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十年前國內曾經有過 一股手機熱,那個時候幾乎是個企業就想進入手機市場,企圖都想要在這個即將起飛的市場上分一杯羹,但是事實證明,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組裝加工實際上也沒那麼容易,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國內手機行業身下來的幾家要麼就是華為或者是“OV”這樣的通訊行業老兵要麼就是小米這樣極其有恆心也極其有能力的新興企業。

就在前兩天,市場突然傳言小米要進軍汽車市場,相關的新聞傳得有鼻子有眼,小米股價也隨之大漲,然而就在2月21日晚間,小米卻突然在港交所釋出公告,宣佈“集團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集團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這也就意味著小米正式為進入汽車領域這個新聞闢謠。

事實上,即便小米闢謠了,我們也知道小米動過進入汽車圈的心思,並且其實動過這個心思的知名企業也不止一家,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曾經想要進入汽車圈但到目前都沒有下文的知名企業。

尋找代工不力的蘋果

你要問蘋果為什麼要造車?其實這裡面的“功勞”多半要屬特斯拉的。靠著iphone這一款產品,蘋果走向了成為“科技巨無霸”的道路,現如今在電子科技領域的各個方面,蘋果都有著相當的話語權。然而就如同小米一樣,蘋果和汽車中間其實還有很遠的距離。

然而特斯拉的成功刺激到了蘋果,同樣都是矽谷的科技企業,特斯拉的電動車可以如此成功,以至於現在其電動車已經暢銷全球,而特斯拉的股價也一路飛漲。而位元斯拉成立早得多的蘋果沒有理由在科技實力上比不上特斯拉,另一方面,汽車的利潤又要比電子產品大得多,那為什麼我們蘋果不進入這個市場來分一杯羹呢。

和特斯拉全盤自有化不同,蘋果做電子產品的時候採用的就是代工路線,說白了就是自己把產品研發好了,然後找一個企業代為生產。在電子產品領域這當然沒有問題,因為整個行業幾乎都是這麼幹的,但是到了汽車行業,再去找代工就不容易了,畢竟在汽車行業,幾乎每一家現存的企業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品牌和工廠,例如此前蘋果談了很久的現代企業集團,雖然這些年韓系車在國內的情況不太好,但是現代起亞在美國市場上賣得還是很不錯的,品牌知名度也很高,這樣的企業自然接受不了蘋果提出的極為嚴苛的代工要求,雙方的談判也就不歡而散了。

此後不久,蘋果又與日產進行了交流,但是很明顯,日產也不願意淪為蘋果的代工廠,日產運營長古普塔(Ashwani Gupta)還公開表示日產不會改變本身製造車輛的方式,還強調所有設計、開發、生產車輛都會以日產的品牌名稱進行。這幾乎就在臺面上把蘋果給堵死了。

事實上,此時的蘋果如果用同樣的條件去找其他知名汽車企業談代工,最後的結果幾乎也大差不差。當然,蘋果如果真的造車並非沒有這個技術實力,只是造車的門檻實在是比大家想象的還要高,暫時看來,蘋果離造車的下一步還有很遠的距離。

被電池開發費用嚇跑的戴森

另外一個和蘋果一樣有格調同時也想進入造車領域的知名企業就是戴森了,前幾年戴森在吹風機領域和吸塵器領域的大顯神威不可謂不厲害,一款3000元的吹風機突破了廣大男同胞對於吹風機價值的認知,但是另一邊,那些女朋友或者老婆真的買了戴森吹風機的男同胞們在用著另一半的吹風機的時候又不由自主的暗誇“真香”。而戴森吸塵器也成為了當下都市小資們的標配,簡約的造型和強大的功能性也讓其成為了市場領導者。

事實上,戴森集團在造車這條路上走得要比蘋果遠得多,蘋果還只是在尋找代工廠的時候,戴森就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始研發電動車了。然而到2019年底的時候,戴森就已經正式宣佈放棄造車專案,理由是“看不到商業上的可行性”。

這麼說起來多少有些虛無縹緲,但是後來戴森集團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直接告訴了我們答案,理由就是電池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他說電池技術和電池冷卻技術要比內燃機貴出許多。甚至有報道稱戴森如果真的把車造出來了的話,每輛車要賣18.4萬美元才能實現盈虧平衡,這簡直是個天價,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為一個汽車新興品牌的首款車花這麼多錢買單。這也是為什麼戴森在已經投入了6.1億美元研發之後還是要堅決放棄掉造車專案。

鼓搗自動駕駛多年的百度

和蘋果以及戴森不同,國內的科技企業百度在造車這個問題上走了另外一條路數——先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其實當下幾乎人人都知道,自動駕駛技術是汽車行業的未來,無論是傳統的造車巨頭還是造車新勢力無不在自動駕駛技術上下大力氣研發。而在他們當中,卻有一個和造車原本沒有什麼關係的科技企業走到了前面,它就是百度。

前幾年提到國內的科技巨頭,大家還會說BAT,然而這些年我們再看卻只剩下了騰訊和阿里兩家瘋狂對線,百度似乎逐漸消沉了下去,然而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卻已經佈局多年。2015年,百度成立了自動駕駛事業部,而從2017年開始,在每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Apollo自動駕駛技術都是主角。在過去的2020年,百度自動駕駛已經逐步商業化,現在在包括北京和重慶在內的多個城市,我們在百度地圖APP上就可以打到無人車。

百度研發自動駕駛當然也有其先天優勢在裡面,這個先天優勢就在於百度地圖,基本上當下只要是國內正在被使用的智慧手機,裡面都會安裝百度地圖或者是高德地圖,換句話來說,百度地圖有著非常大的市場佔有率。而從L3級自動駕駛開始,對於高精地圖的依賴就會越來越高,當下的高精地圖都是在普通地圖中增加資料,如果你連普通地圖製作許可證都拿不到的話那自然就不用指望拿到高精地圖製作許可證了。而當下在國內拿到整包高精地圖製作許可證的只有百度地圖、高德地圖以及四圖維新,從這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百度在研發自動駕駛方面的先天優勢。

當然百度並沒有止步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最終制造整車才是百度的目標,就在本文寫作的當天(2021年2月22日),百度宣佈前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夏一平出任新成立的百度造車公司的CEO,而夏一平原本就有在菲亞特克萊斯勒和福特集團的任職經驗。此前李彥宏還表示在三年之內將推出第一款車型,至於百度的車能不能造出來我們就還要拭目以待了。

酒喝得有點多的五糧液

說完了想要進軍汽車圈的幾家科技企業,我們再來聊個有點意思的故事吧,那就是五糧液的“汽車夢”。大概只要是中國人就沒有不知道五糧液這個牌子的了吧,除了茅臺之外,國內的白酒行當就數五糧液排得上號了。

也許是賣酒太賺錢了,也許是在酒桌上吹下了什麼牛,五糧液對於汽車行業一直都有著嚮往和憧憬,在2018年年初的時候,五糧液以24.94億元的價格接手了奇瑞旗下凱翼汽車51%的股份,成為了凱翼汽車的第一大股東,而奇瑞汽車則繼續持有凱翼汽車49%的股份。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看到五糧液或者是凱翼汽車有什麼震驚業界的“重大動作”。

事實上,五糧液對於汽車領域從很早前就有了深深的嚮往,早在2006年的時候,五糧液就曾經收購了華晨汽車旗下的新晨動力46.5%的股份進而進軍汽車發動機製造業,然而到了2011年,這些股份又被華晨再次收購。看起來,五糧液和汽車圈實在是沒什麼緣分,還是回去賣酒來得更舒服一點,畢竟相比無人駕駛什麼的高科技,“酒後駕駛”聽起來可不是什麼美妙的事情。

總結

汽車行業從來都是一個高壁壘也高利潤的行業,正是因為高利潤,才有那麼多的圈外企業想要進來,但是因為高壁壘,很多我們所熟知的圈外知名企業都在汽車圈折戟沉沙或者出師不利。對消費者而言當然歡迎更多品牌和更多高產品力的車型出現,但是對於那些汽車圈外的知名企業而言,像小米那樣多考慮考慮再決定要不要進來才是正道。

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水基清洗技術應用與5G電子產品清洗的必要性探討|合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