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文化佈道官王建和,在一次演講中說:“時代已經變了,無論是管理90後,還是讓90後做高層,一定要給他們發3份薪水:
第1份是財富薪水,讓他們能掙到錢;第2份是成長薪水,讓他們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和幸福;第3份是價值理念薪水,讓他們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朋友說,聽上去一點也不像是工作,而像學校,並且是一所好大學,既能讓人學到知識,獲得安身立命的資本,還教你怎麼做人,幫你找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一個好公司就應該是一所好的職場大學。
2020年,不平凡的求職季,什麼樣的公司才是好公司?這3個標準推薦參考。
遠離談“薪”色變的老闆我們已經預設在職場,30歲前把能力提升放在第一位,不要總談錢,而要多談夢想和努力。
談錢俗,但不談錢更俗。
進入500強後我和HR成了好朋友,她私下和我說:
“其實你的工資可以再高點的,但HR會把你上家公司的工資作為參考,即使你面試表現很好,普通的新入職員工,工資不會比你上家高多少。”
先不說人到中年,會面臨的車貸、房貸、孩子上學、老人贍養等經濟重擔,很多時候金錢成了衡量一個人能力的外在標準。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公司面試都會問,你上家公司工資多少的原因。
羅永浩2小時直播狂賺1.1個億,很多粉絲對他“這種賣藝行為”很失望,也有人力挺他:
老羅做手機失敗,欠債幾個億,賺錢還債,放下面子賺錢,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體面。
羅振宇在演講中也曾大膽直言:“我只服務於願意為我花錢的人,對於不為我花錢的人,對不起,我不關心你。”
當然,錢只是一種外在的衡量標準,和堅持夢想、人文情懷並不衝突,能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種幸運,從這件事中獲得既得利益,讓家人過上舒服的日子,更是錦上添花。
阿里巴巴新員工入職,管理者首要任務就是幫助他快速建立自信,而自信的兩個底層條件,一是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二就是讓新員工掙到錢,並且還把這兩項掛在管理者的考核中,如果管理者做不到,就會受到降級或開除的懲罰。
除了大家熟知的阿里集體婚禮,離職員工被邀請參加年會,馬雲和彭蕾親自接待外,阿里員工父母每天都可以免費體檢,孩子也都有免費保險,工作滿5年的員工,還可以得到1枚定製鉑金鑽戒,有些員工會拿著它去求婚。
我想,這也是馬雲能自信說出“認真生活,快樂工作”的底氣吧。
有些老闆一談起未來的規劃滿眼放光,充滿激情,但員工一提到漲薪,他就面漏不悅,甚至心生怨恨。
朋友簡的上一家公司老闆就是那樣,並且在她離開之前,專案提成也沒有按規定發給他,原因是公司還沒有收到尾款,問了幾個已經離職的同事,原來好幾個離職的銷售,都沒有收到應得的專案提成。
為夢想短時間內沒有收益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夢想為幌子,無限侵佔你的時間資源。除了一些特殊職業收益會滯後外,大部分的工作情懷和賺錢真的兩不誤。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牛逼的公司是通過剋扣員工、省吃儉用發家致富的。在完善的人才機制中,“富養”員工,就是為企業的未來做貢獻。
好公司都會為你的個人發展考慮前阿里巴巴執行董事衛哲曾說,阿里巴巴唯一的產品,就是幹部。
滴滴CEO程維、美團COO幹嘉偉、福斯點評COO呂廣渝、趕集網COO陳國環、去哪兒網COO張強等等,都是從阿里鐵軍營走出來的。說阿里巴巴是個職場幹部大學,一點也不為過。
優秀人才和快速發展的公司是互相成就的,最好的關係是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樣適用於個人與公司的關係。
阿里巴巴有個人才培養的百年大計,他們從意願和能力維度,將員工劃分為高能高願、高能低願、低能高願、低能低願4個象限,不同象限內員工的優勢和特點不相同,所以培養的方式也有所差異。
人才衡量四象限
人才4象限輔助工具也能檢測人才與公司的契合度,人才培養也講究一拍即合,公司會全力以赴的幫助員工成長,但如果員工自我意願值低,人才培養計劃就宣告結束。
前文提到的簡,離職前應得但沒有得到的專案提成,差不多比一個月的工資還多,但她和其他已離職員工都選擇放棄爭取。
原因是老闆雖然在錢上摳門,但在培養他們的選擇和做法上很可取,每週抽取固定時間集體學習,幫助他們在專業能力上的提升,找到個人優勢並向著個人品牌的方向打造。
當然,這裡不是鼓勵企業老闆們在管理上,拆了東牆補西牆。絕好的公司可遇不可求,絕差的公司往往撐不了幾年,大多可能處在灰色階段,就像簡的前老闆一樣。
所以進入一家公司前,你要想清楚你要的是什麼,你能承受什麼,承受度有多高。
體驗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在阿里巴巴對員工的要求中,有一條格外醒目:每人每年要做3小時公益。
我們按阿里巴巴10萬員工算,那麼每年就有30萬小時的公益時間,相當於12500天,約34年的時間,並且有些員工會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做。
單從線性思維思考,這就是一大筆的公益賬,如果從非線性角度思考,受到過幫助的人,也會去幫助別人,那麼每人每年做3小時公益的小舉動,將會給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積極複利效應。
樑寧老師提到過一個詞,叫系統正義,也就是組織的善惡,善既能夠容納別人的利益,同時也能帶動系統進步。
阿里的公益基因,也許從一開始就注入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條企業文化,全國人民都幫忙記住了。
張勇上任新一屆阿里巴巴CEO前,因為醉心工作就一直住在酒店,有人問馬雲:“張勇當上CEO,是不是連家都回不了了?”
馬雲坦言,當阿里巴巴CEO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他處理的不僅僅是商業問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強大的使命,阿里人是真把使命當使命看的,會考慮很多其他公司不太思考的問題,當這個董事長真的是睡不著覺的。
公司老闆的格局,體現在日常的決策中,最終也會通過企業文化,去影響他的員工、合作伙伴和客戶。
記得在一個500強企業的內部培訓會上,培訓師突然問,你們的企業文化是什麼?下面一片安靜,從他們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不是企業文化太多無法用一句話總結,而是在腦中就沒搜尋到相關資訊。
沒過多久,網上就曝出公司惡意裁員,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發表道歉宣告。
企業文化不應該只是創始人的口頭禪,或牆上的標語,而要通過完善透明的制度,讓員工切身感受到它傳達的使命感。
馬雲在阿里巴巴20週年年會上說,阿里的未來,不是要證明能賺102年的錢,而是要證明願意擔當102年的責任。
也只有擔當起真正的重要的問題,阿里巴巴才能走102年。
末流公司只想割韭菜,賺快錢;
二流公司強商業能力,混行業;
一流公司強整合能力,看未來;
頂流公司強社會擔當,講良善。
職場即是人生的修煉場從大學畢業24歲進入職場,至65歲退休離開職場,人生有40年左右的時間是在職場中度過的,有的人甚至人生的一多半時間都在職場度過。
無論哪家公司,都是因為人的存在和行為才有價值和意義。
選擇哪所職場大學,學習什麼專業能力,跟隨什麼樣的領導,或是領導什麼樣的學生,你選擇的環境反過來又會塑造你。
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職場這個修煉場中,自己還是有很大的能動性的,所以每個職場階段都值得你認真去過。
稻盛和夫說,職場即道場,工作即修行。
2020年,對個人或公司企業,註定都是動盪的一年。願你能遠離爛公司,配得上好公司,和公司一起進步變頂流。
-
1 #
-
2 #
是不是把原來的一份拆成三份發?如果是,涉嫌偷稅漏稅以及社保詐騙
-
3 #
中國也就那幾萬人安逸,剩下的十幾億人都沒保證,特別是農民工,一直都是那句話中國這些首富什麼時候能讓農民富起來那才是中國正真強大的時候。
-
4 #
是養了讓他們再也出不去
放下面子賺錢,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