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優秀的人和事似乎都被放大了,如上海傳染病專家 張文巨集,平時功底很厚,在防疫領域做的很紮實,目前在網上那是被全民熱捧。但也能看到非常多平時就做的不到位的事兒更是被無限放大,大到無處躲避。不得不感嘆一下,疫情就像是照妖鏡(好想哪裡不爽照哪裡…),基本功是否紮實,照一照基本就能現原形。
今天,我們來聊聊想讓線上培訓能達到預期效果,會面對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背後的本質是什麼?據我的經驗,解決了這些主要問題,培訓品質至少能評80分,剩下20分如何做,請期待一下後續的文章。
最近很多公司和學校不得不改線下培訓為線上培訓,效果自然是不用說,大多都很慘。總的來說慘的裡面存在兩種情況:
一種是同樣的培訓線上下本就做的不夠紮實,放線上就好似罩了一個照妖鏡,很多問題都顯現出來了;另一種是把線上培訓當成網紅直播一樣,是個課就往線上放,只要我肚子裡有貨,期待著把貨推出去了,聽課的學員好像就都能理解似得;以上兩種情況都只能得到一種培訓結果:聽天由命!其形式基本與播新聞是類似的,但是寫新聞的編輯可是學過傳播學的,一聽就知道短短的新聞要讓觀眾感興絕對不簡單。但讓學員連著看一天,甚至幾天的新聞,我想還是會比較難受的。
線上培訓會遇到的問題最近和不少朋友和客戶都在討論線上培訓怎麼做,大家對線上培訓的效果多多少少都持有懷疑的態度,但基本都是主觀感覺或一些外在可見現象的擔心,很難能說出效果不好的本質問題是什麼。
通過我的觀察,發現很多效果差的培訓基本都會存在以下的問題:
對培訓有不切實際期望這幾年我在IT領域做人才賦能,包括初,中級人員軟體開發能力培養,高階人員的軟體架構設計,以及敏捷,DevOps等相關理念和實踐的培訓。大部分培訓的參與者和組織方都認為通過2天,甚至1天的培訓,學員應該學會… 能在工作中…等,我通常會直接告訴對方,短短几天的線上培訓不能讓學員會什麼,其實原因有很多,大家可以回憶下自己參加過的培訓,有哪一項技能是你在培訓中學會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兩個原因是 :
時間太短,練習量不夠;脫離真實場景,精心設計的培訓,距離在實際中應用還存在一段爬坡上坎,掉坑裡的過程。學員學習時不專心,同時做了其它事兒這裡面存在很多中情況,學員不專心不一定是學員的態度問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授課過程無法吸引他,或者是在處理緊急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們很難隔著螢幕發現他是否在認真跟課。
學員聽了很多道理,眼睛會了,手不會這個是很多培訓的通病,幾百頁的PPT,都可以寫成書了。紙上談兵終覺淺,沒有給學員充足的練習機會,即時再豐富,前沿的內容,也很難幫助學員落地。雖然我相信很多培訓是能給學員啟發的,甚至醍醐灌頂的觀點,但依然是一件投入產出比很低的事兒。
老師講了很多自己體系化內容,但不知道學員是否理解這個也是一個我可以舉出無數案例的問題,我不否認老師的知識體系很棒,但往往在培訓的時候很自然的就帶上了專家的帽子,再加上對著螢幕講,基本就進入了錄音模式。現實中我把這叫做自嗨,自己感覺講的行雲流水,學員連問題都還提不出來…
學員不敢提問這是對於大多數學員都存在的問題,怕犯錯,怕出醜,但是一旦發現大家都和自己一樣存在困惑,便也就不會不敢了。
老師問的問題 = 沒有問問題很多培訓中,老師的提問完全遵循以下的套路: 大家有沒有問題?大家理解了嗎?…. 這種提問本身屬於封閉式問題,用對了場景還是不錯的,但我觀察到的是一天的培訓,每個主題完了,就會照此問一下。而且現場大多數情況是無人應答,很快就進入下一個主題。
老師丟擲了很多新概念,感覺自己更暈了一些培訓中,老師為了講明白一個概念,用了更多學員不知道的名詞,此時學員基本是問題都不知道改如何提。當然有時遇到比較較真的學員,會直接站起來說:“老師你能給我說說這個概念是什麼嗎? 剛你講了那麼久,我完全聽不懂”。這種尷尬的場面一旦出現,這次的培訓很可能就廢了。
從眾效應,導致學員隱瞞真實反饋線簡單介紹下”阿希從眾實驗“:6個志願者,5個托兒。畫有一條線的卡片,讓志願者判斷它另一張卡片上的三條線的哪一條等長。這5有個托兒故意異口同聲的說出錯誤答案,於是許多志願者開始迷惑,最後的結果是,75%的志願者被帶偏,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錯誤判斷。應該能差到我想表達什麼了吧? 當老師說:“聽懂了的同學請舉手”,只要有一部分人快速舉手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所有人都舉手了(假設一個培訓班的人數在30人左右)
問題的本質從上面的問題和現象來分析,排除第一個僅僅只需要勇氣來面對。其它的問題從本質上來看基本可以歸為:
老師缺乏學員視角學員注意力難以管理學員與老師雙向反饋缺失或延遲學員練得太少,聽得太多從這幾個問題的本質出發,我們再來看看線上培訓會遇到的問題其實與線下培訓是一樣的,但是資訊傳遞的通道改變了,學員與老師,學員與學員都沒法面對面及時溝通互動,所以也加大了注意力管理和反饋獲取的難度。再給出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一起看看學員是如何學習的?
學員是如何學習的?學員學習的過程
從上圖的學習環來看,學員無論學習什麼知識,都會有一個興趣或動力推著他開始學習;接著便會開始找各種資料書籍;然後按自己的理解去加工處理這些知識,初步消化;再接著思考總結,形成自己能夠理解的概念或得出結論;最後就是躍躍欲試的想付諸實踐和嘗試。
下圖,針對學員學習過程的五個關鍵節點,我們都應該設計對應的教學步驟,在培訓中幫助學員儘可能多的完成學習的閉環,建立起未來在實際場景中去落地的臺階。(其中推動實踐發生,更多指培訓中的學員練習)
針對學員學習過程的五個關鍵節點,應該設計對應的教學步驟
基於如上的思考,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個假設?只要學員能流暢的完成一個個學習環,那麼就能夠理解培訓課中所傳達的知識或實踐,並能獲得後續自己去持續學習和嘗試的基礎。答案是不一定,但是從單個環的角度出發,是沒問題的。因為一旦設計多個環,就會涉及到學員連續性學習設計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去構建“流”式的學習/練習過程(期待下後續的文章吧)。
線上授課的關鍵原則前面鋪墊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點已經告訴大家了,如果理解了問題,知道了做線上培訓所面臨的未知是什麼,辦法應該會有很多,我在這裡給一個我最喜歡的方式,很簡單幾個字:練習驅動教學。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讓學員通過做中學的方式,逐步把未知的知識轉化為自己腦中有畫面感的概念/實踐/技能,並持續通過練習來唄強化和增量的拓展。
針對咱們要解決的培訓問題的本質,希望以下我總結的原則能夠給你帶來啟發
線上培訓適用9原則:
經過考驗的工具:多人視訊軟體(通話品質,多個房間,桌面分享(屏上做標記),錄屏),多人協作軟體(實施畫圖,寫字),keynoye/ppt(展示提前準備的內容,簡單圖形畫圖)創造學習阻力:讓學員經歷躺坑 → 獨立思考/理解-> 解決問題 → 實驗-> 總結 的過程,自己的出結論小步教學,控制變數單一:當教授/學員練習某一知識時,確保不會有其它新的概念和知識出現在這個過程中場景遷移:演示一個場景,讓學員練習另外一個場景防止自嗨行為:與學員能學什麼相比,自己要講什麼一點兒也不重要創造學員即時反饋:不要灌輸,要時刻知道學員學的如何,有什麼問題,才能針對性的進行適應性教學防止從眾效應:設定階段性的 具體的問題,真實反應學員狀態實時評估: 評估不一定需要試卷,精心設計的問題和小調查,都是評估當前學員學習情況的好辦法,不要蒙著眼睛教學速度分層: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的量和速度需要區分:專用工具、技術、概念和原則 - 此層知識的迭代速度很快,幫助學員理解, 能上手應用即可;技能和態度 - 此層變化速度較慢,一般是一些底層的基本能力,助學員鍛鍊肌肉記憶 ,形成條件反射 ;基礎結構(文化,核心價值觀&人格特質)- 此層基本不變,主要是設計一個人底層的 思考框架 認知方法 做事風格,很難通過短期培訓獲得,需要考慮大環境的影響;最後愛因斯坦如是說道:“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能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室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當然我的觀點,可能離科學的真正進步還差很遠,但也期望能促進行業的進步,知識消費的時代,隨處可見的知識平臺都正在變成各種知識搜尋引擎,泛泛而談的知識培訓,只能是廣撒網,難以深入。我期望它們能夠讓學員具備開始實踐的屬性,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給方法,聊細節,並推動學員持續學習和落地。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分享非IT技術類的觀點,文章的9個原則,每一個都可以展開來說,如果你覺得有幫助,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