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那篇小米11使用報告①
不出意外引來了一些朋友的質疑
今天的使用報告我將帶來
我的使用體驗以及購買建議
希望今天的內容依然能對大家有幫助
少廢話 先看結論現階段小米11硬體實力非常全面
但系統仍是短板
是否有救請看4月份系統更新後的評測文章
適合人群:喜歡搗鼓系統的數碼愛好者、米粉
不適合人群:追求系統穩定性的普通使用者
手機拍照發燒友、其他品牌死忠粉
我眼中小米11的三個優點優秀的螢幕素質
小米11這塊採用三星E4發光材料的螢幕同時擁有2K解析度和120Hz重新整理率,並且這兩個功能可以同時開啟,2K解析度相比1080P的優勢在於畫面更清晰、細節更豐富。
而120Hz重新整理率相比傳統的60Hz屬於用過再也回不去的那種,滑動螢幕的時候,那順滑的感覺就像手指在濃稠的奶油裡滑動。當然,並不是硬體支援120Hz重新整理率的手機使用起來就能處處順滑。由於高重新整理率會帶來高功耗,各個廠家都會在系統層面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作出最佳化,有的激進有的保守,而小米屬於偏激進的型別,只在少數場景下限制重新整理率。比如說看電影時,重新整理率會調整到30Hz左右,而一旦遇到刷網頁、刷朋友圈、刷微博這類需要頻繁滑動螢幕的操作時,又會調回120Hz。基於這塊優質的螢幕,小米還提供了影片解析度增強、圖片場景最佳化、影片畫質增強和動態畫面補償等功能。
靈動的系統動畫
MIUI一直都是小米最大的賣點之一,以更新快、功能多、可玩性強著稱,但也由於廣告多而一直被人詬病。相比走成熟穩重風格的華為EMUI,MIUI無論是主題設計還是動畫特效,都顯得更年輕活潑。小米的主題商店除了字型付費外其他大多數內容都是免費的,而華為的付費專案已經從主題、字型、桌布(包括息屏和動態桌布),一直延伸到了鈴聲。當然,華為也有免費主題,只是數量和質量都不及付費主題。而小米的免費主題也付出了一些代價,那就是主題商店內總有關不掉的廣告。對我來說,系統動畫體驗的重要標準是一體性,總結起來就是“從哪兒來,回哪兒去”。這個不太容易用文字形容,我還是附上一段系統動效的GIF動畫大家自行體會吧。
此外,這次小米11的自動亮度調節也有驚喜,這個功能很聰明,該亮的時候亮,該暗的時候暗,只要光線直射,手機螢幕就會慢慢變亮,在室內把燈一關,手機就慢慢暗下來,而且調節的過程很流暢,不會像個愣頭青一樣突然亮起來或者暗下去。可能有朋友要說,這功能不是每個手機都有嗎?是的,但“有”和“好”還是不一樣。目前能做到上述體驗的,除了蘋果也沒幾家了。
舒適的綜合體驗
一部手機的綜合體驗由多個維度決定,個人覺得最容易感知的主要包括手感、流暢度、聲音振感、充電等方面。
首先說手感,為什麼我選手機的時候一定要把重量控制在200g以內,而且寬度不能太大?正是因為之前使用的華為Mate20X體型過大,幾乎所有場合都無法單手操作,即使Mate20X的邊框處理足夠圓潤,後蓋邊緣透過緩緩收窄的方式讓手機在被握持的時候不至於硌手,但依然解決不了我這個手小的人每次握持都要小心翼翼的問題。拿到小米11的時候,我就體驗到什麼叫一手掌握的感覺了,其實,大家如果經常逛手機店,應該能體驗輕薄和修長機身帶來的舒適感,這方面OPPO的Reno系列一直處在國內領先的位置(當然,輕薄的代價往往是塑膠邊框、攝像頭縮水、沒有無線充電等),小米11做不到Reno那樣極致,但也比目前大部分超重的旗艦機來得更舒適。
其次,我們說說流暢度,大家都說蘋果手機流暢,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超強的晶片效能,二是軟硬體最佳化,三是非線性動畫特效。這部分要展開說估計得專門挑一期,簡單來說就是足夠強大的硬體基礎配合優秀的視覺效果可以讓手機在使用時顯得更流暢。這點上小米11做到了,不過這個“做到”是在經歷了幾次系統更新後才完全實現的,可惜不少首次入坑小米的使用者沒有熬過第一個月就主動棄坑了,可能還有不少會從此成為米黑。
再次,說說音質和振感。當初我手上那臺華為Mate20X主打的就是影音體驗,那雙揚聲器別說在當年穩坐第一梯隊,就是放在如今的旗艦機市場上依然難逢敵手,在DXOMARK手機音質測試排行上牢牢佔據亞軍的位置。而小米11的雙揚聲器號稱有“哈曼卡頓”團隊調教的加持,我當初還調侃過小米請這個團隊來有沒有考慮過他們名字的喜感--“哈?慢!卡頓!”。儘管有品牌加持,但我聽下來感覺音質效果並沒有超越華為Mate20X,估計是由於整機的腔體設計以及聲音單元尺寸太小導致的。相比音質,更讓我覺得驚喜的是線性馬達帶來的短促清晰的振感。我們可以透過設定讓振動跟隨鈴聲節奏,也可以調整振動的幅度,說一個大家最近都在玩的東西,微信8.0版更新的“炸彈”表情,這表情放出來以後配合手機的振感,能讓效果更有趣。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音質和振感這種東西可有可無,並不影響手機的基本使用,但這些細節正是旗艦機和中端機拉開差距的地方,瞭解這些細節的目的不只是讓我們知道旗艦機貴在哪裡,更是讓我們能把花出去的錢真正“用回來”。
最後,我們再說說充電。小米11最讓我驚豔的不是55W有線充電,而是50W無線充電。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50W無線充電需要購買官方價199元的充電底座和99元的65W充電器,你沒看錯,小米11送的55W充電器不能讓無線充電功率達到50W。但目前第三方平臺上這兩樣東西經常有活動,我最終在京東花了253元搞定。無線充電相比有線的優勢其實很好理解,就是省去了插拔這個動作。另外,由於小米這款無線充底座的設計,手機可以始終呈立式的狀態,來資訊或者影片通話的時候,我只要掃一眼,按一下就行,整個過程不用拿起來,不用拔線,也不用重新插回去。
看到這裡估計有些朋友已經按捺不住
想要踩死我這個“米吹”了
彆著急
下面我要開始控訴小米11的缺點了
我眼中小米11的三個缺點系統不穩定
小米11釋出會上,MIUI12.5的介紹佔據了大量的篇幅,我一度以為這個系統版本會直接植入到小米11中,沒想到,穩定版的推送時間是在4月。也就是說,我們第一批買到小米11的使用者硬體雖然已經是新旗艦,但系統依然是老旗艦。老系統我忍了,但至少應該適配穩定了再上市吧?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小米11上最初版本的MIUI12簡直就是個黑洞,開啟相機--宕機,無線充電--重啟,聊著微信--卡機,今年1月我就是在不斷的重啟和黑屏中度過的,直到更新了3個版本的系統後這個問題才算徹底解決。相比之下,用了2年的華為Mate20X我記得宕機的次數不會超過3次。出現這個問題,我認為小米高層的決策難辭其咎。釋出會上雷軍提到,小米在2020年第四季度重回全球手機銷量排行第三的位置,或許是為了鞏固好不容易得來的銷量地位,小米一反往年春季釋出數字系列新品的慣例,提前3個月就釋出了小米11,搶首發的結果正如上面我提到的,系統最佳化不到位。
屏下指紋和機身共振
小米11更像是一個趕著上市的半成品,一些細節問題顯然是缺少調教導致的,比如屏下指紋識別不靈敏,屏下指紋識別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技術了,但不知道是供應商的問題還是軟體匹配問題,小米11上的屏下指紋識別率低的嚇人,幾乎是每3-4次識別就會失敗一次,暗光條件下尤其嚴重。還有機身共振問題,每次音樂或電影外放的時候,手機後蓋都會像按摩器一樣跟著旋律振動,聲音大一點手握著都會感覺到酥麻。
整機功耗翻車
影響手機整機功耗的主要是晶片和螢幕,而小米11正好同時踩中了這兩個雷。首先是由三星代工的首代5nm高通晶片驍龍888,經過大量數碼博主測試基本上可以判定是翻車了,尤其是面對《原神》這類大型遊戲時,驍龍888幀率不穩、發熱嚴重、耗電巨大,功耗明顯不如上代7nm製程的驍龍865。有網友對比了臺積電代工的麒麟9000和這顆驍龍888,認為應該由代工的三星來背這個功耗門的鍋。對此我保留意見,目前已經上市的驍龍888機型只有小米11和IQOO7,系統最佳化尤其是軟體適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我前面提到了小米11這次的螢幕素質非常好,但讓高素質螢幕發揮全部功力的代價就是犧牲功耗,畢竟2K、120Hz都是耗電大戶,功耗翻車也在情理之中,況且此前驍龍865機型OPPO FIND X2 pro也是因為2K+120Hz翻車的。
簡單總結一下小米11這部手機從硬體角度看並沒有太多槽點,問題主要出現在系統和軟體層面,但對於一個普通手機使用者來說,買手機並不是只買硬體,大家可能對2K屏不敏感、對50W無線快充不敏感、對系統動畫效果不敏感,但一定會對頻繁的宕機重啟和耗電發熱特別敏感。因此,我不推薦普通使用者入手小米11,除非你和我一樣是數碼愛好者,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小米透過系統更新解決上述問題。
這就是今天所有的內容
我是老蔡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