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到家電商,經此一疫,已是大勢所趨。

前段時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針對部分企業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線下企業的到家業務普遍增長80%-200%之間,部分企業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間的線上業務,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倍以上。

最新的資料,沃爾瑪對媒體表示,020渠道整體同比去年春節銷售額增長了4.4倍,其中沃爾瑪到家小程式的訂單量增長了15.2倍。

如果說在2月份,有人質疑,到家電商只是消費者短暫地被迫走到線上消費,那現在我想應該沒有人再懷疑,到家電商只是一個短期的風口。後疫情期下,隨著境外輸入性病例的攀升,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過往“人流竄動”活動和消費的情況很難再出現。

消費者從線上被迫消費,慢慢適應,養成習慣,到現在主動線上消費,到家電商正逐步成為主流。而這背後影響的不僅僅是90後、80後群體,更有70、60後群體的加入。不僅僅是消費頻次高了,消費品類多了,連消費群體的寬度和數量也在增加。

這裡的“消費品類多了”,核心是指過去消費需求主要是聚焦在生鮮蔬菜類目,隨著“足不出戶”習慣的養成,生鮮蔬菜再加上飲料牛奶、糧油調味、日化百貨、方便休食,一站式家庭消費採購成為可能。

消費品類拓寬的背後,對諸多快消廠商來說,尤其是上述類目的品牌是一次紅利。早佈局早享受,趁著渠道發展的初期,資源投入不高,抓緊上線。

-01-不同到家平臺,合作方式不同

純平臺型到家平臺,典型的撮合型平臺,通過覆蓋各個型別的零售門店,滿足消費者即時性的需求。疫情前是到家電商主流的渠道。覆蓋的零售門店,包括了連鎖賣場,社群超市以及周邊便利店。

這類平臺合作,對快消廠商來說,相對較為複雜。不僅僅有平臺方,還是有零售方,合作主導以零售方為主。針對連鎖賣場,快消廠商適當關注和溝通;針對普通的社群超市和周邊便利店,區域市場則可以通過業務客情,以不追加費用的原則,提升在品類欄內品牌的顯示位置。

店倉一體化到家平臺,以主流連鎖商超賣場為主,可以沿用過去的銷售模式與其溝通。若過去是交由區域負責的,則總部制定整體策略支援,區域洽談溝通。若過去是總部直營,直接溝通合作;

前置倉到家平臺,是近兩年出現的新物種,由於各地發展的不均衡性,同時市場合作方式的差異性,建議直接由地方區域恰當合作,公司給予政策支援和策略指導。

社群團購,也是近兩年出現的新物種,此起彼伏,建議納入到區域。尤其是疫情的出現,各地出現了諸多小而散的社群團購公司,這不僅僅需要區域溝通,甚至要下沉到地市一級,地市一級申報,區域評估合作。

-02-不同到家平臺,消費邏輯不同

無論是純平臺型到家平臺,還是店倉一體化和前置倉到家平臺,基本可以納入為搜尋式電商行列,而社群團購則是推薦式電商。

什麼意思?

簡單理解,除社群團購外,消費者到平臺上購物,基本已經確定了需要購買的品類。要麼搜尋,要麼通過品類導航欄,直接選擇需要的商品。有明確的購物需要,核心的訴求是:補貨、囤貨。

而社群團購則是推薦式電商,團長通過社群或朋友圈的引導,推薦消費者購物。通過價格刺激,或產品圖文、文案,結合消費者的日常消費場景,或生活痛點,引導消費者本不在計劃內的購物需求,偏衝動型消費。

基於不同的消費邏輯,快消廠商在策略規劃上有所差異。

針對除社群團購的到家平臺,相比過去消費者進入線下實體門店,有體驗、有探索,線上購物需求明確,停留時間短,如何在短暫的購物時間內抓住消費者,這對快消廠商提出挑戰。

這裡核心有兩點:第一,當消費者有明確品類的需求時,如何保證消費者在“第一屏”看到我的商品並選擇我。商品位置、價格促銷、標題名稱。一切能引起消費者注意力的方式,快消企業都要考慮。

第二,當消費者沒有明確品類的需求時,如何通過各種提示讓消費者在補貨、囤貨之餘,順帶購買我的商品。主要的方式:主頁橫幅、開屏廣告、關聯商品,促銷秒殺等等。

當然,在這裡要分不同品類,比如糧油調味日化,偏剛需品類,快消廠商重點攻堅的方向是如何在消費者有該品類需求時選擇我,而不是其他品牌。比如牛奶飲料食品,相對消費彈性比較大的類目,快消廠商重點攻堅的方向是如何通過各種形式提示消費者購買商品。

社群團購的到家平臺,衝動型消費,針對快消廠商而言,當前價效比是關鍵。操作社群團購,對頭部品牌來說,要規避現有渠道的衝突和價盤的穩定,相對適合的是大牌新品,尤其是中低端價格帶的新品;

對二三線品牌來說,核心是如何通過圖片、文案,快速建立背書和信任,同時,在消費者既定的同類商品的價格認知上做到足夠價效比,相對適合的是小牌優品。

但不管如何,當前的社群團購仍處流量獲取階段,還未真正建立平臺的粘性,平臺在消費者的價值感建立還需要一定的週期,因此,價效比將是社群團購很長一段時間的核心策略。

-03-到家平臺正處於發展期,不僅要搶賽道,還要摸索

顯然,這些傳統的商超缺乏線上的運營經驗,過去線下體驗式購物,轉而變為搜尋式購物,各類商超到家電商平臺仍在探索中。此時,對快消廠商而言,搶賽道是第一位,當其他品牌,還在觀望中,你提前入駐,一部分的自然流量也會跟你傾斜。

另外,平臺的摸索期,也需要商品載體配合。你主動配合,相關的資源必然會向你傾斜。一旦平臺摸索成熟,此時類似收各種推頭費、促銷費,必然是少不了。

前期做好內部關係,拿到品類的消費資料、競品資料,不是不可能,通過消費瀏覽資料、競品價格帶、規格口味、資源投放等策略,可以做到差異化的調整或者精準打擊。

過去的到家電商業務,主要聚焦在一二線城市,現在正在向三四線城市蔓延。對於頭部品牌商來說,通過過去積累的零售門店客情,可以適當幫助社群超市或便利店,接入到家電商平臺,有助於快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基礎。

當前到家電商業務尚處於摸索階段,搶賽道,搶銷量應是當前的第一要務,資料運營、精準營銷,可以通過一定週期的資料沉澱,以及平臺業務趨於穩定後,再進行下一步針對性的差異化營銷。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平臺不賺錢、騎手不賺錢,難不成是商家在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