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9點30分,滿載著主要來自於義烏的20多萬件小商品,總貨值超29萬元的中歐班列菜鳥號,從義烏鐵路口岸駛出遠赴比利時列日,長三角區域首條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義新歐”(義烏-列日)eWTP菜鳥號正式開通,這是長三角區域首條跨境電商中歐班列。
“歐洲人熱衷網購中國!”德國《焦點》週刊近日稱,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從中國電商App如AliExpress、Joybuy、GearBest等平臺購買中國商品。在中國電商App上開店也成為中歐企業的新潮流。
在國際郵政公司今年3月公佈的“歐洲電商報告”中顯示,歐洲網民最喜歡通過移動端(38%)進行購物,2018的跨境包裹中,38%來自中國,其次是美國(15%)。與此同時,歐洲各國通過電商App購買的中國商品也在不斷增多。瑞士《商報》稱,僅瑞士2017年接收來自中國的包裹就超過1000萬個,比2015年增加了2倍多。“歐洲的低價文化也是中國電商受到青睞的原因。”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者羅多夫指出,近年來,歐洲經濟不景氣,貧富差距拉大,誕生了更多的低收入人口,這部分人尤其喜歡中國商品。即使中產及高收入階層,對“中國製造”也越來越喜歡。他們平時在App上購買中國商品,省下錢用來旅遊。
當然,在電商平臺上銷售中國商品也要注意許多問題。首先,不能賣假貨。如果被歐洲方面調查證實賣假貨,商家不僅會面臨鉅額罰單,甚至可能遭到刑事訴訟。
其次,不準偷稅漏稅。多年來,中國電商通過各種手段避開歐盟國家的高稅收,比如一些貨物通過英國海關進入歐盟,因為英國進口稅較低。不過,隨著英國脫歐,這種“優勢”恐怕會消失。同時,許多歐洲國家已提高對中國電商的徵稅。比如德國,自2019年1月起,要求亞馬遜、億貝等電商為其平臺上的網店做繳稅擔保。這些做法將提高中國電商的價格壓力。不過,由於歐洲各國稅收政策不同,中國電商仍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對策。
在營銷上,中國電商要入鄉隨俗。要特別注重節日營銷,在聖誕節、新年、復活節、情人節、母親節、夏末促銷、冬末促銷、黑色星期五等節日推出特定產品,給予折扣等。同時也可以把中國的“雙11”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