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維碼支付的普及,另一種支付方式——刷臉支付也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今年以來,刷臉支付在各大商店、餐館逐漸鋪開,消費者在購物付款時,不用開啟手機二維碼,只是看一眼支付裝置,就能輕鬆完成付款。
但消費者和商家在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也發現,這一裝置利用率較低,體驗也沒有二維碼支付好,還存在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
刷臉支付鮮有人問津,消費者稱又麻煩又不安全北京的一家便利店,今年上半年安裝的刷臉支付裝置,一直很少有人使用。便利店老闆稱:上半年大概4、5月份的時候裝了這個裝置,顧客都不太用,使用率不高,因為刷臉支付也得再去開啟手機接收驗證碼,所以還不如直接掃二維碼更直接更方便。
在超市等連鎖商店中,刷臉支付裝置經常和自助收銀連在一起,消費者可以自己掃描商品、點選付款,再使用刷臉支付。記者體驗了整個支付過程:使用支付寶刷臉支付時,系統會自動關聯支付寶帳號,第一次使用時,需要使用者輸入手機號碼的後四位,下次在同一家商店使用,可以直接完成支付。而使用微信刷臉支付時,每次都需要輸入手機驗證碼才能完成支付。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消費者,大部分表示很少使用刷臉支付裝置,並對刷臉支付的安全性表示擔憂。
消費者1:“因為我住在郊區這塊嘛,郊區基本上見不到,但是我去市裡上班的時候見的最多的是地鐵站裡有,但是商店裡面現在還不是特別普及,也就是一些連鎖店裡會有。”
消費者2:“麻煩,不安全,人家直接一掃你的臉你就被支付出去了,所以你這個臉就天天走在路上,這不就是一個行走的密碼嗎?”
消費者3:“用過刷臉支付,但還是用二維碼比較多。相比指紋來說,它面部的一個抓取會沒有技術門檻,所以感覺不是很安全。”
北京一家資料科技公司表示,刷臉支付相較於二維碼,優勢在於去掉了手機這一介質,但介質的缺失,也意味著人臉資訊的洩露變得更加容易:“刷臉支付的基本原理就是將終端硬體採集到的資訊與雲端的儲存的資訊進行比對,看資訊是否一致,然後解鎖完成人臉支付。如果雲端生物資料庫發生資訊洩露,那對賬戶的安全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所以說個人資訊的外洩,是人臉支付可能面臨的比較大的風險。”
不少商家對刷臉支付不感興趣,擔心風險去年底,支付寶推出刷臉支付產品“蜻蜓”。今年3月,微信刷臉支付裝置“青蛙”正式上線,刷臉支付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今年以來,刷臉支付迅速升溫。除了大型超市、連鎖餐廳,不少中小商戶都收到了刷臉支付裝置代理商的“誠意邀請”。張迎輝談到,今年支付寶計劃推送100萬臺左右的刷臉裝置。
為了鼓勵商家安裝,裝置推銷人員還會承諾,如果刷臉支付達到一定額度,還可以有現金返還獎勵,隨著推廣力度的不斷加大,安裝成本也一再降低。
儘管平臺力推,還是有不少商家表示,對安裝刷臉支付裝置並不感興趣。經營菸酒店的陳先生告訴記者,由於現在刷臉支付並不是很普及,考慮到成本和利用率,暫時沒有安裝的打算。陳先生稱:“怕會不會不夠成熟,或者是推廣度不夠,目前我是還沒計劃。因為它還有一個裝置押金,再者怕操作的過程當中會失誤,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由此可見刷臉裝置並不是免費的,而且裝置的價格還不低,雖然說是有現金返還,但是如果很少人用那就相當於沒有這個獎勵,而且操作失誤你的收款錢去哪都不知道)
刷臉支付隱患諸多這個危險性就在於你可能不知不覺就支付了一大筆費用,以前掃描二維碼還要你確認指紋或輸入密碼,但是現在刷臉支付是隻要你的臉就可以了,而且還有你這唯一的個人訊息洩露風險。
想想大家平常要掃描臉都是在需要身份證驗證的時候,那現在你上傳了自己的臉就等於是將來洩露了自己的掃臉驗證,這些東西要是被不法分子使用可不得了,而且現在刷臉也都剛剛開始,相關的法律規定也還不完善,那這些敏感的資訊會帶來安全隱患。
刷臉支付的相關企業也還沒能夠證明自己採集的這些資訊是合法、透明化,而且有能力保護我們消費者的個人資訊人臉識別資訊絕對的安全。
科技發展確實快,但是一切都要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不能一昧的濫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