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媒體一直都在講區塊鏈的優勢,(包括我自己)當然不可否認區塊鏈確實是有巨大優勢的,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利弊。
區塊鏈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全球前100名公司都在積極加大投入研發,各國政府也是當做國家戰略來推進,優勢就不說了。
今天主要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區塊鏈的弊端,讓新韭菜保持理智、以及清醒的頭腦、以免讓新人在這個圈子巧妙的避坑。
區塊鏈弊端1:資源浪費嚴重
英媒稱,新資料顯示,比特幣單筆交易耗電量相當於一戶英國家庭近兩個月的用電量。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1日報道,開採這種加密貨幣所需電力激增至每年77.78太瓦時,創下歷史記錄,相當於智利的總耗電量。
報道指出,大型礦機也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垃圾,其中大部分最終都被填埋,因為回收利用起來非常困難。計算顯示,比特幣挖礦每年產生10.71千噸的電子垃圾,與盧森堡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數量相同。
據統計全球2019年,全網挖礦耗費電力相當於138個小型國家用電量總和。
區塊鏈弊端2:騙局
每一個新興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大批韭菜湧入,區塊鏈這個行業更是加劇了情況的演變。
在國家沒有把區塊鏈當做國家戰略之前,我們這些從業者,從來不敢說自己是搞區塊鏈的,要不然別人會說,傳銷,騙局等等,之所以這麼說,其實也能理解,前多年區塊鏈確實發生了太多的騙局,導致大量韭菜被割。
從早年炒作空氣幣、傳銷幣、搬磚套利,到現在賣弄環保、挖礦、走路賺錢等噱頭,區塊鏈圈的騙子越來越懶了。
他們不再煞有介事,將騙局包裝成看似有一些技術底蘊的區塊鏈專案。他們甚至不再發幣,只是將區塊鏈作為概念與營銷噱頭,直接圈錢。
在操盤手看來,這樣不僅來錢更快,還降低了受害者的入場門檻。但這些騙局,正在逐個崩盤。
近期,多位投資者向一本區塊鏈爆料,稱自己被一個名為“有賺區塊鏈”的手機APP騙了。
看上去,有賺區塊鏈似乎與知名網賺平臺“有賺網”有關。但有賺網客服告訴一本區塊鏈:“有賺區塊鏈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有賺網就這樣被蹭了熱度。
上線之初,有賺區塊鏈宣傳的賣點,也是“薅羊毛”。時至今日,在網上仍然能搜尋出許多相關的推廣資訊:
“新使用者登入送一枚原石挖礦,5分鐘後可以領取隨機現金,最高30元,可以提現到支付寶。”
有賺區塊鏈APP在網賺平臺上的介紹
在蹭熱度之外,有賺區塊鏈又是如何構建騙局,引誘使用者的?
有賺區塊鏈對外宣稱自己是一款手機虛擬挖礦APP,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投資人在手機上購買虛擬礦機,獲得挖礦收益。礦機之外,使用者還需要購買“原石”。
礦機不算貴,但原石卻分了許多等級。最貴一檔的“BTC水晶”,6000元可以買5個,可獲得13400元收益,回報率高達123%。
此外,有賺區塊鏈還支援動態收益。使用者邀請新人註冊,可以獲得下線20%的收益。
靜態收益加動態收益,這是典型的資金盤玩法。
有賺區塊鏈APP截圖
有賺區塊鏈APP顯示,BTC原石只需要6次挖礦即能產出水晶。客服解釋稱,礦石挖礦時間隨機,“一般十幾分鍾挖一次”。
以此計算,只需一個多小時,其投資者即可實現資產翻番。
然而,客服的承諾是假的。“實際上挖礦一次需要4800分鐘,也就是將近4天時間。”有賺區塊鏈投資者王蓉告訴一本區塊鏈。
最搞笑的是,水晶還會“死”。“死掉”的水晶不僅沒有收益,還需要玩家手動清理後,才能繼續挖礦。
王蓉在有賺區塊鏈上投入了2300元,挖了20多天。“最後,官方卻告訴我水晶‘死’了,不能賣了,全部白挖了。”
系統提示,水晶“死”了
王蓉這才意識到,自己掉入了一場騙局。但有賺區塊鏈的客服仍然在勸導她繼續投資,並建議她多拉人頭,購買道具“加速鏟子”,以提高水晶成活率。
“拉我進來的朋友,邀請了8個人,買了7個加速鏟子,挖到的水晶也都是死的。”她說。
事實上,有賺區塊鏈的騙局並不高明,甚至早已露出馬腳。
有賺區塊鏈對外宣稱,平臺的充值和提現都通過區塊鏈完成,平臺不會收取使用者一分錢。
騙局演變
區塊鏈技術在不斷髮展,區塊鏈騙局也在不斷進化。
第一代區塊鏈騙局的代表,是誕生於2014年的維卡幣(OneCoin)。
維卡幣應該是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歷史上的第一個騙子幣。它號稱是繼比特幣之後的第二代加密貨幣,但它僅借鑑了比特幣的概念,程式碼不開源,也並未公開過發行量及轉賬記錄,記賬方式並不透明。
而它的發行,是依靠拉人頭、發展多級下線的方式完成的。資料顯示,五年來,維卡幣的全球受害者早已超過千萬。
警方調查發現,維卡幣的伺服器設在丹麥,在全球範圍內的開戶數高達1077萬,僅中國內地開戶數就達到了147萬。其全球涉案金額達到了158億歐元,而國內涉案資金高達150億元人民幣。
維卡幣之後,國內的另一大區塊鏈資金盤騙局,當屬PlusToken。這個號稱可以自動“搬磚套利”的數字貨幣錢包,提供高達10%-35%的月收益。
但事實上,PlusToken玩的是資金盤的套路。開網一年後,PlusToken崩盤跑路,捲走上百億資金。
最終,PlusToken的操盤手在境外落網。
儘管維卡幣、PlusToken是徹頭徹尾的騙局,但它們仍然利用了區塊鏈技術。維卡幣是不折不扣的數字貨幣,PlusToken也需要投資者先買幣,再投資。
但和第一代區塊鏈騙局不同的是,第二代區塊鏈騙局完全拋棄了區塊鏈的底層架構,跳過了發幣等繁瑣的流程——它們已與區塊鏈完全無關。
趣步和GEC,就是如此。
趣步打著“走路就能賺錢”的旗號與區塊鏈的噱頭,圈住了大量使用者。但事實上,趣步的糖果不能提到第三方錢包,也不能脫離趣步體系自由交易。
GEC的模式與趣步類似:投資者可以買雲礦機挖礦,獲得GEC。GEC專案方還稱,做出了自己的區塊鏈瀏覽器。
但真相又是如何?
“GEC不支援第三方錢包,無法提幣,所謂的瀏覽器也不過是幌子而已。”一位安全人士對一本區塊連結串列示。
場景有限,落地困難,在許多區塊鏈從業者看來,區塊鏈技術要落地,仍然存在許多難點。
但騙子們卻先人一步,將區塊鏈概念與種種騙局嫁接。
走路賺錢、虛擬挖礦……“區塊鏈”就這樣為資金盤背了鍋。
要為區塊鏈正名,需要監管,也需要時間。
區塊鏈弊端三:強者恆強,大樹底下寸草不生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巨頭壟斷資源可謂空前,國外的微軟、蘋果、facebook、國內的阿里、騰訊、百度、籠絡了大部分的資源,從而讓小型企業更加困難,最終強者恆強。
區塊鏈更是如此,區塊鏈的很多特性例如、分散式儲存、資料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等,這些特性之下成長下來的巨頭、更是會得到福斯的認可、深信不疑、相對與技術上的壟斷信任上的壟斷更加可怕。
一旦他們成長巨大、從而想要動搖他們,可謂難上加難,小型企業將會失去未來。
舉例:去年我自己寫過一個區塊鏈3.0一個招聘、背調、獵頭一體化的專案,目前國內也已經有巨頭在展開行動在做,這個方案一旦成功,將會顛覆目前的網際網路招聘方式,也會讓目前招聘、獵頭、背調、企業統統消失掉,從而一家獨大。日後在想去顛覆這種企業,只有等到下一個新型技術出現。
當漫山遍野的小草變成了一顆參天大樹時,也就失去了真正的生態。
區塊鏈弊端四:傳輸速度慢
區塊鏈的效能比網際網路服務慢,而且難以擴容,根因還是在其“用計算換信任”的設計思路上。
比特幣網路,平均每秒只能處理5~7筆交易,10分鐘出1個塊,達到交易的最終確定性需要6個塊也就是1個小時,且出塊過程相當損耗算力(POW挖礦)。
號稱“全球計算機”的以太坊,每秒能處理的交易數也僅是2位數的量級,十幾秒出1個塊。以太坊目前也是採用損耗算力的共識機制POW挖礦,會逐步遷移到POS共識機制
舉個例子
數錢,比如數一個億(是不是好刺激~)
1、如果一個人數,慢,但好在專注,全力以赴,在可見的時間內可以數完。這叫單執行緒密集計算。
2、如果N個人一起數,每人平分,分頭同時數,最後彙總總數,所用時間基本上是第一種情況的1/N,參與的人越多,所需時間就越少,TPS就越高。這叫平行計算和MapReduce。
3、如果N個人一起數,但由於這N個人互相不信任,得彼此盯著,首先抽籤選一個人,這個人撿出一疊錢(比如一萬塊一疊)數一遍,打上封條,簽名蓋章,然後給另外幾個人一起同時重新數一遍,數好的人都簽名蓋章,這疊錢才算點好了。然後再抽籤換個人檢出下一疊來數,如此迴圈。因為一個人數錢時別人只是盯著,而且一個人數完且打上封條和簽名的一疊錢,其他人要重複數一遍再簽名確認,那麼可想而知,這種方式肯定是最慢的。這就叫區塊鏈。
但換個角度,方式1,一個人數有可能會數錯,這個人有可能生病或休假,導致沒有人幹活,更壞的結果是,這個人可能調換假幣或者私藏一部分錢,報一個錯的總數。
方式2,N個人中會有一定比例數錯,也可能其中一個人休假或者怠工,導致最終結果出不來,更可能因為人多手雜,出現部分人偷錢、換假錢、報假數……
方式3,很慢,但是很安全,因為所有人都會盯著全過程進行驗算,所以肯定不會數錯。如果其中有人掉線,可以換人撿出新的一疊錢繼續數,工作不會中斷。所有數過的錢上面都有封條和簽名,不會被做手腳,萬一出錯了也可以找到責任人進行追責。這種情況下,資金安全是完全得到保障的,除非所有的參與者都串通一氣了。該模式下,參與的人越多,資金安全性就越高。
所以,區塊鏈方案致力追求的是,在缺乏互相信任的分散式網路環境下,實現交易的安全性、公允性,達成資料的高度一致性,防篡改、防作惡、可追溯,付出的代價之一就是效能。
不過目前對於這個問題也在展開積極研發,據我們團隊了解到,國外的一個專案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如果這個問題一旦解決,區塊鏈的速度傳輸上,將會大大加速。
以上是我們從區塊鏈時代現有和未來可能發生的弊端,進行了巨集觀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