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我們講到,馬化騰同學開始離職創業了,而他選擇創業的時間點,定格在了1998年11月11日,這個雙十一對於騰訊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而早期的騰訊,基本就是一個馬化騰的同學會,包括馬化騰、張志東、陳一丹以及許晨曄,當然這四個都是搞技術的,他們還要有另外一個人那就是搞銷售的曾李青,這哥們比馬化騰他們大兩歲,身材魁梧能言善辯,曾以一己之力說服了地產開發商配套寬頻。但卻受到電信局整頓三產的困擾,前途渺茫。所以才被馬化騰說服加入騰訊,而騰訊當時選擇名字的時候,也有個小故事,當時馬化騰想到的是網訊,第二第三備選是捷訊和飛訊,第四個才是騰訊。但工商登記的時候,前三個都申請不下來,只有騰訊可以。所以這讓馬化騰還有點不好意思,這個公司似乎一開始就有了他的個人色彩。
騰訊的選址當時也沒那麼講究,就在華強北賽格科技創業園的一棟老樓裡,這是馬化騰託關係化緣來的,面積30幾平米,早幾個月都不要租金。但總不給錢也不合適,沒過幾個月,他們就在旁邊找到了一個100平米的辦公室。這次終於可以隔出一個經理間了。而現在騰訊財大氣粗了,儘管這個辦公室已經很久不用了,但變成了企鵝故居,現在依然被保留著。
在1998年這一年,世界發生了神祕的化學反應,比爾蓋茨把Windows95加入了IE瀏覽器,從而成為了一款劃時代的產品Windows98,因此微軟股價暴漲,世界開始進入微軟時間。而同樣在這一年,喬布斯重回蘋果,推出了iMac電腦,一個落寞的蘋果帝國,開始出現轉機。而雅虎的楊致遠更是登上了時代雜誌和商業週刊,他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旗幟。但也正是這一年,楊致遠做出了一輩子最愚蠢的決定,他拒絕了兩個25歲斯坦福的校友,這兩個人向他兜售一款搜尋技術,價格是100萬美元。這兩個人就是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兩個失落的年輕人吃了閉門羹之後,找到一個車庫開始創業,並把公司取名叫做谷歌。
而在遙遠的東方,張朝陽已經開發出來了中文搜尋系統,搜狐成為中國版雅虎,張朝陽本市人也登上了時代週刊,全球50位數字英雄,而98年8月,四通利方的王志東到北美考察,發現了門戶的玩法,12月1日,新浪網成立。而英雄所見略同,靠賣郵箱賺大錢的丁磊,也開始著手把網易打造成一家入口網站。就這樣,中國網際網路的門戶時代就此拉開序幕。而如果把門戶稱之為中國網際網路新手村的話,那麼出了新手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遊戲時代,快速發展的中國網際網路,遊戲時代也悄然從這個年代開始,1998年6月,鮑嶽橋創立北京聯眾遊戲,而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讀了兩年大學就退學的朱駿在上海創辦了第九城市。11月,陳天橋自己拿出來50萬,開辦了盛大網路,遊戲時代緊跟著門戶時代幾乎同時出發。
當然,魔幻的還遠不止這些,巧合的是,中國網際網路的第三個時代,電商時代,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的,1998年六月,劉強東在北京創辦京東,而1999年3月,馬雲的黃頁辦不下去了,又產生了做阿里巴巴的想法。11月,打著中國亞馬遜旗號的當當網也開始上線,而在搜尋領域,不得不提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土著工程師,北京方正集團的周鴻禕,創辦了中文搜尋3721,還有一個美國矽谷精英李彥巨集回國創辦了百度,一個江湖氣十足,那意思不管3721,另一個則文藝小清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為了開拓業務,馬化騰把上千個企業電話打了個遍,起初只有河北電信願意花20萬元,嘗試一下他們的系統,其他業務基本沒有迴音。那會陳一丹的名片寫的是業務經理,馬化騰的名片印著工程師,假裝好像是個大公司很大的團隊,其實就這麼幾個人。他們的軟體為了能賣出去,不斷降價,從20萬降到了10萬,8萬,5萬,3萬已經降到了成本價但仍然不好賣。
那會還是曾李青立功了,他拉倒一個額外賺錢的活,給一個企業開發電子郵箱,30萬元。這讓馬化騰他們暫且有飯可以吃,不至於餓肚子。1999年底,大夥一盤算,一共營收才100萬元,公司眼看奄奄一息,入不敷出。到底該怎麼辦?
但這個時候,他們似乎還有一個更糟糕的副業,這就是大名鼎鼎ICQ,這是以色列一家公司做出來的產品,取名就是I seek you也就是我找你的意思,是最早的即時通訊軟體,1998年底,這家公司被美國線上4.07億美元收購了,於是國內瘋狂仿造,當時臺灣有人做CICQ,大陸做PICQ,還有一款飛華公司的PCICQ,馬化騰他們也做了一個漢化版,叫做OICQ,他們的產品在一次招標會上,敗給了飛華的PCICQ。然後五個人開始合計,這玩意有前途嗎?當時爭論很激烈,但基本上有個共識,就是這東西除了賣出去,根本賺不了錢。馬化騰當時的意見就是反正不費勁,就先做著看,多付出點辛苦,但至少有個希望。
當時由於人家做的都是現成的,所以騰訊的OICQ只是要對其進行細節改造以及漢化,當時這東西看起來依然是沒什麼前途,ICQ被美國線上收購後,由於創始人不願意離開以色列而退出,結果4.07億美元打了水漂,ICQ沒有了下文,而失去了標杆,國內幾家也都不好好做了,只是業餘時間開發一下,當時的中國大家還都是隻能到網咖上網,而且價格極其昂貴,所以OICQ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解決好友列表儲存的問題,他今天在A電腦上聊天,明天換成了B電腦,好友列表和聊天記錄不能丟啊。另外,當時都是小貓上網,下載速度慢的讓人發瘋,所以抓住這兩個痛點,騰訊開始了自己的追擊,當時把軟體壓縮到了220k,包括了幾乎所有功能。OICQ當時還設計了離線訊息功能,這極大的增強了使用者的使用便利。當時一度被稱為天才級產品。
後來,曾李青遊說老東家深圳電信出資60萬,聯合立項參與OICQ的研發和推廣,這樣OICQ就找到了釋出平臺,而正式釋出的時間定格在了1999年2月10日。當時馬化騰留下了前200個號,準備未來十年騰訊的員工使用。而當年他們算賬,如果使用者1萬人,那麼每年的費用是10萬元,應該養得起,所以經歷過那段時間的人應該還記得,最早的QQ號是非常難申請的。這是他們主動控制規模所導致的。當時他們非常糾結,一聽到那種尋呼機的滴滴滴的聲音,他們就知道有使用者在活躍,但也十分清楚,這種亂叫的小東西正在吃光他們的現金。那麼這一切對於騰訊意味著什麼,一個不賺錢的東西,消耗著他們的現金,騰訊又會遇到怎樣的巨大危機呢?明天咱們繼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