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昨天,小米在港股出了一則自願性公告,澄清並未進入電動汽車行業,請股東謹慎行事。

小米要做電動汽車的傳言這幾年一直沒有斷過,小米相關高管也屢次在公開不公開場合闢過謠。

但傳聞每次都能自圓其說,比如說專案是由雷軍親自帶隊,秘密進行,其他小米高管的闢謠不能作數。

最近傳言逼真到都有計劃書了,“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文案聽著都挺對味,產品設計圖、電動機賣點都列出來了,由不得人不信。

為了駁倒這些言之鑿鑿的謠言,逼得小米不得不在港股出正式公告,並由雷軍署名簽發。

就這,依然有人解讀:公告雖然否認了正式立項,但肯定了小米一直關注電動汽車行業啊!只要關注就表明有進入的可能,如果小米殺入電動汽車行業,像當年做手機一樣,再一次靠價格屠夫橫掃市場,幹翻傳統車企不是夢啊。

輿論如此期待小米造車,當然是利益使然。

看看最近的全球股市,誰跟新能源汽車攀上點關係,誰的股票就翻著跟頭漲。百度華為蘋果阿里紛紛入局,一時間,如果不宣佈造車,都不好意思自稱科技巨頭。

既然造車新勢力被認為會像當年智慧手機一樣,顛覆傳統汽車行業,那當年曾以價效比挑戰蘋果的小米,為什麼不會是特斯拉在國內的最佳模仿者呢?

巧的是,就在小米發出闢謠公告的前一天,2月20日,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內部做了一次演講,提到他對汽車新舊勢力之爭的判斷,可以說是嗆聲“新勢力”了:

很多人說,今天的世界汽車產業與當年的手機一樣,新勢力造車一定是未來。說什麼蘋果的成功與諾基亞的失敗教訓就擺在眼前,意思是說新造車勢力就是蘋果,傳統汽車公司就是諾基亞。我不這麼認為……

汽車產業轉型與當年的手機產業轉型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汽車上運轉的軟體是量身定製的,每一輛真正的智慧化汽車上執行的軟體必須個性化標定匹配,必須相互試配,絕對不能拿來就用。

不同的汽車有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功能效能,標準軟體無法廣泛套用,這是汽車行業特點所決定的。

但李書福也不得不承認,汽車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革命,最終鹿死誰手是未知的。

汽車產業革命已經開始“暴動”,從理論到實踐、從傳聞到現實、從小規模到大規模、從區域性到全域性、從邊緣到中央,這是一部正在發生的汽車產業革命劇,這是一場充滿機遇與挑戰的百年汽車變革劇,很精彩。

傳統汽車公司可以不屑一顧,頑強抵抗,堅持到底,也可以自我顛覆,出奇制勝,化腐朽為神奇。可以被動參加革命,也可以主動發起革命,可以單獨鬧革命,也可以聯合鬧革命,可以在堅守老根據地的同時,開拓新的疆域,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獨立判斷,畢竟行業變革才剛剛開始。

這是一場新的馬拉松賽跑,沒有盡頭,只有開局,沒有方法,只有方向。

這次內部演講,李書福還談了對國內產業變革的六大洞見,其中一些觀點頗為敢說:

過去幾十年,有不少企業靠運氣成功,買幾套房子就能獲利,買一片土地就能升值,只要膽大敢融資、敢投入就能成功,因為那是短缺經濟時代,加上人口紅利,中國經濟一路奔騰,像潮起潮湧,海平面自動向上提升,任何人只要在大海游泳都會自動被海水高高舉起,有投入就有產出,有產品就有市場,在那個年代,用這種方法參與競爭,傻子也能成功。

也吐槽了資本對產業的“綁架”:

這一次全球疫情期間,也有不少企業因為世界各國大量印鈔,資本急於尋求短期回報,資本市場成了資本空轉套利的直通車,資本根本沒有經過產業消化而直接空轉,扭曲了資本市場的功能配置。出現這些荒謬的現象,是全球疫情期間的又一個奇觀。有些企業估值飆升,大量融資,這也是天時。但是完全靠運氣而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只有隨時瞭解行業變化,及時研究應對方案,更快適應趨勢規律,不斷修正發展戰略,始終不忘打基礎、練內功,才是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內涵。

以及下面這段,嚴重懷疑說的是最近宣佈破產重整的海航:

面對科技自由、產業跨界、不對稱競爭衝擊,常規思維已經不能適應非常規競爭變化,由於外部環境突變導致企業既定戰略失效,管理層驚慌失措,應對無序,產品滯銷,新的戰略沒有形成,青黃不接,出現現金流斷裂,企業運轉頓時失速,戛然而止,轟然倒塌。

正如李書福所說,競爭不同情弱者,市場不相信眼淚。儘管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壯舉曾讓中國汽車品牌被世界側目,一時成為汽車製造業的國貨之光,但隨著智慧技術的巨浪來襲,如果蘋果、華為、小米真的下場造車,會不會成為年輕人的第一臺智慧汽車呢?

6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斬獲全球超一半5G訂單,5384億生意還恐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