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今天看到某個投資DDMC的投資機構老闆說,去年由於線下生鮮店鋪或者攤位因為人流量下降,以提高單價來拉高利潤,結果被反噬從而讓作為生鮮電商的他們有機會為老百姓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因此他們的前置倉模式下的生鮮電商一定比線下店鋪模式更好,更有前途。

其實人家為資本吶喊洗地正常,因為其代表的就是燒錢的資本。唯一不可以忍受的就是竟然顛倒黑白,無中生有,竟然說線下店鋪失去市場份額是因為漲價。去年的生鮮團購,再到上海的DDMC,我作為小生意人,同時也作為消費者,我看到的只有這些機構毫無節制沒有頭腦的“拼命燒錢”,從大量租用前置倉庫,聘用全職的騎手,從超一線過渡去其他二線三線瘋狂擴張等重資產重運營的騷操作,再到無下限的高價拉新,網路廣告的狂轟濫炸,再到重新整理三觀的低價補貼,明明是資本在利用其資金優勢進行非公平競爭,還要誣陷線下店鋪漲價不利於民生?生鮮商鋪無非只是在面對險惡資本下手足無措而已,畢竟人家老婆夫妻守攤14小時也就是為了一家的溫飽和生計,何況有想法的生鮮店主也在擴張線上服務和到家服務,人家做得並不差。差的就是沒法砸錢買流量,買客戶。

生鮮特別是蔬果類生鮮,本就是一個超低毛利的行業,每多出一道流轉環節不僅僅是物流費用的增加,由於高損耗會帶來更多價值的損失。生鮮人老是吹噓自己直採,好像直採就一定能減少流通環節,減少損耗。是的,你上海區域可以直採,但是還是需要分級配送去區域二級中轉倉庫,二級中轉倉庫再去社群前置倉,社群前置倉由騎手再轉交客戶,這個流程下來和線下商戶去此城市的二級或者一級倉庫配貨有啥區別。人線下店鋪還是老婆夫妻店,男人去拉貨還暫時不算其人工費,最多是貨車停車費和油費。去年的線下生鮮實體店鋪在各類資本的圍追堵截之下,除去那些看熱鬧的外行一擁而上半年就倒閉的店鋪,85%以上經營多年的生鮮店鋪的淨利也就5%-8%。

生鮮作為超高頻次的消費,從偏遠地段的大商超脫離出來,飛入尋常百姓的社群,做專業化全類目化的經營確實為社群居民特別是老齡化社群帶來了便利。這過去的一年,之前覺得資本是個中性詞,可涉及到“與民爭食”這件事情上,就有些覺得面目可憎。我們曾經為”中國網際網路“感到無比榮光,但就在去年或者是將來漸漸醒悟過來的”韭菜們“ 不間斷地感受到了屈辱和欺騙,因為這些電商們燒錢瘋狂獲客時代漸漸轉入漂亮財報階段,盈利為導向的前提下,每一顆韭菜都被無情圍獵。

此類電商運營規律基本可以帶入到任何一個行業的電商。看叮咚買菜梁昌霖對此最後一次公開的表示,認為叮咚的理想運營狀態下,叮咚每個前置倉經營一年以上,日訂單量達到1000單左右,平均客單量價超65元,可以在刨去履單成本後,每單的營業利潤預計能超過3%。相信對此,很多行業人士的算盤算得更加快,你在上海這種高流入人口的城市假設可以,其他城市你要去 “拼刺刀”?

哎,反正連高數都沒學過的人講不了太多關於資本的是非了,故事說得好上市也是“本事”。但是至少做實體經營的人掙的每一分錢沒有原罪,乾淨,對得起人的良心!!

4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電子商務衝擊過大,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南坪商都可能“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