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一則#22歲大學生何同學採訪蘋果CEO#的影片,在網上掀起了一陣風暴。
截至目前,該訪談影片在微博已經有了2100萬播放量,微博話題瀏覽量達到了2.4億。
這段影片中,何同學主要從教育、公益、中國消費者等方面提出來問題,庫克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22歲的何同學,流利的英文口語表達、超強的邏輯思考能力、幽默自信的言談舉止,以及對數碼科技領域專業的見解,讓很多網友感慨:自愧不如!
當然,這不是何同學第一次對話名人了。在這之前,何同學還採訪了微軟“Surface之父”Panos Panay、小米CEO雷軍、OPPO前高管沈義人等大咖,簡直就是酷炸天!
▲何同學採訪小米CEO雷軍
很多網友稱讚:從雷軍到庫克,恐怕國內數碼圈沒有第二人了吧!
那麼,這位神秘的何同學,到底何許人也?
何同學,原名何世傑,22歲,是北京郵電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出於興趣的原因在B 站註冊名為“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的賬號,併發布數碼產品的測評影片。
目前,累計播放已超過1.7億次,粉絲數達到了673萬。在數碼圈,何同學可以稱得上數碼圈頂流!
何同學的每一個影片都是精品之作,播放量均在500w以上,實名認證成為科技數碼區第一up主!
更難得的是,何同學沒有團隊,所有影片和內容都是獨立創作的。
為什麼年紀輕輕的何同學,能夠在數碼圈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呢?
其實,答案就藏在“興趣”當中。
從他的每一個影片,我們都能看到他對數碼科技領域的熱愛,市場上最新的數碼產品他都如數家珍。
在一次採訪中,何同學也談到他做影片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純粹的喜歡數碼產品,想要分享一些自己的見解。
在何同學釋出的《整理自己的生活》影片中,就講述了自己對製作影片的感受。他從十三歲就喜歡看數碼類的產品,最初也是靠著自己對於蘋果數碼產品的喜愛,測評了一系列蘋果產品,逐步成長為十萬up主。
言談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何同學發自內心的熱愛。憑藉著這股熱愛,從2018年大一下學期開始做影片,到如今短短3年的時間,何同學已經擁有超600萬的粉絲。
也許這就是熱愛的力量,可以不計回報,一股腦地扎進自己喜歡的事情裡。
正如在採訪影片中何同學與蘋果CEO庫克的對話那樣:
何同學:您對畢業生們有什麼建議?如何找到他們熱愛的工作?庫克:我以前的老闆喬布斯曾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當你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你的心會告訴你。如果你還沒有找到,應該繼續尋找。深以為然!
熱愛,才是指引一個人前行的動力。
在這個充滿機遇的網際網路時代,內心的熱愛一旦點燃,就如同星星之火頓起燎原之勢,足以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01、每一份成功,都源自心底的熱愛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唯一支援我的是,我熱愛我做的事。
喬布斯從小受父親的影響,熱愛電子產品,後來,也因為對電子裝置的熱愛他遇見了蘋果的另一個創始人——沃茲尼亞克,一個精通電子產品的偉大工程師。
在公司研發產品的過程中,因為對電子產品的極度熱愛,在他創造產品時,連內部的線路板和晶片都要親自過目,不放過一點瑕疵,即使別人看不到,也要完美無缺。
對於他來說,他必須遵循自己內心的熱愛,讓產品做到完美。
後來,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中,喬布斯說,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必須找到你的熱愛,你才能走向卓越。
的確,只有跟隨著自己內心的熱愛,我們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熱愛,才是走向成功的永動力!
曾經有人問比爾蓋茨:連續12年成為世界最富有的人,是什麼東西支撐你獲得現在的成就?
比爾蓋茨回答:因為熱愛。
在大學時期,比爾·蓋茨因為發現自己對軟體感興趣,放棄了自己擅長的數學專業。後來,一路把熱愛做成最偉大的事業,領導微軟25年。
又在2002年,毅然把執行長的工作交給鮑爾默,而自己專注於軟體的創新,只因為技術本身讓他可以更快樂、更有激情。
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你醒來的時候,都會為技術進步給人類的發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這句話足以看出比爾·蓋茨對技術研發的痴迷。
對於比爾·蓋茨來說,推動他工作的動力不是錢,而是對世界和所做事情的熱愛。也正是這份熱愛,驅使他最大化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相反,沒有內心熱愛的支撐,則很難實現真正的自我價值,甚至也很難走的長遠。
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消音器”查爾圖作為電影裡的一個反面角色,讓人印象深刻。在學校裡他是學習最認真的人,為了考第一名,每天苦讀18個小時,甚至有時候根本不懂書中的內容,也死記硬背。
他並不熱愛自己的專業,對所學的知識也並不感興趣,對他而言學習書本知識的唯一目的就是考第一,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而主人公蘭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他認為興趣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動力。查爾圖不滿蘭徹的特立獨行,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
十年後,當自信滿滿的查爾圖找到蘭徹時,才發現此時的蘭徹已經成為了知名的科學家,而自己只是一個需要找他幫忙籤合同的業務員,和蘭徹的成就相比,查爾圖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如果沒有內心熱愛的支撐,我們很難走的長遠,甚至容易迷失自我。
正如電影中所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功就會不知不覺追趕你。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心中的那一份熱愛,就像一盞燈塔,慢慢點亮我們的人生,成為指引我們前行的光。
02、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熱愛?它是持久地堅持和投入近日,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迎來了自己的八十大壽,但八十歲的他,卻依舊孜孜不倦地工作。
在宮崎駿的採訪紀錄片《宮崎駿:十載同行》中,白髮蒼蒼的宮崎駿依然在工作室從早忙到晚,堅持不懈地創作,甚至眼裡容不得一點點小瑕疵。
一部動畫,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不過2個小時,但宮崎駿私底下往往會花幾年的時間,畫出16萬多張底稿,將1500多個鏡頭慢慢打磨。宮崎駿幾乎每天都要加班,最忙的時候,一天要畫12個小時……
宮崎駿回答道:這不是工作,是興趣!
這份興趣,宮崎駿堅持了50多年。從22歲進入動漫領域工作,到如今80歲,宮崎駿依然保持著自己對手繪的堅持,從未懈怠。
據瞭解,宮崎駿創作《起風了》花了1000個工作日,修改了上萬幅圖紙,而這就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縮影。宮崎駿憑藉著這股堅持,一步步將自己的事業走向了卓越。在這個快速的時代,能這樣年復一年堅持手繪,真的太難得了。宮崎駿在《龍貓》裡曾說: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在宮崎駿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而他將這份熱愛一直延續至今。
我們常常會問:什麼才是真正的熱愛?真正的熱愛,從來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持久的堅持和投入。
前一陣子,看過一期知名導演李安在專訪欄目《十三邀》中的訪談,主持人許知遠問李安:會有一天覺得累,不拍電影嗎?
李安的回答很動人:拍電影讓我有快樂、充實、緊張的感覺,讓我充滿活力,我會選擇餘生的時間都留給電影,直到拍不動為止。
李安的回答,大概真正詮釋了什麼叫熱愛。因為熱愛,我想用餘生的全部時間,投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熱愛,從來不是簡簡單單的喜歡,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只有當你持之以恆的堅持和投入,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有一期請來了著名的小提琴大師呂思清進行小提琴演奏,嘉賓王迅聽完精彩的演奏後,非常動人。
王迅說,自己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小提琴,媽媽花了兩個多月的工資給他買了一把小提琴。剛開始他愛不釋手,學了一兩年後,熱情漸漸退卻,後來就放棄了。
如今回想起來,他後悔萬分,聲稱:既然喜歡,當初應該再堅持一下!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喜歡”,往往是三分鐘熱度,當最初的熱情消退,就很難長久的堅持下去,甚至半途而廢。
大千世界,總是有很多我們喜歡的事物。但只有當你認真對待,長時間的投入,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熱愛”。否則,你的喜歡,只是走馬觀花。
03、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在何同學採訪蘋果CEO庫克的影片中,蘋果CEO庫克鼓勵大學畢業生努力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其中有一段對話很吸引人:
何同學:當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時,怎樣才能找到的興趣所在?
庫克:要保持好奇心,有了足夠的好奇心,就能順著生活中的弦找到未來的方向,然後就會有各種發現。
的確,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我們的困惑不是不知道熱愛的價值,而是不知道在大千世界中,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可以說,發掘自身的興趣點,找到熱愛的事業,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也許正處於青春的迷茫期往往會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個時候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1.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一個人只有對周圍的事物有了清晰的認識和自我判斷之後,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興趣所在。試問,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鋼琴的小孩,又怎麼知道自己會喜歡音樂呢?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要儘可能多地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斷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並鼓勵孩子不斷嘗試,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2.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多探索
每個孩子都會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正是這份好奇心促使他們不斷地向外延伸,成為他們成長的動力。
當孩子對事物感到好奇,提出各種問題時,父母要學會認真對待,引導孩子多提問多思考,並適當地創造條件,讓孩子自由探索。在這個自由探索的過程中,孩子才能真正發現自己的興趣。
3.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孩子更多選擇的自由
記得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整個印度社會都在說,優秀的學生,一定要去做工程師,做醫生,不然就是浪費。
阿米爾飾演的主人公蘭喬卻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鼓勵自己的朋友不要被世俗的價值觀束縛,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孩子的成長也一樣,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要按照父母的想法按部就班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獨特,給孩子更多選擇的自由,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
4.教會孩子把“喜歡”,變成“熱愛”
我們往往會同時喜歡很多東西,但很少有人能做到把簡單的喜歡變成持久的熱愛。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把這份“喜歡”,變成“熱愛”,引導孩子在喜歡的領域深入學習和探索,並持之以恆的堅持和投入。
從著名的“一萬小時理論”可以看到,只有當一件喜歡的事情,不斷地投入大量精力和實踐,我們才能收穫成效。
知乎上有人曾問:一個人什麼時候,最迷人?
答: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時,整個人都在發光。
的確如此,一個人只有真正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情時,才會兩眼放光,迸發出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熱愛就像一團火,點燃我們內心的渴望,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