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貸使用者來講,可能授權通訊錄和運營商給網貸機構這件事都不陌生吧?但是,你是否知道在授權通訊錄和運營商過程中,我們傳遞給網貸機構的資訊資料到底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傢俱體說說這個問題。
一、實名認證
網貸機構需要實名認證,來看清發出網貸申請的人之身份,究竟是不是與他所上傳的資料、提供的資訊上的身份資料相匹配。而手機號是辨別申請人身份是否真實的一項依據,若是申請人的身份資料與手機號不相匹配,那麼,被拒幾乎是無從商量的事情。
二、通話概況
通常,新註冊的手機號用來申請網貸,幾乎沒有通過的可能性,網貸機構普遍要求借貸人的手機號使用時長達到半年之久。手機號使用時長通常是使用者穩定性的一個參考依據。
另外,網貸機構會通過抓取的通話概況,來了解使用者的社交網路,消費能力,甚至是欺詐風險。比方說,使用者提交的緊急聯絡人,與其通話次數甚少,那麼則有可能因此拒貸。
三、與催收、中介、黑名單老哥的聯絡頻率
當網貸使用者的通話單裡,出現了太多催收和中介的聯絡記錄,則表示,該使用者很可能現在正處於負債較多的狀況之中,違約風險係數較大,很多網貸機構為了規避風險,會拒絕此類人的借貸申請。
如果使用者與上了網貸黑名單的借款人有接觸,那麼對於個人申貸也是相當不利的。畢竟,這樣的狀況會影響網貸機構的信任度。
四、檢查通訊狀況是否真實可靠
有一些網貸使用者偽造通訊資料,希望通過這個手段過網貸機構的風控稽核。殊不知,網貸的稽核風控還是蠻嚴格的,有比較強的演算法來確認使用者所提交資訊的真實性。另外,若是使用者的通話記錄甚少,那麼,也難以通過風控稽核,畢竟,網貸機構獲取通訊錄,原因之一是為了便於催收,如果使用者聯絡人甚少,那麼催收時聯絡其社交網路中人的話,意義也不大,畢竟難以通過使用者聯絡人順藤摸瓜追溯到使用者的行蹤。
在授權通訊錄和運營商資料的時候,網貸使用者差不多半年的通話資料,會被網貸機構讀取。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檢測申請人的穩定性、真實性,還有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便於在借貸人失約之後撥打其通訊錄進行催收。
其實,再好的系統都有漏洞,對於摸不清網貸機構稽核規則的網貸使用者來說,可能本身資質並不差,信用狀況也還行,但是卻還是在申貸時因為通訊錄與運營商資料不過關,而被網貸機構無情拒之門外。
那麼怎麼辦好呢?可以先觀察自己的這些資料是否存在異常。網貸大資料查詢系統一般只含有使用者的借款資料和逾期資料。但也有一些網貸資料中心,對其作出評價,有個人網貸大資料檢測通道。在發現問題後,其實,只要根據網貸機構的一些細規,來優化個人的通訊錄與運營商,這個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這些網貸機構對此的稽核規則,其實大同小異。
通訊錄與運營商的資料,一般只被同系列的網貸口子共享。
現在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去刪除或修改被網貸機構記錄的通訊錄與運營商資料。平臺儲存這類資料的時長,據說是半年。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這類資料不過關,最好還是去改善一下,比如不與黑戶老哥手機聯絡,保持良好的通話習慣,待到半年之後,這些資料不好的影響將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