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玩的是平臺,生態鏈。所以,馬雲要幹什麼專案,先定好規則,搭建平臺,然後往這個裡面圈定合作伙伴。自己呢,在裡面充當仲裁者、基礎設施提供者的角色,從而在其中取得收益。這套打法誕生了很多成功的平臺產品,包括淘寶、天貓、菜鳥、阿里雲、支付寶、1688、速賣通等,都是這麼玩的。這是一個輕資產的模式,自己啟動快,藉助阿里已經有的海量客戶資源,專案到達得也快。大家現在都有這樣的一個共識:跟著馬雲吃螃蟹錯不了。所以大家一起建設龐大的的業務平臺,人多力量大,規模起來很快。
而劉強東的打法很不同。東哥迷信重資產模式。比如京東物流、京東商城自營,都是重資產模式。自己招聘員工送件,自己租用倉庫放貨,自己找人售後,自己找人P圖…啥都自己幹,肯定慢。在網際網路,一步慢,步步慢。其實,這裡還有一個創始人基因的區別。
馬雲相信員工,也相信商家和買家。執行的不好,是因為規則和監管做得不好,所以阿里一直執著於建立規則和對平臺的監管。所以,越做越好做,越做越順利。我們在淘寶開店,最多的就是學習規則;規則的模糊地帶,還有福斯評審。馬雲做的是一種開放平臺的思維,所以他不會受制於硬體和資金的限制,只受自己的思維的限制。
劉強東不太相信別人,所以什麼都是自營,包括快遞和商城。實在是自己做不了,或者麻煩太多了,或者業務太瑣碎了,才放開給合作伙伴。這是一種吃獨食的思維,沒有生態鏈的意識。雖然現在也放開了第三方,但對於第三方的管理,仍然人治遠遠高於法制。所以,每幾百商家就得安排一個京東小二加群來跟進管理,商家有什麼問題就知道罰款,而且是重罰。活動也得找小二提報,這裡就有尋租空間和腐敗。
京東第三方的客服不小心說了淘寶天貓啥的,可能面臨5000的罰款,這個規則很強暴吧;而在淘寶上,最多是小字提醒你注意不要在其他網站付款,以免受騙。這是格局的差異。結果是什麼?很多罵劉強東的,卻很少罵馬雲的。馬雲在公眾的形象是絕對正面的,劉強東的形象就相對比較負面了,比如二手東、奶茶東之類的。
還有一點,就是技術能力,京東不如阿里。
在京東上天天被刷單的騷擾,反映無數次,平臺沒有辦法解決,刷單的一如既往的刷屏騷擾商家,一天下來,往往正常諮詢的比打廣告的還少。而淘寶就有技術能力自動遮蔽掉這些刷單的廣告資訊,反正我們在淘寶很少接到刷單的廣告。這反應的是技術上的能力差異?還是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效率的差異?京東的後臺、京賣、打單軟體經常卡死,進不去,淘寶和拼多多的後臺和軟體從未出現這個問題。
很多模式,京東都是跟著淘寶亦步亦趨,很少有自己的創新。比如千人千面、直通車、直播、內容營銷等,都是跟在馬雲後面越,但往往學到表面,沒有學到骨肉。特別是越複雜的學得越差。所以,現在的京東,隨著拼多多的崛起,反而淪落為傳統電商了,老二的地位都有些岌岌可危了,更別說淘寶了。京東的市值還被拼多多給超越了,耐人尋味。其實拼多多有很多創新是京東沒有的,京東的運營可以說非常死板僵化,幾乎沒有創新。
淘寶這些年的創新,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千人千面大幅提高點選率和轉化率,這是直接提高買賣雙方的體驗度的。京東這點就做的很差勁,或者還沒意識到嚴重性,跟著後面學也沒學成。淘寶的淘寶客、直通車這兩個工具,不知道引入了多少站外的流量,還建立了淘寶客的生態,反觀京東,有幾人知道京東的相關工具?
坦白講,京東重資產輕平臺的經營思路,還真不是淘寶的對手,也不是網際網路的玩法,只不過是將傳統商超搬到網上而已,能活下來已經不錯了,想超過淘寶的規模,簡直是奢望。有人說京東的自營快遞快,這也是相對的。這部分快是有條件的:
1.標準件,例如手機、電腦之類的。
2.入京東的倉庫。
3.收件人在大中城市,離京東倉庫近。
滿足上面三個條件可以次日達,甚至當日達。
然而,滿足上面三個條件的訂單,淘寶天貓的商家也能做到次日達或當日達。淘寶天貓的商家也可以在當地城市入菜鳥倉,由菜鳥安排發貨,也是可以當日或次日達的。這並不是什麼難處,只不過是成本問題。所以你會發現,京東或天貓入倉的產品,一般價格普遍高一點,這是因為要加入快遞和入倉成本,客單價低的根本沒有競爭力,客單價高一些的加一些運費估計也沒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