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舟編譯器暗淡,中國推自己的程式語言前途渺茫
方舟編譯器是華為推出的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編譯器平臺,於2019年8上線。他包含編譯器、工具鏈、執行時等關鍵部件。
在釋出方舟之前,方舟說自己編譯的App比Google的快。
編譯器有了,如果華為想推出自己的程式語言,就會水到渠成。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如果沒有自己的編譯器,想做自己的作業系統無異於水中月,鏡中花。
但是,隨著華為出售榮耀手機,華為推智慧養豬。。。
這些都讓方舟編譯器前途暗淡,讓中國推自己的程式語言前途渺茫。
2.再論編譯器的重要性編譯器,簡單的說,就是打通高階語言和硬體晶片的橋樑。
編譯器是很基礎的軟體,不過已經很多年沒有冒出新的編譯器了,技術也很成熟了,華為為什麼要搞一個方舟編譯器呢?
真正的大公司還是要有自己能完全控制的程式語言呀。
也正是因為此,微軟推NET/TypeScript語言,谷歌推Go/Kotin語言,蘋果推Object-C/Swift語言也就在情之中了。
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必須自己掌握
3.現代流行程式語言的比較我們摘錄了runoob網站上列出的幾中程式語言,做一個比較。
最終的結論是:流行的12種開發語言,美國佔了10份,紐西蘭1份,加拿大1分,中國的是0。
4.開源了,還需要推出自己的程式語言嗎?一個常見的問題是:現在程式語言甚至編譯器都開源了,還需要開發自己的開發語言嗎?
例如現在的Go語言,Swfit,Kotin,以及微軟的.NET,也都早已經公開了自己的原始碼,還有必要在乎這個語言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嗎?
我們常說:一流的企業賣標準,二流的企業賣品牌,三流的企業賣產品,四流的企業賣苦力。
1)開源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們認為,現在的開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也就是開源是為了市佔率,吸引更多開發者,而不是真的為了開源而開源。
如果說的更直白些,我不認為微軟真想開源NET,谷歌想開源Kotin。
畢竟那些程式碼都是自己的工程師辛辛苦苦寫的,幹嘛要無私奉獻開源出來?企業又不是慈善機構。
心裡不願意但是身體很誠實,不開源會讓使用者擔心程式碼後沒有留有後門,有沒有BUG等等,
而開源了,還可以廣納天下人才為我所用,有漏洞也能及時解決,何樂而不為。
2)有些最核心技術未必真的開源
很多開源確實是為了共享,但是有時候最核心的未必公開。例如視覺圖片處理開源軟體OpenCV,公開了很多程式碼,但是對於一些最核心的程式碼,他是不開源的。
3)免費的未必是最便宜的
我們都喜歡免費,一個常見的營銷是手機,想要0元就可以拿到XX手機,心動了嗎?心動就來那吧,可是當你買時才發現,0元手機的前提是每個月至少消費200元,
而且至少要簽訂24個月。所以,免費的背後有時候是更大的消費。
4)開源協議受限
開源了免費的,不代表可以無限制使用。最直接的例子是晶片的RISC-V是一個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 對指令集使用,RISC-V基金會不收取高額的授權費。開源採用寬鬆的BSD協議,
企業完全自由免費使用,同時也容許企業新增自有指令集拓展而不必開放共享以實現差異化發展。
但是,當美國製裁華為時,你就會發現,此時就算是開源的可能你也無權使用。
5.中國為什麼產不出自己的開發語言?1.中國市場足夠大
每年的雨水季節,非洲草原植物生長茂盛,食草動物大量繁殖,這時食物充沛。因為食物太多了,獅子對走過身邊的羚羊已經沒有興趣。
這可以簡單解釋為什麼中國產不出自己的開發語言。
中國市場太大了,做底層開發(例如開發語言編譯器,設計一套程式語言)太辛苦,吃力不討好,還是做App賺錢快。
不管是拼多多還是美團餓了麼,甚至包括阿里騰訊,不用太為錢發愁。
例如中國14億人,一人給你一元錢,看起來沒多少,但是合起來就是14億。
這麼大的市場可以讓中國的巨頭活的很好。
但是,美國就不一樣了,美國才3億多人口,而且美國的巨頭比中國的大很多,那裡養活不了這麼多巨頭,
因此一方面對外進行全球擴張,一方面對內互相攻入對方的地盤。
2.政旨與語言因素
中國的網際網路確實阻斷了很多國外優秀的技術網站,使得在中國發布的新的技術很難推廣的全球。
難易引起國外開發者的注意。
可能語言也算一個,畢竟英語是全球通用語言。在上面的流行語言裡,除了日本的,基本上都是說英語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