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資訊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資訊,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資訊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人的認知能力與人的認識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認知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一般說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聯想、思考)等都是認識活動。認識過程是主觀客觀化的過程,即主觀反映客觀,使客觀表現在主觀中。---源自百科。
一直想靜下心來,撰寫一篇關於如何利用社交電商平臺創造價值的文章,現實而言,說創造價值比較文雅,直白了就是賺錢創收。4月1日愚人節,讓眾多國人看的一場直播大戲,就是48歲的羅永浩開啟了第N次創業:直播賣貨。當晚8點-11點,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支付交易總額超1.1億,首戰告捷。這個案例在很多人看來只不過是一場業界名人的表演,而很少人懂得這其實就是一場對於網際網路認知之下的變現方式。因為他最懂得你會為他的出演而買單。無論現在風起雲湧的直播帶貨,還是風口轉向趨勢的社交電商,無疑都是一場深刻的認知革命。因為,因消費轉向私域流量的風向帶動了社交時代的蓬勃發展。而這一趨勢,至少要走很多年。有人判斷至少十年,也有人判斷會持續到70後的結束。至於未來究竟還會有什麼變化,現在還沒有結論。那麼,在這場以網際網路技術應用的社交革新裡面,我們的認知也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樣子。
你在百度人物百科裡面就會發現,1989年高中二年級從延邊第二中學退學開始,羅永浩這位開始矗立在舞臺之上被喻為神奇般的人物,一路走來都是跌跌撞撞,至今也是在為還債而再上直播帶化的風口。那麼,有沒有人想過,除了還債,還有什麼原因讓48歲的羅永浩如此“深擁”網際網路?一場疫情危機,整個行業環境已經被徹底洗禮,而網際網路行業反而表現更為強勁。有業內人士認為,線上是最後的一頓晚餐。可能言過其實,但就目前來看,網際網路已經被重新評估和定位。羅永浩站臺直播,想必他最清楚網際網路代表著什麼。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都開不起的玩笑:命運。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更別說成功。
認知既是命運的屏障,又是逾越命運的根本。今天我們說認知是玩轉社交電商的基礎,一點也不為過。因為認知才讓你認清自己,認清現實,認清命運,認清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你。
認知是玩轉社交電商的基礎之一:你一直被網際網路掠奪,而從未嘗試反身駕馭。從你在網際網路上面購買的第一件物品,從你通過網際網路去花費看一場電影,從你通過網際網路花錢玩遊戲等等這些場景開始,你就成為了網際網路掠奪的棋子和工具。直到今天,一場網際網路技術應用下的革命正在席捲整個市場,你還在無知無畏的付出,沉溺於網路消費。想沒想過,直播平臺、社交電商為什麼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就是看好了消費時代這個重頭戲,一定有無數個無知者踏門而入。除了單純的消費,還有像一些平臺用298元、598元似乎開放性的低廉價格驅動流量的進入,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得了直播帶貨這個看似輕鬆簡單又行之太難的事。沒有認知,沒有內容,沒有規劃,沒有計劃,沒有目標,甚至沒有一點邏輯,就能駕馭,那只是痴人說夢罷了。泛娛樂把人的大腦捉弄的跟皮球一樣,殊不知,即便一件細小之事都要經過合理的計劃和深度的研究,以及對策的設計和內容的安排。從一味被掠奪到反身駕馭,需要認清自己,需要認清選擇的物件,即平臺,適合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這個層面而言,大多數人比較適合於通過社交電商來進行自我成長。然而,大多的無知者,排斥和拒絕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積累質變。社交電商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和事實,今天你輕視、鄙視甚至拒絕進入,明天你就會擠身而入。這是認知時代趨勢的基礎。你深處網際網路之中,已經被網格化,與其被左右成工具和棋子,不如反身駕馭,就勢成長。
認知是玩轉社交電商的基礎之二:凡事沒有堅持,必然毫無建樹。“量的積累,成就質的飛越。”這一直是不可爭的現實成長定理。古人皆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而今天的我們卻總在懷抱著一步登天的奢望和幻想。當你踏入社交電商這個平臺開始,就註定了要走一段很長的路。你的社交關係被重構和重新定位,你的社交資源再次成為拓展的價值體。每個人手機中的社交工具裡面,都有太多的資源被擱置,有效的資源也不過就是數得過來的親朋好友和業務關係。而社交電商的出現,就是讓每個人手機中的整個資源進行重新利用和價值再生。但是想做好社交電商這件事,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意志,如果“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勸你還是繼續被網際網路而奴役。唯有堅持,才有成長和建樹。
認知是玩轉社交電商的基礎之三:成長的路上最討厭的是三心二意,想成功就通透“圍城”的含義。疫情以來,社交電商行業市場在不斷髮力,其中像京東芬香、粉象生活、好省、有好東西、蜜團、達令家、貝店、雲集、店多多等等,都在千方百計招攬流量,從中獲取更多的資料。很多人作為被動選擇者,對這些平臺不但都缺乏認知,在選擇上更是無從下手。客觀而言,只要選擇了其中一家,只要你肯為之努力,都會有所收穫。但就怕選擇之後,出現三心二意的狀態。這首先就是自我認知能力的問題,諸如所列舉的每一家社交電商平臺,大同小異,如有的是平臺自身擁有流量,與京東、淘寶、天貓、拼多多等進行合作,然後再去外圍拉攏人員參與;有的是與傳統電商平臺屬於垂直關係,利用強大的背景,感召更多的人一起共享共贏。如果進行比較選擇的話,垂直關係的社交電商平臺當然更具有其張力和活力。不管怎麼樣,選擇好了就要專心去做一件事情,否則多了,不僅會盲目忙亂,而且做不成團隊作業,沒有團隊作業,想成長壯大,那就太難了。單兵作戰,永遠沒有成長。這就要說到人性。很多人都缺乏做事的定性,總是在困難面前退縮,總是在坎坷面前奢望平坦;還有一種就是“圍城”心理,就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就是好的,當你真正進入,同樣的困難和坎坷都在那裡等著你。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想成就,就要有定性,就要有突破困難和突破自我的決心和勇氣。凡是三心二間者和“圍城”心理者,勢必前功盡棄。
認知是玩轉社交電商的基礎之四:找到了支點,方法就是撬動一切的關鍵。認知是產生思維邏輯和方法論的基石。社交電商讓很多人從中受益,成為了趨勢中的一個支點,那麼方法就顯得更為關鍵。你通過自身的社交關係,建立了一定的社群,就相當於擁有了最基礎的條件。即便沒有太多的資源,至少你會擁有一個社群的關係,那麼這時候你需要的是圍繞這一個社群來做文章。社群裡面一定有你很熟悉的人脈,這些熟悉的人脈就是你開拓的重點。你因為社交電商的關係,讓你最熟悉的人首先從中受益,我想這些人也不會拒絕,這就讓你建立了更多的信心。用熟人關係再去鎖定他的人脈關係,這個圈層就慢慢會變大。就拿京東芬香社交電商平臺舉例,京東芬香採取的同樣是“自購省錢、分享賺錢”的方式,對於每一個參與者,無論先後,都是公平的關係。那麼,你給予了人脈購物的實惠和返利的機會,甚至與你一起擁有獲得佣金的福利,還有什麼比這更有驅動價值的呢?你擔心的面子,無非就是跟他說一下這件利他利己的事而已,能會有什麼損失。如果有人涉足社交電商平臺,還為面子而過意不去,那也做不了這件事。即便做,也是小打小鬧,最終也沒有任何成就感。再者,利用一個社群中的人脈,撬動更多的人來參與,就要與其溝通、交流,而其技巧簡單不過,一是趨勢,二是利人利己,三是一起享受社交電商帶來的福利。
認知是玩轉社交電商的基礎之五:社交電商決定了時間與生命與命運的維度關係,即是什麼讓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我們大多的時間,都是在虛度。你看大多在職人員,除了工作之外,有多少有價值的事情在做?更多的時間是交給手機,娛樂、無聊、看別人直播、熬夜、看電影等等等。生命一直被浪費,從未被珍視;命運也一直在流浪,而沒有歸宿。不得不承認,這是大多人的現實。當你開始與社交電商進行交集,你那些荒廢的時間被重新利用,而且是有價值的被利用。因社交電商而重新建立的新型的社交關係,因社交電商而體會到了服務他人和利於他人的快樂,因社交電商而讓生活和一切有了充實感。生命的每一寸時光,不再墮落或者沉睡於無聊、鬱悶和孤獨,從而煥發出一種新的狀態與生命與命運緊密的聯動在一起。蹉跎歲月,與時光為伍,你的生命才更有價值和意義。
總之,一句話,認知才是玩轉社交電商的基礎。
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