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是透過資訊感測器,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實現“萬物相連”的網路。
聽起來有些抽象對嗎?就拿生活裡的應用場景來舉例吧。
比方說,能根據你的體能和情緒,為你調製特殊口味的咖啡機;能追蹤你的行程,在你回家前,預先調好室內溫度的恆溫器;還有能為糖尿病人實時監測血糖的醫療儀器——像這樣的新產品、新服務,展示了物聯網巨大的想象空間。
為什麼要先提到物聯網?
因為在我看來,物聯網正在掀起一場技術革命,就像工業革命、資訊革命一樣,它將會帶來生產力、生產關係的一系列變革,任何人、任何企業,可能都逃不開這場變革的影響。
換句話說,談論未來的商業問題,離不開物聯網這個大背景,這也是我給你講這門課的出發點。
怎麼看待物聯網的影響呢?
首先,物聯網意味著全新的市場機遇。
你看,像亞馬遜、谷歌和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都在積極研發語音助手、可穿戴醫療裝置,提前搶佔智慧家居、智慧醫療的新賽道;在無人駕駛領域,誕生了一批初創科技公司,拼命鼓吹這個行業的前景;就連梅西百貨這樣的傳統零售商,也在試水物聯網技術,它們透過感測器,向特定的使用者群傳送折扣資訊,以此提升推廣效率。
但是別忘了,在機遇之外,還有前所未有的挑戰。
比如,在物聯網時代,市場需求可能是瞬息萬變的,那麼,你的商業模式還能不能成立?
你的產品會不會很快落伍?你的技術研發跟不跟得上?這些挑戰,都會比以往來得更嚴峻。
在我看來,企業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在物聯網時代,將會重新改寫。這意味著:
你的產品該賣多少錢?
怎麼保持品牌忠誠度?
你的新品應該什麼時候釋出?
你要怎麼說服使用者來消費?
這些市場營銷領域的問題,在物聯網時代,將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光靠以往的經驗,很難作出判斷。
可口可樂的故事
這個案例,來自一個非常知名的公司——可口可樂。
這個案例,我和我的同事在哈佛商學院講了快20年,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對它萌生新的見解,每一屆學生,也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啟發,而且據我所知,在世界各地,有超過一百家商學院都在課堂上分享過這個案例。
這個案例好在哪裡呢?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內容:
1999年秋天,可口可樂當時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名叫道格拉斯·依維斯特,他在接受一家巴西新聞雜誌採訪時,透露公司正在研發一種新型的互動式售賣機。
它配備了感測器,能監測周圍的溫度,並自動調節可樂的價格,比方說,天氣一熱,它會自動把可樂賣得更貴——這在當時的飲料零售市場,是一個絕對的創新。
但是,文章的結尾,引用了百事可樂發言人的一段話:“我們相信,在炎熱的天氣裡提價的機器,是在剝削消費者……百事也專注於創新,但我們的目標是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飲料,而不是更困難。”
這段赤裸裸的批評一出來,輿論譁然,其他媒體紛紛跟進,對可口可樂口誅筆伐。
可口可樂只能發了篇公關稿,宣佈收回依維斯特的話,還解釋說,這個互動式售賣機只是一款測試產品,公司根本沒打算讓它走出實驗室。
以上只是這個案例的梗概,我給你準備了詳細的案例文稿,希望你在開始深入學習之前,能先認真閱讀這個案例,並且帶著這樣幾個問題來思考:
為什麼機票能在旺季漲價,可口可樂就不行?
作為CEO,依維斯特考慮這個創新專案時,忽略了什麼?
他在跟媒體談論這件事時,做錯了什麼?
如果這款售賣機當時真的投入使用了,結果會怎樣?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之一,可口可樂要推出一個創新專案,為什麼這麼難?
作為一個企業的創始人或者管理者,這個故事,對你看待創新,又有什麼樣的啟示?
你發現了沒有?一旦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你就會感覺到,這個20年前的故事,層次其實特別豐富,很多現實的商業問題,都能從中找到線索——這個案例的妙處,就在這裡。
我跟你分享這個案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可口可樂的這款互動式售賣機,本質上,就是物聯網在商用場景中的一次落地。它遭遇的所有困境,對於正在迎接物聯網時代的我們來說,都具有代表性,類似的難題在20年後的今天,甚至在未來20年,仍然會持續存在。
想想那些正在研發柔性屏、VR眼鏡和5G技術的科技公司,它們面臨的挑戰,一點也不比當年的可口可樂小。
我相信,以這個案例為出發點,去探討物聯網帶來的多重挑戰,對於當下的企業來說,很有借鑑意義,至少,能儘量避免重蹈可口可樂的覆轍。
把案例想象成舞臺
好了,現在你掌握了可口可樂案例的主要內容,也明確了我們這門課的學習目標,接下來,我們怎麼展開具體的分析和探討呢?
我希望你把這個案例,想象成一個舞臺,它是我們思考商業問題的起點。我在這一講開頭提出的四件事:動態定價、品牌重塑、產品釋出時機、營銷方案,將依次登場:
首先,我會帶你來分析動態定價問題。
在我看來,可口可樂這個案例的核心問題,就是定價,特別是一種叫做動態定價的策略,也就是根據不同的客戶、不同的時間,來靈活制定價格的策略。
在物聯網時代,動態定價將越來越普遍,它能讓公司提高經營效率,獲得更高的利潤,但也很容易讓消費者覺得不可信、不合理。
那麼,企業如何在確保客戶滿意,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
其次,我不認為動態定價是可口可樂失敗的唯一原因,這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可口可樂品牌享譽全球,無論在紐約還是北京,你都能喝到味道一模一樣的可樂。這種不變的、一以貫之的體驗,是可口可樂品牌形象的核心。
但是,動態定價策略的引入,打破了可口可樂原來那種“不變的承諾”,對它品牌的核心價值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這是可口可樂當年沒考慮到的一個維度。
品牌到底意味著什麼?
創新會給品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企業怎樣重塑品牌價值,保持使用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再次,我認為,可口可樂的另一個困境,是選錯了時機。
我們都知道,對於革命性的創新來說,先發優勢確實很重要,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有機會率先獲得市場的真實反饋,透過不斷摸索,把產品打磨得越來越好,由此形成壓倒性的規模,建立穩固的品牌忠誠度。
你想想,社交網路、共享出行這些行業的老大,哪一個不是這麼來的?在日新月異的物聯網時代,搶佔先發優勢,似乎顯得更加迫切。
可問題在於,先行者也有特殊的風險,比如你的技術可能還不成熟、你的目標使用者需要很高的教育成本,甚至,整個社會還沒有做好基礎設施的準備,所以,釋出創新產品,需要綜合考慮,才能找到合適的時機。
最後,我想說說產品推廣策略的問題。
當年可口可樂的那款互動式售賣機,也許真的是一項非常棒的發明,但是,可口可樂應該怎樣向消費者介紹它,說服消費者接受它呢?這裡面大有講究。
在推廣新產品、新服務的時候,很多企業容易犯一個毛病:沉迷於自己的表達,而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我滔滔不絕,你卻無動於衷”,這種情形屢見不鮮。
其實,說清楚產品的指標、引數、效能,並不難。真正難的,是換位思考,去推敲你的產品和服務,能給使用者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和體驗……
當然,每家公司、每位管理者的特點都不一樣,所以,我提供的思考框架,只是一個參考,建議你結合自身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些你運用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結果才是最有效的財富。
可口可樂做錯了嗎?
你怎麼看可口可樂那個互動式售賣機?
我知道,你肯定不會簡單地回答“這當然是個好主意”,或者“這當然是個壞主意”。因為商業問題非常複雜,判斷一個創新的好壞,得考慮一系列的前提和變數,不應該非黑即白。
其實,在哈佛商學院的課堂上,我多次拿這個問題問過我的學生。你知道他們都是怎麼回答的嗎?
有些學生認為,這個售賣機是個好主意:
首先,它能提高公司的利潤率;
其次,如果像百事可樂這樣的競爭對手,率先推出了類似的售賣機,並且推而廣之,那可口可樂可就有落伍的風險了,所以,先動手才是對的;
再次,越是大熱天,各種飲料銷售渠道越是缺貨,但是,這種互動式售賣機因為賣得貴,買的人少,也就不太容易缺貨。這麼一來,可口可樂的忠實使用者,就能更順利地在大熱天買到可樂——這對於維護品牌忠誠度,很有好處。
另一些人的看法與此相反,他們認為:
可口可樂的使用者,尤其是那些忠實使用者,可能會認為這款售賣機的定價策略不厚道,是純粹的投機行為,他們會不會感到被背叛?
他們會不會因此轉向其他品牌?
不如讓其他公司先走一步,蹚一蹚路,自己靜觀其變,是不是更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