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普通使用者在平臺面前基本就是“裸奔”。在我們用GPS、連Wi-Fi、各種APP,享受著大資料時代便利的同時,騷擾電話、詐騙簡訊、精準到恐怖的推送,也讓你承擔著隱私資訊洩露所帶來的風險。

很多人在使用手機APP的時候,並不是十分在意許可權獲取的,等到自己收到一些莫名的電話騷擾之後,才忽然反應過來,自己的資訊很有可能被這些軟體所“出賣”了。

安裝一款軟體時跳出許可權請求的彈窗,的確讓我們心煩,但G探長請你不要急著點允許,應該先判定是否在你的接受範圍內。

使用者隱私裸奔,大資料殺熟

在大資料的演算法面前,我們的生活軌跡毫無祕密可言。網友甚至打比方說,用了安卓機,等於是把衣服扒光給別人看,毫無隱私可言。新聞APP要“看”使用者簡訊,聽歌APP要“開”使用者相機,看書APP要“查”使用者通訊錄,這些隱私資訊與APP提供的服務無關,為何還要強行收集?

答案心照不宣,蒐集的資料越多,營銷價值就越大。當我們每次安裝APP時都會彈出對話方塊,告知你該APP要獲取哪些許可權,如獲得讀取通訊錄、電話、地理位置等,下面這3個關鍵許可權建議使用者要謹慎思考後再通過。

通訊錄和簡訊等許可權

很多APP都美其名曰是完善使用者畫像,但是獲取許可權後會給自己和朋友推送各種營銷廣告資訊。通訊錄和簡訊這個許可權一般是像微信、支付寶這種有社交屬性的APP才會用到的,如果是其他的應用,建議儘量避免開啟這個許可權。

位置資訊許可權

當我們點外賣、打車和使用一些地圖APP時都要用到位置資訊許可權,這一類的APP需要知道我們精準位置才能提供服務。如果是別有用心的流浪軟體,一旦獲取到我們常去的位置資訊會加以利用,甚至可以推測出我們的家庭地址和生活習慣。

攝影頭和話筒

第一款升降式的手機vivo NEX釋出不久後,成了網友口中的“流氓軟體鑑別神器”。因為有的使用者發現,用一些軟體的時候,這個攝像頭會突然默默升起,又默默縮回去,實力演繹了何為暗中觀察。所以,對於位置安裝來源不明的應用,最好還是不要通過相機以及錄音許可權。

簡而言之,使用者在安裝和使用軟體的時候,看準手機上獲取許可權的提示,看看一些功能是不是這個軟體必要的。

#G探長#寫在最後:科技創新,是為了助力人的發展。在大資料時代,完全拒絕提供任何個人資訊不太現實。個人與企業能做的,是在個人生活、商業利益和社會治理之間儘可能地尋求平衡,使資訊交換過程變得更可控,以提高個人幸福感並造福於社會。大家還遇到過哪些奇葩許可權獲取行為?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分享。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生鮮電商成"重災區" 每日優鮮 本來生活 美菜網 易果生鮮等"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