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都是天意,擁有都是幸運;
世界上有一千種等待,最好的那種叫做未來可期。
------宮崎駿
思維一:用資料說話,而不是拍腦袋你是不是在工作中特別反感這種型別的領導?
什麼事情一拍腦袋就做了決定,根本就沒有科學和依據。
手下的人忙得一團糟,累成狗,卻結果慘淡。最後,還需要過來背鍋。
比背鍋更慘的是,遇到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在一一頭霧水中開始,一頭霧水中結束。不但沒有任何學習和成長,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但是,這種思維和工作方式很難再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站住腳。
網際網路企業一直推崇增長駭客。而增長駭客的第一條法則就是;用資料說話,而不是拍腦袋。沒有資料支撐的工作內容,用測試的方法去摸索,而不是拍腦袋。
思維二: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樣一篇文章。
同樣一份銷售資料。
有的領導關注的是總額,毛利率,淨利率,成本。整個市場該領域的市場規模是多少?在如此大的市場規模中,他們該獲取多少個市場?如果要獲取這麼多市場,應該給每一個員工多少市場銷售額度。
有的領導關注的是哪一款產品賣的最好?哪一款產品賣的最差?為什麼這款產品賣的比較好?買這款產品的使用者有沒有相同的特徵和習慣?針對這些特徵和習慣,下一代產品該如何設計?透過這些最佳化之後,總額能夠增加多少,毛利率能夠增加多少,淨利率能夠增加多少。
個人及實體行業更喜歡第一種思維;網際網路行業更喜歡第二種思維。
很明顯的第一種思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二種思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把第一種指標被稱為虛榮指標,第二種指標被稱為可執行指標。更喜歡透過這些指標進行最佳化產品、市場和服務,增強產品、市場和服務的競爭力,加快企業的快速成長。
思維三,如何看待刷爆朋友圈?針對於真正的外行人可能是一頭霧水,根本就沒有相關的思路和邏輯。
但是在真正的網際網路行業,絕對不會這樣看待問題和分析?
但這明顯都是行外人的思路,不符合工作過程中的真實情況。
真正的思路是:
如何保證這8個好友的1000為好友都有20%的轉化呢?
這樣就有了一些網際網路思維,但是,也很難服眾。因為缺乏可操作性,畢竟我們沒辦法保證,我那8個好友轉化率與我的轉化率是相同的。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把8個好友變成18個、28個,獎品更好,中獎機率更高來解決?
思維四,從來不追求完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我們身邊從來不乏這樣的言論:
為了更好地開啟市場,一定要把產品做得盡善盡美。不能讓產品失了分,一旦產品在客戶心目中有了一個定位,以後就很難改變。
為了設計出完美的產品,我們是拖了又拖,改了又改。直到最後,其它品牌搶佔了大量市場,我們的產品還沒有打造出來。
然後,匆匆忙忙有了第一款產品,匆匆忙忙上線,匆匆忙忙開發市場。整個公司從設計到銷售,抱怨重重。
在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他們想推出一款產品?直接可以快速做出來,做一個最小化可行產品測試。
比如我是電商企業,那我可以先在一個小鎮上推廣。如果一個小鎮不夠,那就增加到3個-5個。如果在這些小鎮上有推廣的可行性,那麼再不斷最佳化產品,不斷擴大市場。
比如Facebook、小黃車,最開始的市場都是在大學裡面。1號店(被京東收購)最開始的市場在上海。比如最初的小米的研發人員每隔兩個小時,就會去米粉論壇檢視使用者提出的問題,制定最佳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