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首先介紹下啥叫“去微軟化”,可以參照在中國資訊化歷史上著名的“去IOE”:

去IOE:

去 IOE 概念是由阿里巴巴 2008 年提出,所謂的“IOE”,指的是以 IBM 、Oracle、EMC 為代表的小型機、集中式資料庫和高階儲存所組成的 IT 技術架構。

去IOE

企業 IT 建設中以 x86 伺服器替代 IBM 小型機,以開源的資料庫軟體來替代 Oracle 的資料庫系統,以低端分散式儲存代替 EMC 的高階儲存裝置,以達到降低成本、使 IT 架構更加靈活目的。

企業覺得采用大量物美價廉的x86伺服器群組,來替代天價的IBM小型機,業界藉助於 x86 伺服器、MySQL 等開源資料庫、分散式儲存陣列獲得快速發展,國產廠商在這場浪潮中受益明顯,2015 年國產伺服器市場佔有率超過 50%,國產儲存市場佔有率接近 50%,資料庫領域以武漢達夢、人大金倉為代表的一批廠商的產品也在不斷成熟。

2005 年中國網際網路界第一臺 IBM 小型機落戶阿里,之後阿里資料庫逐漸形成 IBM+Oracle+EMC 的架構體系,並長時間穩定高效地執行,然而由於阿里業務發展迅速,小型機、高階儲存需要不斷擴容,使得成本壓力劇增,另外網際網路企業對於 IT 系統架構靈活性要求很高,“IOE”架構相對封閉,容災成本高、運維成本高、快速擴容難,不適合網際網路企業長期發展,因此阿里巴巴集團 2010 年 1 月開始啟動去“IOE”,用時三年完成這一意義重大的專案。

為啥要去IOE?

企業旗幟鮮明提出去IOE,肯定不完全基於成本考慮,當時關鍵在於阿里巴巴的電商所需要處理的海量資料和併發程序,採用任何一家的商業軟體都搞不定,都失效了。就像Google在2006年前後就在資料交換場景上超越了cisco,原因無他:cisco在設計最為龐大的企業資料交換場景時候,都沒想到一家公司會有google這麼巨大的資料吞吐量,所以與其找cisco幫忙,不如挽起袖子自己幹找出新出路,說不定還可以趟出一條新路。果不其然,在2006年穀歌的帶領下,雲計算在全球開花結果,緣起於此。

去IOE本質:邁向分散式+開源+ Scale-out”架構轉變

未來的資料中心,強大的軟體加上強大的硬體才是王道。由傳統的“集中式+封閉+ Scale-up”架構向著“分散式+開源+ Scale-out”架構轉變,去IOE的本質也就在此體現。近日有獨立自媒體人阿明的一篇文章《心懷夢想,理性解析去IOE傳說》

時代變了

微軟是誰?

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公司,著名的創業者Bill Gates在幾代中國人中享有盛譽;微軟的不同軟體和硬體知道今天都對於我們每一個家庭和個人影響深遠。

昔日霸主

回想下微軟的使命“讓每個家庭的每張桌子上都有一臺電腦”,應該說這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宿命。微軟崛起於PC,也同樣受制於PC網際網路的遊戲規則,原因無二:在PC上賺錢太多,成為詛咒,所以面對洶湧而來的移動網際網路和短影片內容化,無所作為。

微軟在企業市場上怎麼收費?

家庭版價格

微軟的license軟體授權,是藝術不是科學。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在微軟工作多年的員工,最後出軟體報價清單都需要內部的license specilist 整出一個複雜的表格體系,然後這樣的表格體系,卻滿足了企業端CFO的胃口,因為以三年或五年為一個付費週期的模式中,CFO看重的是成本清晰和可預測,至於這樣的付費是否合理,是否可以解決業務場景落地的問題,這不是CFO該想的。

但是在2017之後,市場逐漸被移動網際網路衝擊得七零八落,國外也出現slack這樣的新銳,更不用說google suite這樣的協同套件自從2010年就全球鯨吞蠶食微軟份額。特別是2019年底開始的疫情,催生了巨大的遠端辦公需求,這時候無數花了大錢的外企突然發現:自己公司每年花巨資投入的微軟套件,在疫情面前笨重不堪,沒法承擔靈活的遠端複雜應用:

靈活的疫情報備線上文件,隨時隨地更新業務進展,讓遠在萬里的人同步資料音影片會議隨處開始,並沉澱過往會議資料訊息卡片及時推送直播開展,針對企業外部夥伴經銷商等的資訊釋出.........

所有這些在疫情下的基本需求,讓微軟Office365+exchange/sharepoint這樣老態龍鍾的應用手足無措。畢竟原來還有很多公司豪華會議室裡面,還是隻有Polycom的八爪魚系統,僅僅能接入外部的電話輸入,但是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都變了,我們不滿足於電話call in, 而是需要看到遠端大家的真實面貌,可以隨時線上分享檔案同步資訊,隨時開直播,這樣的能力讓微軟太為難。

飛書值得你擁有

美國Gartner和微軟合穿一條褲子,說未來的資訊流轉還是以郵件為中心,反正聽完之後我比較無語。你要是相信就自便吧,郵箱文化在當下的中國數字化程序,早已不再是主角,目前的即時通訊IM是王道,向上觸達使用者下接異構應用,還可以藉助企業自身的PaaS能力構建出來靈活的進化能力。這才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工具體系。

微軟的問題在哪裡

貴:這是現狀,你問問你公司的CIO就知道每年給微軟多少銀子,但是這不是最決定性的因素。相比國內的釘釘,飛書,企業微信市場上的靈活定價模式(可以免費,企業版收費,可以私有化,還可以改logo訂製版本)價值提供弱:在企業級市場,定價沒有絕對對錯,但是可以使用量化的ROI毫無優勢。一臺筆記本幾千塊,如果把採購的微軟從Windows, Office365到exchange/sharepoin各項軟體支出加起來至少上千人民幣每年。還是那句話:放在以前大家就忍了,但是疫情是一次數字化大潮衝擊,微軟的底褲在退潮時候被無情地扒掉,有點難堪僵化:中國早已不是20年前看到微軟IBM倒頭便拜的迷弟了,國內的消費網際網路催生出全球規模的網際網路巨頭,運營的資料規模和計算規格,以及資料中心的規模體系都是和谷歌臉書一個級別的。技術實力一日千里,而且偏偏國內的創新者還特別愛琢磨,早就看Office不順眼了,就自己寫一個,寫得不好就不斷迭代,加之國內的客戶也願意擁抱新事物,樂意和企業聯手共創,微軟呢?有個需求要不斷和新加坡/西雅圖打報告做解釋,老外懵懂滴看不懂古老東方中國要搞什麼東東,想不明白為啥企業級軟體需要發紅包!所有過往皆為序章--一切才剛開始:

現在是最好的時代,我們擁有全球的單一最大市場,全面進行數字化的升級改造,採用量化度量分析指導再生產的大潮方興未艾,市場攻擊方:位元組跳動的飛書,阿里釘釘都在變著法取悅企業客戶,不斷深入田間地頭和客戶同吃同住,瞭解需求,打造跨越原來設定邊界的數字化產品和運營實踐。畢竟:這個世界誰規定了,必要要嚴絲合縫有資料庫,工作流,中介軟體等涇渭分明的豎倉式軟體系統呢?

就像在越來越多尊重員工的公司裡面,資訊流取代了很多的工作流。原來需要不同層級老闆審批的流程,現在變成了一鍵拉群,以極強的資訊穿透力讓所有人on the same page,讓公司決策層瞭解第一線具體發生的事情,大家群策群力得出態度和意見,這樣的決策質量要遠好於一言堂的拍板。因為一線執行層員工也被參與到決策中,會有積極的參與感和奮鬥慾望,因為這個連線建立起來了,這就是組織的進化和生產關係的演變。

總結

最後採用生產力,生產關係的模型解釋下:

微軟套件,是過時的生產力工具,跟不上時代而且價格還貴。去微軟化不是未來,是現實,唯一需要探討的是how:就是怎麼去,如何去,什麼樣的步驟去,資料怎麼搬遷,這可是單程票生產關係:不同的時代,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生產關係,來滿足組織逐步演化的需求。以位元組跳動代表的新一代網際網路公司,在自身摸索組織演進上有很多落地實踐和工具呈現,飛書就是這樣一個禮物,給到不同行業的客戶去跟隨數字化時代的利器。當然需要企業自身不斷修煉,積極迎合時代的不確定性(疫情,Z時代橫空出世等)

26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教育機構該如何藉助“網際網路思維”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