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月19日午盤,《晚點latepost》發文指出,小米確定造車,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尚未確定。據訊息人士透露,小米造車或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訊息立即在資本市場引發巨震。

小米股價直線拉昇,僅僅11分鐘小米集團股價上漲12%左右。

隨後,小米官方迴應: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更多資訊暫不予迴應。

迴應一出,股價大幅下挫,截至收盤,小米集團報30.65港元/股,上漲6.42%,公司最新市值升至7722.80億港元。

事實上,這並非小米首次被傳造車。2020年12月,小米就曾被曝將與比亞迪聯合釋出“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青悅S1,但小米方面在第一時間對該訊息進行了否認。前小米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更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小米風口與機遇

在過往十年裡,小米恰如其時地趕上了智慧手機的全生命週期,從開局到全盛、再到如今的幾近飽和,智慧手機成就了移動網際網路,也成就了小米。

據IDC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2.92億臺,同比下跌5.9%;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26億臺,同比下跌11.2%。

在經歷過2020年前三季度的“三連跌”之後,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終於在四季度迎來出貨量增長率“轉正”,但手機行業天花板已經非常明顯。

國際資料公司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的資料也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約8640萬臺,同比小幅上升0.3%。2020年全年整體出貨量約3.26億臺,同比下降11.2%。

想想雷軍目前的處境,按他的話,風口上的豬都能飛起來,這邊手機銷量增長非常有限,那邊自己投資的蔚來市值已經約等於小米,所以有什麼理由不下場呢?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不斷髮展,市場需求逐漸變得更為廣闊,新造車已經成為新一代值得抓住的風口與機遇。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 左右。這意味著,未來 5 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增量,由此也為相關產業鏈企業的估值奠定了底層基礎。

除此之外,智慧電動汽車在股市中也備受追捧。2020 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漲幅近 7 倍;去年年中上市的小鵬和理想,市值與 IPO 時相比最高漲幅達 300%。就連在 2019 年跌入谷底的蔚來,也在去年一年內最高股價漲幅 14 倍,市值一度超過小米。

對小米來說,隨著智慧手機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估值難以進一步增長,因此必然要尋找在智慧領域全新的增長點。新造車正好為這一增長點提供了不二之選。

智慧電動汽車有著全新的商業模式,新造車公司除了製造汽車靠銷售賺錢外,還參與汽車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因此得以在全環節獲得更多的價值增長,獲得更高的估值。

另外,目前國內智慧電動車產業鏈已經成熟。再加上特斯拉等行業先行者積累的相對成熟的供應與管理經驗。

這和之前小米初創之時極為相似,蘋果在中國大陸生產 iPhone 帶動中國手機產業鏈發展,特斯拉零部件國產化也促進了中國智慧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成熟。

如今加入新造車領域是絕佳的時間點。

手機是小米的今天,AIoT才是小米的未來。

AIoT也就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圍繞這一戰略,小米投資了一籮筐各種各樣的智慧硬體企業,智慧插座、智慧電視、智慧冰箱……當然還包括智慧汽車,比如蔚來、小鵬汽車。

小米投資的或者自己親自制造的智慧硬體,基本上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智慧汽車領域有點特別。

它特別大、特別複雜,以至於投點小錢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也滿足不了小米巨大的夢想。

AIoT的核心是資料,小米作為中樞,有機會收集自造或是投資的智慧硬體的使用資料。但是智慧汽車實在太大太複雜了,註定了是軟硬一體的,產業發展到今天,所有人都明白,你不能指望蔚來、小鵬汽車將來使用小米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小米的那套車聯網系統去開發無人駕駛。自然也不能指望這些汽車企業把使用者資料分享給小米。

連深耕無人駕駛技術多年的百度,都無法用阿波羅平臺完成汽車界安卓的夢想,何況在這一領域涉足未深的小米呢?

說白了,智慧汽車就是人工智慧的最大應用場景,也是物聯網的最大分支。

如果小米不親自造車,即便此前小米旗下的順為資本已經多次投資蔚來和小鵬汽車,它也只是個財務投資人而已。而當初的小弟們,現在已經長成跟小米差不多高了,假以時日,蔚來市值大幅超越小米是可以想象的。小米不可能雲淡風輕、置身事外。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小米和造車新聞扯上關係了,在此之前,小米都斬釘截鐵地予以了否認,此次小米官方的迴應態度明顯出現了變化。

1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IT與OT資料融合是企業實現智慧製造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