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是極米與石頭最大的差異。

2016年,小米推出“米家”品牌,對生態鏈進行了全面升級,這使得處於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因此大獲豐收。

在第二年的小米生態鏈企業會議上,“億元俱樂部”的CEO們擠滿了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的房間。“億元俱樂部”是小米供應鏈企業內部對銷售額破億企業的愛稱。

初期,能夠破億的企業很少,因此劉德有著將“億元俱樂部”CEO招至酒店房間開短會的傳統,但經此一役,小米生態鏈“俱樂部”的門檻水漲船高,直接躍升到十億量級。

正如《成為喬布斯》所提到的:公司的每個角落裡都充滿了可能性,史蒂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甄別這些業務的可能性,分析如何才能利用這些可能性打造全新的產品。

而在小米,對業務可能性的鑑別和篩選同樣在進行,隨後,它們會透過“米家”,獲得全方位賦能。

數年以來,小米(01810.HK)已經成為資本市場中優秀的“IPO捕手”。華米科技(HMI.US)、雲米(VIOT.US)、石頭科技(688169.SH)、九號公司(689009.SH)的先後上市,均引起投資者們的熱捧。如今,又有一隻看似小米供應鏈企業極米(688696.SH)即將上市,有很大可能再次引發申購潮。

不過,誕生於小米物聯網、生態鏈中的企業雖然出身相同,但它們中有的獨立上市,獲得市場的認可;有的則泯然眾人,從大眾視野中消失。同樣的出身,為何結局迥異呢?以及即將登陸科創板的極米,能否成為下一個石頭科技呢?

01 小米生態鏈的等級制

目前,小米投資過的企業總數已經超過300家,賬面總價值達395億元。覆蓋了智慧硬體、生活消費用品、教育、遊戲、社交網路、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汽車交通、金融等領域。

小米生態鏈部門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可以幫助外部企業成長,共同構建小米業務版圖的基石。如今多家企業成功IPO,石頭科技股價更是突破千元,顯然,小米生態鏈部門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

在生態鏈企業的幫助下,小米成為了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但我們也無法否認的是,仍有相當數量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並不如意。

從投資之初,小米生態鏈企業就是按照三個圈層進行佈局的。第一層是手機周邊,如移動電源和二級;第二層是智慧家居產品,如掃地機器人、空調、空氣清淨機等;第三層是生活耗材,如毛巾、床墊、玩具等。

第一層投資標的與當時小米的手機主業關聯度最高,但輻射範圍有限,只能提升手機業務的競爭力;第三層生活耗材雖然輻射範圍最廣,但與核心主業關聯度低,很難建立起生態效應;第二層智慧家居則兼具兩者的優勢,一方面與手機能夠形成互補,另一方面又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

由此不難發現,第二層的投資必定是小米生態鏈佈局的重點。目前在資本中上市的幾家公司,如華米與石頭,幾乎全部都是身處智慧家居領域。

除小米公司的側重不同外,企業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加入小米生態鏈,並非意味著一勞永逸,如果企業自身不努力那麼依然有失敗的可能。

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接受採訪時曾透露,目前小米對於生態鏈企業的態度正在轉變。最開始的時候,小米與生態鏈企業都簽訂了排他協議,在投資兩年內不會在相同領域投資第二家公司。

排他協議的存在,雖然可以幫助生態鏈企業快速成長,卻也降低了企業的競爭積極性。例如某家行車記錄儀公司用兩年時間都沒有做出產品,導致小米進入行車記錄儀行業的時間晚了兩年。

這使得2016年之後,小米與生態鏈企業間便不再採取排他協議,甚至於生態鏈企業內部也會展開競爭,採用了類似於騰訊系內部的“賽馬”模式。

因此,能夠在小米生態圈中脫穎而出,最終走向IPO的企業,當屬鳳毛麟角。這一方面源於小米方面的支援,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企業自身極強的競爭力。

02 生態鏈企業的“去小米化”

既然小米生態鏈中勝出的企業是透過“賽馬”的形式實現的,那麼在獲得足夠的資源後,它們是否還會保持與小米之前的關係嗎?是否會開啟去小米化?

從目前的幾家頭部企業來看,華米科技推出全新手環品牌Amazfit,瞄準高階市場;石頭品牌早已成為石頭科技的業績核心;小米在九號公司和雲米中的營收佔比也降至不足半數。他們無一例外的都開啟了自主創牌模式,除頭部企業外,多數小米生態鏈的企業也已經擁有自主品牌,似乎“去小米化”勢在必行。

但實際上,“去小米化”則在小米的預料之中。在劉德看來,所謂的“去小米化”,並非生態鏈企業想要真正的擺脫小米,反而是自我尋找事業新機會的開始。

無論是對於小米還是生態鏈公司,自主創牌都並非壞事,一方面自主創牌能夠給生態鏈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也能讓整個小米物聯網更像一個平臺。

這種“順勢而為”的投資風格,在小米投資之初便已經確立。小米對於所投資的所有供應鏈企業有一個硬性要求——必須是能夠獨立運作的個體。

在股權比例上,小米不會選擇爭奪企業的控制權,而是希望只保持15-20%的持股比例。這種投資模式給生態鏈公司管理層提供了很強的發展積極性。

另一方面,包容性是小米一直以來的發展特性。小米要做的不僅僅是生態,更是一個平臺。很早之前,小米物聯網就已經向第三方廠商開放,隨著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去小米化”,小米的物聯網正在向真正的平臺轉型。

此外,少有人知的是,“去小米化”的始作俑者其實正是小米本身。在2016年,生態鏈產品便沒有采用小米品牌,而是創立米家,2017年“米家有品”改名“有品”,這些動作背後實際都是小米自我進行的“去小米化”。

小米生態鏈不是一座圍城,平等、包容、共進,這才是小米生態鏈的真實含義。

03 極米會成為下一個石頭科技嗎?

石頭科技股價破千,讓投資者對即將上市的極米科技充滿期待。同樣都是行業龍頭,同樣與小米生態鏈關係密切,同樣都以自創品牌為主打,那麼極米科技會否成為下一個石頭科技呢?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極米科技已經連續三年穩坐市場頭名的位置,有著更為明顯的龍頭優勢。2020年上半年,中國投影裝置市場總出貨量累計達 169 萬臺,出貨量前五大品牌分別為極米、堅果、愛普生、小米和明基,市場份額分別為 22.2%、12.8%、6.3%、3.8%和 3.3%。

IDC 預計,2020 年至 2024 年中國投影裝置市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 14%。在這一穩增長的行業中,極米有望獲得較為穩定的業績走勢。

但從戰略發展而言,極米科技與石頭科技之間,其實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石頭科技全心佈局研發,所有的生產幾乎全部交給外協公司欣旺達;反觀極米科技,雖然初期多以外協加工的形式生產,但在最近幾年其明顯增加了自主生產的比例。

自主生產固然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有利於提升產品的盈利能力,但如此一來極米科技就更像是一家制造企業。

石頭科技之所以脫俗,是因為市場看重他的科技屬性,全面梭哈研發,以科技取勝,而極米科技顯然點錯了技能點,對於資本市場的偏好而言,這種對製造的傾向性,使其很難成為分析師眼中的科技型公司,因此較難獲得高倍數PE。

從核心配件角度看,大量的研發費用讓石頭科技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儲備,在鐳射雷達、AI演算法等核心領域,石頭科技已經實現自主研發;反觀極米科技,則存在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卡脖子”情況。

招股書顯示,目前主流消費級投影裝置均採用 DLP 投影技術,DLP 投影技術的核心專利都掌握在美國德州儀器(TI)公司。採用 DLP 投影技術的投影裝置產品,其核心成像器件是 DMD 器件,目前公司全部採用 TI 生產的 DMD 器件。儘管極米已與 TI 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但這同樣打壓了極米的科技含量。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肯定極米科技的行業龍頭地位,但同時又不能對其抱有過高的期望。石頭科技之所以獲得市場追捧,離不開在研發領域的積累,而尚未在核心領域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極米,既難以得到賣方分析師的青睞,也不易引起對投資者的強吸引力。

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學程式設計參加IT程式設計培訓學校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