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當我們在談論手機系統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些什麼?

評價一款系統是否成功,需要從哪些緯度來做參考?

至少三個緯度:硬體佈局、系統生態、應用範圍。

硬體佈局,華為已初見端倪

硬體是系統的載體,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看見的一切UI介面,以及背後的檔案,無非是一段段程式碼,落實到實體無非是儲存晶片中的一個個電子差異導致的讀取差異,被標記為一個一個的“0”或“1”。

因此做一款系統的前提,是有硬體裝置來承載,並且給到了使用者相應的輸入和輸出的配件。比如說手機的按鍵,觸控式螢幕,感測器,麥克風,攝像頭就是使用者輸入資訊的裝置;顯示屏,揚聲器,震動馬達,提示燈就是資訊輸出給使用者的方式。

出入和輸出的方式越多,那麼這一套系統可以執行的任務就越多,相對應的功能應用也就越多。這就像是一個正常的人體,和一個有身體缺陷的人體,能夠做的工作當然是不一樣的。

那麼對於華為來說,從2012年餘承東開始接受個人消費業務之後,先是大刀闊斧的砍掉了不賺錢的功能機和合約機業務,銷燬了上千萬的庫存貨,並且制定了向高階手機進軍的總目標。從目前來看,華為已經基本實現了高階手機的夢想,至少P系列和Mate系列已經成功衝進了5000元的價位,與三星和蘋果並駕齊驅。

不過光有手機是不行的,想要做整個硬體生態,那麼就一定要控制整個螢幕尺寸。於是華為從膝上型電腦開始發展,到目前為止,從螢幕最小的智慧手錶,到智慧手機,到平板電腦,到膝上型電腦,到智慧電視,到VR眼鏡,從2寸螢幕到整個VR的沉浸體驗,華為都做了硬體產品的鋪墊。

這樣一來,從硬體層面來說,華為目前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整個螢幕尺寸的硬體生態。還需要佔領的是更多的智慧硬體以及車載裝置。

系統生態,做不一樣的東西

2019年,華為在自己的開發者大會上,率先推出了鴻蒙系統,雖然是PPT釋出,但是從介紹來看,華為對鴻蒙的構想並不是“另一個安卓系統”,而是“另一個作業系統”。鴻蒙最大的特點,就是分散式架構帶來的全平臺適配。

這麼理解這個概念?舉個例子:蘋果目前作為最成熟的軟硬體生態企業,旗下擁有Mac OS、iPad OS、IOS、Watch OS、TV OS五個作業系統,每個作業系統雖然編寫使用的核心架構一樣,但是由於執行在不同架構的硬體上,導致相同的App,不可以直接跨平臺執行,想要同時在5個平臺上獲得良好的體驗,就智慧針對性的開發5個不同平臺的版本。

華為對於鴻蒙的設計,簡單來講就是所有的App執行的都是同樣一套後臺,只不過在不同裝置上執行的時候,前段展現的形式是不一樣的。對於開發者來說,就是可以開發一套應用,就可以適配從電視到手錶所有螢幕的場景。聽起來很酷是不是?

當然,按照華為的計劃,到2021年才會出現第一個真正意義上搭載鴻蒙系統的硬體,目前的EMUI,依舊是執行在安卓系統上。

不過除了鴻蒙本身的難度,還有兩個東西需要華為解決:服務管理和開發工具。

服務管理指的是系統廠商自己必須要有一套統一管理整個應用生態的服務,比如說蘋果IOS的服務管理,所有應用統一向蘋果伺服器傳送訊息,蘋果再統一推送給使用者,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某些應用擅自推送和自啟動;海外的安卓安裝的GMS也是一樣的功能。但是國內由於無法使用GMS,就導致安卓手機應用相互之間各種自啟動,胡亂推送佔據資源,這也是為啥國內安卓機器記憶體都到了12G的大小了......華為想要做自己的生態,推出自己的HMS是必不可少的。

開發工具,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不提供成熟的開發平臺,全面的介面,便捷的許可權管理,沒有開發者願意做你的軟體,畢竟大家都被安卓的開發機制給弄得頭髮都沒了......當然,將安卓應用直接進行移植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這一點來看,華為目前只是嘗試從安卓底層使用方舟編譯器實現了程式碼的轉錄,並且在海外發布了自己的HMS服務,但是離真正端出一整個系統套餐,還需要一定時間。

應用範圍,能不能讓開發者賺到錢

一個系統存在的核心,一定是受到廣泛的應用,而使用者使用的核心,是有非常多的服務存在。

依舊拿蘋果舉例子,除了App Store上500萬個應用之外,蘋果從2019年開始,就在嘗試往內容方面延伸,推出了自己的遊戲、視訊、音樂、雜誌等訂閱服務,並且遊戲是獨佔遊戲,視訊內容也是蘋果自己出錢找人寫劇本拍攝的內容,包括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導演已經被蘋果請到了.......按照預測2020年蘋果單單是內容方面的營收就有可能突破500億,主要看蘋果本身內容品質到底如何。

蘋果的背後,其實全都是錢的生意。從App Store成立以來,蘋果已經為全球開發者支付了超過100億美元的開發費用,開發者從蘋果這裡賺到了錢,才會有更多的興趣來開發更多有意思的應用。更不用說對於目前獨佔遊戲、視訊內容、音樂內容所付出的版權費用......

那麼華為來講,也是一樣的道理。鴻蒙想要被福斯接受,除了要有廣泛的硬體生態和系統的穩定性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鴻蒙能否提供跟安卓一樣,甚至更加優秀的軟體和服務?

比如說獨佔的遊戲,比如說獨佔的視訊,比如說獨佔的某些專業應用,這背後,需要的就是華為是否願意大筆撒錢來拉攏這些服務商。同時在自己的應用環境下,培養好使用者的付費習慣,畢竟華為的主要市場依舊在中國,但是中國消費者對於內容付費和應用付費的觀念,暫時還沒有歐美國家那麼成熟。也就是說必定需要華為花一筆不小的數目來培養開發者。

當年的Windows Phone,微軟總計砸了300億美元,其中一半都花在了鋪設軟體應用上,最終還是因為微軟自己作死打了水漂。

因此這樣來看華為的問題,從硬體,到系統,最後到應用生態。華為目前暫時完成了第一步,正在第二步上摸索,而走到今天,蘋果用了13年的時間,安卓用了10年的時間。我們還是應該給華為更多的時間,再來看看最終的成敗。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劉強東最終還是選擇離開,一切來的如此之快!網友:章澤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