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華為被美國加入實體名單以來,華為位於美國的33家核心供應商集體斷供,偉創力甚至還私自扣押了華為數億元的物資,但這些並沒有擊垮華為,反而激發了華為的鬥志,原來只能默默無聞的備胎計劃紛紛上馬,自研晶片、推出鴻蒙系統、釋出HMS、替換美國供應商,華為硬是從重重圍堵中衝了出來。
從最近的訊息來看,在硬體方面華為已經可以完全不用美國的元器件,在軟體方面華為推出了自己的HMS以代替谷歌的GMS。雖然硬體方面不足為慮,但是華為海外手機的銷量還是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主要原因還是因為HMS現在並不完善,而且國外使用者非常依賴谷歌的GMS,在沒有GMS支援的情況下,華為海外直接損失將達到100億美元以上。
在作業系統方面,華為雖然推出了自己的鴻蒙作業系統,但是隻在電視上得到應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完整的生態,沒有生態支援的手機系統和非智慧手機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只能打打電話,發發資訊。鴻蒙系統需要等待一個時機,在生態已經可以支撐起使用者的需求時,就是鴻蒙系統正式釋出之時。
生態的完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沒有完整生態的作業系統註定是無法存活的。在之前也有廠商推出了自己的作業系統,像三星的Tizen OS和諾基亞的MeeGo,都最終不了了之。為進一步完善生態系統,華為拿出10億美元鼓勵開發者加入HMS的生態建設,目前全球以招募到130萬開發者,接入HMS Core的應用超過5.5萬款,華為HMS服務已經遍佈全球170多個國家,月活使用者也已經超過4億。華為最新版的EMUI已經不再整合谷歌的GMS,而且在EMUI10的更新中,華為已將鴻蒙系統的微核心和分散式架構加入其中,待到生態成熟時,就可直接替換掉安卓。
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系統的變革時間點,安卓由於其龐大的內部系統已不適應現在基於全場景的應用,包括谷歌在內都在研發下一代作業系統,這對鴻蒙系統來說是一個機遇,鴻蒙系統微核心和分散式架構的特點可以快速的佈置在不同的場景中,只需要針對不同的場景推出對應的補丁包,不需要對底層進行改造。不論是替換掉谷歌的GMS,還是對安卓底層的改動,這些都是在為鴻蒙系統做準備,現在的EMUI雖然還是安卓系統,但它會逐步的鴻蒙化,在軟體生態無法得到保障之前,會始終以這種形式出現。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希望華為可以早日邁出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