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第一章資訊化知識

資訊(information)是客觀事物狀態和運動特徵的一種普遍形式,客觀世界中大量地存在,產生和傳遞著以這些方式表示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資訊。

資訊傳輸的模型

資訊是有價值的一種客觀存在。資訊科技主要為解決資訊的採集,加工,儲存,傳輸,處理,計算,轉換,表現等問題而不斷繁榮發展。資訊只有流動起來,才能體現其價值,因此資訊的傳輸技術(通常指通訊,網路等)是資訊科技的核心。

噪聲

信源--------編碼--------通道-------解碼-----信宿

(1) 信源---產生資訊的實體,資訊產生後,這個實體向外傳播。

(2) 信宿----資訊的歸宿或接受

(3) 通道-----傳送資訊的通道,如TCP/ip,通道可以從邏輯上理解為抽象通道,也可以使具有物理意義的實際傳送通道,TCP/IP網路是一個邏輯上的概念,這個網路的物理通道可以使光纖,同軸電纜,雙絞線,也可以使4G網路,甚至是衛星或者微波。

(4) 編碼器----在資訊理論中是泛指所有變換訊號的裝置,實際上就是終端機的傳送部分。如。量化器,壓縮編碼器,調製器等。使信源輸出的訊號轉換成適於通道傳送的訊號。從資訊保安的角度出發,編碼器還可以包括加密裝置,加密裝置利用密碼學的知識,對編碼資訊進行加密編碼。

(5) 譯碼器----是編碼器的逆變換裝置,把通道上送來的訊號轉換成信宿能接受的訊號,可包括解調器,譯碼器,數模轉換器等。

(6) 噪聲----噪聲可以理解為干擾,干擾可以來自於資訊系統分層結構的任何一層,當噪聲攜帶的資訊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通道中傳輸的資訊可以被噪聲淹沒沒導致傳輸失敗。

6.資訊的質量屬性

(1)精確性:對事物狀態描述的精確程度

(2)完整性,對事物狀態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資訊應包括所有重要事實,

(4)及時性,指獲得資訊的時刻與事件發生時刻的間隔長短。

(5)經濟型,指資訊獲取,傳輸帶來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6)可驗證性,指資訊的主要質量屬性可以被證實或者證偽的程度

(7)安全性,指資訊的生命週期中,資訊可以被非授權訪問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1.1.2資訊系統

1. 系統的基礎概念

系統是指一系列相互影響,相互聯絡的若干組成部件,在規則的約束下構成的有機整體,這個整體具有其各個組成部件所沒有的新的性質和功能,並可以和其他系統或者外部環境發生互動作用。

系統的形成,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可以分解為活動

(1) 目的性-----定義一個系統,組成一個系統或者抽出一個系統,都有明確的目標或者目的,目標性決定了系統的功能。

(2) 可巢狀性------系統可以包括若干子系統,系統之間也能夠耦合成一個更大的系統。換句話說,組成系統的部件也可以是系統,這個特點便於對系統進行分層,分佈管理,研究或者建設。

(3) 穩定性-------系統的穩定性是指,受規則的約束,系統的內容部結構和秩序應是可以預見的,系統的狀態以及演化路徑有限並能被預測,導致後果也是可以預估的。

(4) 脆弱性---這個特性與系統的穩定性對應,即系統可能存在著喪失結構,功能,秩序的特性,這個特性往往是隱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

(5) 健壯性-----當系統面臨干擾,輸入錯誤,入侵等因素時,系統可能會出現非預期的狀態而喪失原有功能,出現錯誤甚至表現出破壞功能。

2. 資訊系統的定義

資訊系統是一種以處理資訊為目的專門的系統型別。

3. 資訊系統的生命週期

軟體的生命週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與專案開發計劃,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等階段,

資訊系統的生命週期可以簡化為系統規劃(可行性分析與專案開發計劃),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系統實施(編碼,測試),執行維護等階段,

為了便於論述針對資訊系統的專案管理,資訊系統的生命週期還可以簡化為立項(系統規劃),開發(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運維及消亡四個階段。

在開發階段不僅包括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還包括系統驗收等工作。

資訊系統的生命週期,專案管理的角度來看,專案的生命週期又劃分為啟動,計劃,執行和收尾等4個典型的階段。

資訊化從小到大分5個層次

(1) 產品資訊化

(2) 企業資訊化

(3) 產業資訊化

(4) 國民經濟資訊化

(5) 社會生活資訊化

資訊化的基本內涵:

資訊化的主體是全體社會成員,包括政府,企業,事業團體,和個人

時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空域----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的一切領域

手段----是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先進社會生產工具

途徑----是建立資訊時代的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生產關係及和會上層建築的改革

目標----是使國家的綜合實力,社會的文明素質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

兩網---指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

一站----政府入口網站

四庫----建立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自然資源 四個基礎資料庫

十二金---

1. 資訊科技的應用

2. 資訊資源

3. 資訊網路

4. 資訊科技和產業

5. 資訊化人才

6. 資訊化政策法規和標準規範

7.

(1) 資訊科技應用是資訊化體系6要素中的龍頭,是國家資訊化建設的主陣地,集中體現了國家資訊化建設的需求和效益。

上應下計,左人右規

(2) 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國家資訊化的核心任務,是國家資訊化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也是我國資訊化薄弱環節。

(3) 資訊網路是資訊資源利用開發利用和資訊科技應用的基礎,是資訊傳輸,交換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4) 資訊科技和產業是我國進行資訊化建設的基礎。

(5) 資訊化人才是國家資訊化成功之本,對其他各要素的發展和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資訊化建設的關鍵。

(6) 資訊化政策法規和標準規範用語規範和協調資訊化體系各要素之間關係,是國家資訊化快速,持續,有序,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

1.1.5資訊科技發展及趨勢

我國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將培育人工智慧,移動智慧終端,第五代行動通訊5G,先進感測器等作為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創新重點發展,拓展新興產業發展空間。

資訊科技發展趨勢和新技術應用主要包括10個方面

1. 高速度大容量

2. 整合化和平臺化

3. 智慧化

4. 虛擬化計算

5. 通訊技術

6. 遙感和感測技術

7. 移動智慧終端

8. 以人為本

9. 資訊保安

10. 兩化融合

兩化融合是指電子資訊科技廣泛應用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資訊化成為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常規手段。兩化融合是工業化和資訊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工業化與資訊化兩化融合的含義是,1,資訊化與工業化發展戰略的融合,即資訊化發展戰略與工業化發展戰略要協調一致,資訊化發展模式與工業化發展模式要高度匹配,資訊化規劃與工業化發展規劃,計劃要密切配合。2.資訊資源與材料,能源等工業資源的融合,能極大節約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資源。3.虛擬經濟與工業實體經濟融合,孕育新一代經濟的產生,極大促進資訊經濟,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4.資訊科技與工業技術,IT裝置與工業裝備的融合,生產新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產力。

1.2國家資訊化戰略和規劃

1.國家資訊化戰略目標

根據《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期間,我國資訊化發展的戰略目標是,總和資訊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資訊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資訊產業結構全面最佳化,國家資訊保安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取得明顯成效,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初步確立,國家資訊化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國民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顯著提高,為邁向資訊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目標

1. 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2. 實現資訊科技自主創新,資訊產業發展的跨越

3. 提升網路普及水平,資訊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資訊保安保障水平

4. 增強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能力,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能力和國民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1.2.3我國資訊化發展的主要任務和發展點

1. 促進工業領域資訊化深度作用

2. 加快推進服務業資訊化

3. 積極提高中小企業資訊化應用水平

4. 協力推進農業農村資訊化

5. 全面深化電子政務應用

6. 穩步提高社會事業資訊化水平

7. 統籌城鎮化與資訊化互動發展

8. 加強資訊資源開發利用

9. 構建下一代國家綜合資訊基礎設施

10. 促進重要領域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升級

11. 著力調高國民資訊能力

12. 加強網路與資訊保安保障體系建設

1.3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 是指政府機構在其管理和服務職務職能中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最佳化,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割的制約,建成一個精簡,搞笑,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

2.電子政務的內容

(1)政府間的電子政務(G2G)

(2)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G2B)

(3)政府對公眾的電子政務(G2C)

(4)政府對公務員(G2E)

1.4企業資訊化和兩化深度融合

1.4.1企業資訊化概述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把‘拓展網路經濟空間’作為‘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內容之一,建議支出,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網際網路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使國家大資料戰略,推進資料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超前佈局下一代網際網路。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援基於網際網路的各類創新。

建議在規劃構建產業新體系中著重指出: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引導製造業朝著分工細化,細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資訊科技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慧,精細轉變,實施智慧製造工程,構建新型製造體系,促進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科技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要效能醫療器械等產業發展壯大。

1. 企業資訊化結構

a) 產品(服務)層

b) 作業層

c) 管理層

d) 決策層

5. 推進企業資訊化的知道思想和原則

a) 推進企業資訊化的知道思想----政府推動,統籌規劃,企業行為,政策支援,分步實施。

b) 推進企業資訊化發展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i. 效益原則----企業資訊化應該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

ii. 一把手原則---企業資訊化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企業最高負責人負責制。

iii. 中長期與短期建設相結合原則

iv. 以人為本的原則

Erp系統概念及特點

Erp是一個以財務會計為核心的資訊系統,用來識別和規劃企業資源,對採購,生產,成本,庫存,銷售,運輸,財務和人力資源等進行規劃和最佳化,從而達到最佳資源組合,是企業利潤最大化。

1. erp系統的特點

(1) erp是統一的整合系統---erp系統作為整個企業的資訊系統,必須統一企業的各種資料和資訊。

(2) erp是面向業務流程的系統----erp系統和企業的業務流程緊密相關。

(3) erp是模組化可配置的-----系統企業具有不同的規模,不同的部門設定和不同的業務流程。

(4) erp是開放的系統----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業的運營必然與供應商,客戶和合作夥伴發生聯絡。

2. erp是開放的系統

a) 財會管理

b) 生產控制管理

c) 物流管理

d) 人力資源管理

1.4.3客戶關係管理

任何一個企業都是依賴於客戶而生存的,客戶是企業發展你的基礎,是企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因素。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Crm是一個整合化的資訊管理系統,它儲存了企業現有和潛在的客戶的資訊,並且對這些資訊進行自動的處理從而產生更人性化的市場管理策略。但是crm的定義絕對不僅僅是一套計算機系統那麼簡單。我們認為crm所涵蓋的主要有

第一, crm以資訊科技為手段,但是crm絕不僅僅是某種資訊科技的應用,他更是一種一客戶為中心的商業策略,crm注重於客戶交流,企業的經營是已客戶為中心,而不是傳統的一產品或市場為中心。

第二, crm在注重提高客戶的滿意度的同事,一定要把幫助企業提高獲取利潤的能力作為重要指標。

第三, crm的實施要求企業對其業務功能進行重新設計,並對工作流程進行重組,將業務的中心轉移到客戶,同時要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有重點地採取不同的策略。

3. crm應用設計

什麼是客戶資料

客戶資料可以分為描述性,促銷性,交易性資料三大類

描述性資料-----這類資料是客戶的基本資訊

促銷性資料-----是體現企業曾經為客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歷史資料,主要包括使用者產品使用情況調查的資料,促銷活動記錄資料,客服人員的建議資料和廣告資料。

交易性資料----反映客戶對企業做出的回饋的資料,包括歷史購買記錄資料,投訴資料,請求聽諮詢及其他服務的相關資料,客戶建議資料等。

Crm應用系統的實現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合格的crm系統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比較基本的功能模組。

1. 自動化的銷售

2. 自動化的市場營銷

3. 自動化的客戶服務

Crm與資料探勘

1. 資料探勘的直接物件一般包括關係資料庫,資料倉庫,事務資料庫以及一些新興的高階資料庫。

1.4.4供應鏈管理

1.供應鏈管理(scm)

供應鏈管理的誕生和發展

供應鏈管理的應用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初級萌芽階段,形成階段和成熟階段。

1.4.5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概念

1. 原電子商務概念---使用電子資訊科技工具進行商務活動,

2. 現代電子商務概念----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網路環境下,買賣雙方不需要見面,實現網上交易,在先支付,智慧配送以及相關總和服務的一切活動,是完全創新的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模擬傳統商務流程的一種以資訊化手段應用為典型特徵的商業運營模式。

3. 電子商務的功能

電子商務本質上是依靠資訊科技,將貿易中涉及的資訊流,資金流,物流,服務評價管理,售後管理,客戶管理等整合在網路智商的業務集合。主要包括:廣告宣傳,諮詢洽談,網上訂購,網上支付,交易管理,商品推送,客戶管理,賬戶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等。

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包括四個,網路基礎設施,多媒體內容,網路出版的技術設施,報文和資訊傳播的基礎設施,商業服務的基礎設施。

1. 網路基礎設施

網路基礎設施主要是資訊傳輸平臺,這個資訊傳輸平臺主要執行TCP/IP網路協議,承載在電信通訊網,優先電視網,專線網路智商,接入方式除了傳統計算機優先網路之外,無線網路也是非常便利和普及的接入技術。

2. 多媒體內容和網路出版的基礎設施

多媒體內容和網路出版的基礎設施主要負責管理電子商務活動涉及的各種資訊,包括文字,語音,影象,影片等

3. 報文和資訊傳播的基礎設施

電子郵件系統,線上交流系統,基於http或https的資訊傳輸系統,流媒體播放系統。

4. 商業服務的基礎設施

商業服務的基礎設施是負責提供實現標準的網上商務活動的服務,包括,商品目錄,價格目錄,電子支付閘道器,安全認證等。

5. 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是資訊釋出和傳遞的基礎,是網上資訊一致性的保證。技術標準定義了使用者介面,傳輸協議,資訊釋出標註, 安全協議等技術細節。

6. 政策和法律

政策包括圍繞電子商務的稅收制度,信用管理及收費,隱私問題等由政府制定的規章和制度。

4. 電子商務的型別

按照依託網路型別類劃分,電子商務分為edi(電子資料交換)商務,internet(網際網路)商務,intranet(企業內部網)商務和extranet(企業外部網)商務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B2B)

商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電子商務(B2C)

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C2C)

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店機構結合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O2O)

(1) B2B(就是企業和企業之間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產品服務及資訊的交換,其發展經過了電子資料交換edi,基本的電子商務,電子交易集市和協同商務等4個階段)阿里巴巴是典型的B2B電子商務企業

(2) B2C就是企業和消費者個之間的電子商務,一般為零售業為主,企業向消費者提供上網購物環境,消費者透過網路訪問進行諮詢,購買活動。如。京東,噹噹,蘇寧是典型的B2C電子商務企業

(3) 消費者之間透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的一種商務模式,如,淘寶,是典型的c2c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電子交易平臺不僅提供交易的網路環境,還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

(4) O2o 是線上購買線下的商品和服務,實體店提貨或者享受服務。O2o平臺在網上把線下實體店的團購,優惠的資訊推送給網際網路使用者,從而將這些使用者轉換為實體店的線下客戶。餐飲,院線,會所等服務類連鎖企業。

7. 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保障體系

1. 法律法規體系

2. 標準規範體系

3. 安全認證體系

4. 資訊體系

5. 線上支付體系

6. 現代物流體系

7. 技術裝備體系

8. 服務體系

9. 執行監控體系

1.5商業智慧

商業智慧bi 通常被理解為將組織中現有的資料轉化為知識,幫助組織作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為了將資料轉化為知識,需要利用資料倉庫,聯機分析處理工具和資料探勘等技術。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商業智慧不是什麼新技術,他只是資料倉庫,olap和資料探勘等技術的總和運用。

商業智慧一般有,,資料倉庫,聯機分析處理,資料探勘,資料備份和恢復等部分組成。

資料採集etl商業智慧的關鍵是從來自組織的許多不同的運作系統的資料中心提出有用的資料並進行清理,以保證資料的正確性,然後經過抽取,轉換,和裝載,合併到一個組織的資料倉庫裡,

2. 商業智慧系統應具有的主要功能

a) 資料倉庫---高效的資料儲存和訪問方式。提供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資料儲存,容量大, 執行穩定,維護成本低,支援元資料管理,支援多種結構,儲存介質能夠支援近線式和二級儲存器,能夠很好的支援容災和備份方案。

b) 資料etl—資料etl支援多平臺,多資料儲存格式(多資料來源,多格式資料檔案,多維資料庫等)

c) 資料統計輸出(報表)報表能快速完成資料統計的設計和展示,其中包括了統計資料表樣式和統計圖表示,可以很好的輸出給其他應用程式或者以html形式表現和儲存。

d) 分析功能,可以透過業務規則形成分析內容,並展示樣式豐富,具有一定的互動要求。

商業智慧的實現有三個層次:資料報表,多維資料分析,和資料探勘。

1.6.1大資料

大資料具有5v特點

大量(Volume)

高速(Velocity)

多樣(Variety)

價值(Value)

真實性(Veracity)

大資料從資料來源經過分析挖掘到最終獲得價值一般需要5個環節

資料準備

資料儲存與管理

計算管理

資料分析

知識展現

大資料關鍵技術

1. 大資料儲存管理技術

2. 大資料並行分析技術

3. 大資料分析技術

1.6.2雲計算

1.雲計算概念

雲計算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計算方式,透過這種方式,在網路上配置為共享的軟體資源,計算資源,儲存資源和資訊資源可以按需要提供給網上終端裝置和終端使用者。

雲計算的主要特點包括:一是寬頻網路連線,使用者需要透過寬頻網路接入雲中並獲得有關的服務,雲內節點之間也透過內部的高速網路相連

二是快速,按需,彈性的服務,使用者可以按照實際需求迅速獲取或釋放資源,並可以根據需求對資源進行動態擴充套件。

3. 雲計算服務的型別

Laas,paas,saas三種服務型別

(1) laas(基礎設施即服務)---計算能力,儲存空間等基礎設施

(2) pass(平臺即服務)-----作業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web應用平臺化服務。

(3) saas(軟體即服務)---提供應用軟體

1.6.3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

網際網路+是把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一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網際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資訊通訊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平臺,讓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新的發展生態。

16.4智慧城市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對智慧城市定義(一種城市形態,不是一種技術,城市生活的便利性)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社會管理穿心的新方法,目標是使基礎設施更加職能,公共服務更加便捷,社會管理更加精細,生態環境更加宜居,產業體系更加最佳化,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資訊科技來感知,監測,分析,整合城市資源,對各種需求做出迅速,靈活,準確反映,為公眾創造綠色,和諧環境,提供泛自, 便捷,搞笑服務的城市形態。

智慧城市參考模型

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透過感測器或資訊採集裝置全方位獲取城市系統資料,其次,透過網路將城市資料關聯,融合,處理分析為資訊,第三透過充分共享,職能挖掘將資訊程式設計知識最後,結合資訊科技,把知識應用到各行各業形成智慧。

一,功能層

1. 物聯感知層(透過各種資訊採集裝置,各種感測器,監控裝置,gps終端等對城市範圍內的技術設施,大氣環境,交通,公共安全方面資訊採集,識別和監測)

2. 通訊網路層(廣泛互聯,以網際網路,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以及傳輸介質為光纖的城市專用網路作為骨幹傳輸網路,組成網路通訊基礎設施)

計算機儲存層(包括軟體資源,計算資源儲存資源為智慧城市提供資料儲存和計算,保障上層對於資料匯聚的相關需要)

3. 資料及服務支撐層(soa(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雲計算,)

4. 智慧應用層

二.支撐體系

1.安全保障體系

2.建設和運營管理體系

3.標準規範體系

5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餓了,你需要的是麵包而不是麵粉或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