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近年來,最熱鬧的莫過於網際網路行業,但是隨著市場廝殺混戰和巨頭鼎立,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告一段落,無論是IPO,還是新三板。
最近以往熱門“網際網路+”新聞也慢慢淡去,上市公司和投資人似乎都希望平平安安度過網際網路的調整期。
但是,自2016年開始,“網際網路+回收”概念又一次吸引力人們的目光,人們似乎感覺到網際網路的新風口正在悄然降臨。
那麼主要針對二手手機回收的“網際網路+”,究竟是風口還是深淵?
資料解析二手手機回收新風口
“回收舊冰箱,舊手機,舊洗衣機……”
這一帶著濃重口音的口號,定格了我們這一代人對廢品行業的初次印象,再接著,人們對廢品行業的記憶可能就是回收站裡堆疊成山的紙板和塑料瓶子。
廢品回收,這一活躍在小城鎮中的行業,似乎已經遊離於現代生活的邊緣。但實際上,美國記者亞當·明特在《廢物星球》一書中曾提到,全球回收業每年的營業額已經高達5000億美元,約等於挪威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全球僱員僅次於農業的行業。
就拿現在淘汰率最高的電子產品——手機來說,在2019年,國內出貨量仍有3.69億臺,加之歷年的累計,使用者手中的舊手機不計其數。
工信部資料稱:2018年和2019年手機淘汰量分別為4.61億臺和4.99億臺,而在5G商用後,年廢舊手機數量將增至5.24億臺,顯而易見,手機轉賣和回收產業是何等的一座富礦。
儘管如此,中國目前二手手機的回收率連2%都不到,絕大多數並未進入產業鏈的迴圈。相比回收模式比較成熟歐美國家,中國回收的聲音要小很多。
如此大的一片“藍海”,手機回收行業為何卻不溫不火?
手機回收藍海下的“礁石”:環保和信任度是兩大痛點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量的廢舊手機存在?是因為之前專門從事手機回收的專業機構數量偏少,有些人的手機沒有用了,但是又不知道上哪兒處理,只能扔在家裡。
此外,過去那種老舊的回收方式沒有建立起口碑,主要原因就在回收不夠公開透明。
2000年之後,隨著手機的普及,二手手機的交易量開始增加。那時候市場上衍生出大量的線下二手手機的商販,他們以極低的價格從使用者手中收購,然後再高價賣出。
“北有中關村,南有華強北”,這兩個都是全國有名的二手手機交易市場,甚至是二手手機的集散市場,大量二手手機從這裡向三四五線城市層層批發。
可以看到,二手手機線下交易存在商家分散、數量多、規模小等傳統弊端,中間環節冗餘、交易體系不完善、資訊及價格不透明,亂象叢生。
另一個方面,對一個回收企業來說,真正的困難並不是如何回收,而是如何在回收的同時保證環保。
回收行業真正要做的是電子垃圾的環保處理,擔當環境保護著的角色,而很多商家為了經濟利益捨本逐末,只盯著二手手機的買賣價值,導致大量利用價值不高的廢舊手機流向非法拆解公司,造成嚴重環境汙染。
而環保回收是需要一定的實力、技術去支撐,才能滿足國家的環保標準。這也是正規回收企業和小商販的本質區別。
顛覆傳統回收模式,視覺化檢測面世
雖然國內二手手機市場逐漸走向穩步提升的階段,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市場存在的問題,人們對手機回收行業還處於不完全信任狀態。
特別線上交易的形式,賣家希望回收平臺可以提供更加直觀的手機檢測報告,讓賣家對自己的手機有一個直觀的判斷。
視覺化檢測,就是將回收手機檢測過程錄製成視訊儲存在雲端可供使用者檢視的一整套檢測透明化的解決方案,視訊中將會對手機實際機況與使用者選項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標註,通過文字形式展示,檢測視訊會嵌入使用者的質檢報告,更加直觀解決使用者對自己的手機在質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視覺化檢測技術不僅保證了回收過程的公開透明,也解決了“偷換零件”“肆意壓價”等行業急症,保證了使用者利益的最大化。
讓科技賦能環保,樹立手機回收行業新標杆
2016年,移動終端處理能力達到400多萬臺,萬級淨化檢測線40餘條。
總的來說,廢品回收行業是一個被社會低估的行業,但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廢品回收產業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好。
當然,這片藍海之下還存在一些“礁石“,用技術敲碎它們,無疑是一個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