本地化。
在翻譯方面,我們知道文化差異非常重要,如何更好地把你的產品用當地人習慣的說法表達出來,將直接影響到你的產品在目標市場的推廣和銷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vest這個詞,在美國和加拿大,指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馬甲,背心,沒有袖子的外套,可以是夏天的薄的外套,也可以是冬天的帶絨毛或鵝毛的厚外套。但在英國,這個詞主要是指我們所說的汗衫。如果搞不清楚這些差異,我們就不能吸引到真正的潛在客戶。
你看,同樣都是講同一種語言的國家 (還沒算紐西蘭和澳大利亞),一個東西的意思都有這麼明顯的區別,那些別的德語荷蘭語捷克語西班牙語是不是就更復雜了?
這是我在一家著名小吃店的櫃檯前親自用手機拍的,很歡樂
我昨天刷抖音,刷到一個老外參加清華大學的中文聽力入學考試的影片。一個女生對男生說:“我都跟你說了200遍了,你怎麼還是這樣。”提問:“女生對男生說了多少遍?”影片裡的老外急得抓耳撓頭,也不知道答對了沒有,我很同情他。這些題目對我們土生土長的人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好不好。我們很小就懂得“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裡面的那些數字是啥意思了。
第二,考慮到上下文語境。
人工翻譯每次都能根據文案上下文的語境,真實而準確地翻譯出你要表達的意思,機器的翻譯的一個特點是,它會透過系統的大資料,快速地檢測出某個短語中最可能和最流行的術語,然後將它們直接套入你的文案。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機翻的文字看上去每個都認識,但卻看不太明白;而且有的雖然能看明白,但意思卻很奇怪。
比如,你的產品是一款為老人準備的保暖鞋子,機翻可能會將這個“老”翻譯成古老的。人工翻譯同時具有語言技能和理解能力,可以很容易地根據上下文選擇出正確的詞,但機器卻無法將上下文合理地聯絡起來。
第三,建立專業詳細資訊頁面
我們知道,亞馬遜在全球範圍內有差不多4億個產品李思婷,賣家要想使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一定要在李思婷頁面上下大功夫。機器翻譯出來的語言可能很難滿足你在這方面精益求精的苛刻要求。
我有時候也會幫小夥伴修改他們已經從中文翻譯成英文的李思婷,大多數情況下,我會要求看中文版本,然後會做很多的修改,當然不是改中文意思,而是改英文。改過的英文李思婷跟原先的有時候區別很大。
我經常也在亞馬遜上看到一些奇怪的產品介紹,語法有問題,用詞有問題,拼寫也有問題。可以看出賣家在介紹上非常認真非常努力。他們的圖片拍得很漂亮,讓人很有興趣點選。但是如果客戶點了圖片後進到了你的頁面,看來看去,也看不懂你的產品介紹,又怎麼可能購買你的產品呢?最慘的是,剛好旁邊有你的競爭對手的廣告,很大可能這個客戶就跑到你的競爭對手那裡去了。
還有,如果客戶提出了問題,你能用正確合適的語言回答,並提供給客戶準確而詳細的產品資訊,相信這個過程會建立起你和客戶之間的信任,並提升你的品牌魅力。如果賣家使用的是專業人員翻譯的文案,相信能獲得更高的訂單轉化率。
當然,機器翻譯也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它很適合休閒旅遊。在有些商務活動中也很方便,還省錢省力。比如我在申請歐洲某些非英語國家稅號的時候,就用的谷歌免費翻譯。這類的翻譯不需要根據上下文,沒有什麼文化差異,也不存在特殊用法,所以機器可以完美地幫你完成這項翻譯任務。
不過,對於有雄心做亞馬遜全球業務的小夥伴來說,最好從一開始就認清形勢,不能在不該節省的地方節省花費。機翻雖然可以暫時作為一個翻譯的備選方案,但絕非長久之計,翻譯搞得不好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利潤,甚至你的店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