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月22日,小米前高管潘達(紅米電視公關經理),分享了一下他對幾家手機大廠的個人看法:三星遠遠比不了蘋果,體驗差距為150%;華為遠遠比不了三星,體驗差距差200%;小米遠遠比不了華為,體驗差距有50%。這番話很有意思,如果以小米為計量單位,那麼華為等於1.5個小米,蘋果等於6.25個小米。也就是說,在潘達的心中,蘋果等於4.5個華為。

潘達的看法

華為和小米哪個更好用,差距有多大,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作為小米前員工,潘達說“華為比小米強”,我們會認為這個人很謙虛。可是,當評價物件換成蘋果和華為時,潘達代表的就是業內人士。然而他做了什麼呢?丟擲一句“沒有完美的手機,只談綜合體驗”,然後就去捧一踩一了。這不是耍流氓嗎?安卓廠商最討人喜歡的一件事,就是願意做水桶機,說不比就不比了?

小米

反正筆者理解不了這個思路,也絕對得不出“蘋果等於4.5個華為”的結論。目前的iPhone主要有三大優勢:第一、作業系統閉環,能夠很好地約束APP開發者。很多人說iPhone開啟軟體快,APP要求許可權少。原因就在於iPhone只有一個安裝渠道,而這個渠道被蘋果掌控著。比如蘋果要更新IOS14了,直接跟開發者定適配期限,否則就下架。強勢如微信,也沒有跟錢過不去的理由。

蘋果

第二、有錢又特別,能打造頂級的零部件供應鏈。眾所周知,小米跟蘋果一樣,生產手機依賴外包。但是我們發現,小米經常缺貨,而蘋果卻總能把握好這個平衡。為什麼呢?首先、蘋果肯給錢,截止至2018年,蘋果的現金儲備為1.56萬億元;其次、其他廠商替代不了蘋果。比如曾為蘋果生產攝像頭模組的歐菲光,在被拉黑後,把那家子公司都賣了;最後、既然沒人能替代,那蘋果就可以培養供應商,免費提供技術。

三星

第三、經過多年積累,蘋果已經擁有頂尖的軟實力。這點在螢幕和攝像上,就體現得尤其明顯。目前主流螢幕為OLED屏,三星是這個領域的“扛把子”,也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因為三星也做手機的關係,他總是把最好的螢幕,留下來自己用。可即便如此,第三方評測機構DisplayMat,還是把最高分給了Phone11 Pro Max。攝像上就更明顯了,華為OV近幾年一直在提升畫素,可iPhone玩得還是1200萬,並做到了用手機拍電影。

華為

也正是因為這三點,我們總是願意,給庫克時代的蘋果足夠的尊重。但潘達說的是綜合體驗,這就是兩碼事了,我們同樣能數出一二三來:第一、引數上擠牙膏,比如電池容量,充電功率和螢幕重新整理率;第二、新功能總是慢安卓一拍,不敢創新,然後就抄安卓。以IOS14為例,主螢幕小部件、APP資源庫、畫中畫和來電彈窗功能,都可以在安卓機上找到。在筆者看來,大概從IOS11開始,基本上就是“互相抄襲”了。

庫克

前不久,庫克在和“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影片的過程中,就委婉承認了這件事。他說:“創新的方式不止一種,很多想法都來自中國消費者的建議”。消費者的建議從何而來?當然是用安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蘋果並不總是一視同仁,詳情見在2月17日釋出的《只許蘋果翻新,不許使用者換零件?庫克還是“負”了中國果粉》。綜上所述,蘋果確實牛,但產品各有千秋,小米的隔空充電不牛嗎?為什麼要拿別人的面子,去追自己的偶像呢?(李雙喜)

7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官宣:四月正式開始更新鴻蒙,EMUI11.1被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