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文 | 李珂

娃哈哈的“大腦”只有一個,這是做網際網路公司的大忌。

01

不靠天,不靠地

在這場和央視財經主持人陳偉鴻的對話中,宗老闆先是大體上披露了一下今年疫情給公司造成的負面影響——2月虧損1個億;然後立馬迴歸到“整體向好”的主旋律:3月份產能和銷售恢復80%,4月至今銷售額同比增長31%,預計6月底能挽回全部損失。

據宗老闆透露,他不是打造一個電商平臺,而是一下打造四個:保健品電商平臺(娃哈哈微商)、食品飲料電商平臺(傳統B2B,或許有B2C)、跨境電商平臺(跨境B2C業務),以及”哈寶遊樂園”——一個給年輕人溝通、交流、宣傳產品的平臺(初步推斷類似於小紅書APP)。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下旬和4月初,娃哈哈就斥資超過2億元分別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巨集振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娃哈哈的食品、飲料網際網路銷售,貨物進出口等業務開了“綠燈”。上述兩家公司的法人都是宗老闆本人。

在高調披露四個電商平臺計劃後,宗老闆還特地強調:“我不反對電商,但我反對燒錢、買流量。”

宗老闆透露,為了(在不買流量的前提下)做好這個可能在6.18正式上線的電商平臺,娃哈哈將在杭州啟動一個電商大廈,還要再招個幾千人。

事實上,這話說得也沒錯。眾所周知,包括各大電商平臺在內的流量費用早已今非昔比,流量貴的問題也幾乎成了所有電商經營者的痛點。尤其在天貓、淘寶上,現在的流量價格已經沒有未開墾的地了,到處都是水漲船高的競爭。

一個對娃哈哈高調成立電商平臺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是,這一次,宗老闆“又上頭了”。

02

吃過苦,嘗過甜

事實上,娃哈哈此前並非沒有向電商“認過慫”。

娃哈哈最早“觸電”的產品,是在2018年接連推出的幾款走微商渠道產品:天眼晶睛、奶昔和羊奶。彼時,由於完全不知道社交電商是怎麼玩的,娃哈哈只負責品牌及生產,而將曾經視為成功要素的“渠道”交由IP合作方運作。

結果是,一群代理商跑出來哭訴“被騙”了。

彼時,這群“受騙”的代理商稱,娃哈哈很多當初承諾過的政策都沒有執行到位,特別是棄用了此前推出的城市代理—大區代理的模式,轉用會員—VIP—經理—Quattroporte的模式,還準備開闢線下渠道,售賣的天眼晶睛產品甚至比線上產品的價格低。

而娃哈哈方面的解釋則是“創新代理模式,各級代理商的銷售更加透明,原來所謂的大代理商就不能為了沖銷量向低級別的代理商壓貨了,觸及很多傳統代理商不合理的利益,所以這些代理商才想出了‘維權’的辦法。”

一業內人士表示,這件事本質上就是娃哈哈對於微商渠道經驗不足,娃哈哈的合作方手下出現了多個團隊同時運營,政策多變的問題,導致大量產品最終積壓到了代理商的手上,而並非被消費者購買。

娃哈哈其他兩款產品雖然沒有像天眼晶睛這樣曝出大負面,但上市近兩年後,也逐漸在市場上消失了聲量。

微商事業的不順,讓娃哈哈意識到需要渠道不可假手於人。於是,娃哈哈痛定思痛,成立了一家叫做“杭州娃哈哈鉅和”的子公司,法人為宗鉅量;並和拼多多合作銷售單價1元左右的常溫乳酸菌產品“呦呦君”。據一知情人士透露,呦呦君在拼多多平臺上的銷售情況相當不錯,僅官方店就賣出30餘萬件藍瓶呦呦君。

客觀上來說,相比起一地雞毛的微商事業,娃哈哈和拼多多的這場合作也不見得能帶來多少實際利潤;但娃哈哈敬畏市場的態度確實值得敬佩,畢竟宗老闆已經70多歲了。

即便如此,剛剛嚐到甜頭的娃哈哈就貿然甩開其他電商平臺“單幹”,且,兩家子公司都是宗老闆親自掛帥上陣——這次的步子。是否邁得大了點?

03

做平臺,太難了

“娃哈哈的電商化,其實你可以理解為娃哈哈的又一次多元化。至於最終成功與否,可以從娃哈哈過往的多元化的結果和暴露的問題上看出端倪,因為核心是一樣的。”一觀察人士表示。

所謂“核心”,在上述人士看來,其實無外乎亮點:一是上文曾提及的“流量從何而來”;二是“開明化專制模式的可行性”。事實上,過往十年,娃哈哈的多元化始終沒有解決的就是新興消費者流量的問題。

例如,2010年,娃哈哈宣佈進軍奶粉行業,推出產品高階嬰幼兒奶粉“愛迪生”,但市場佔有率不足1%。

同年,娃哈哈涉足商業地產,以中產階級消費為主要目標,銷售較低知名度的歐洲品牌,紅紅火火的開了首家娃歐商場。但事實是,消費者最終的感覺更多是“既感覺不到高中檔的服裝,也享受不到中低檔的價格”。

2013年,在白酒行業紅利期結束之後,娃哈哈卻高調推出領醬國酒,半年就音訊全無。

事實上,娃哈哈雖然每年依舊推出幾十款新品,但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能夠接班營養快線的產品了。

以碳酸飲料著稱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早已大力推進純果汁產品,可口可樂更是開始涉足高階奶製品行業。六個核桃扯起補腦大旗,銷量一路飆升;加多寶將中藥養生文化和現代生活結合,單品銷量也曾超過兩百億。

而此間,娃哈哈要麼還在玩概念——推出已經被國外拋棄的富氧水;要麼還在跟風——“模仿”推出格瓦斯、啟力,卻被同行鄙視產品不地道。雖然啟力、格瓦斯都短暫暢銷過,但很快便走向隕落。

上述人士質疑稱,“如果連線下消費者的需求點都難以摸清,那麼線上更為挑剔、集中度更高的流量,娃哈哈從何下手?歐娃商場無法從萬達手上搶來客戶,領醬國酒既沒有搶來茅臺的客戶,也沒有搶來茅臺鎮小酒廠的客戶——那麼,娃哈哈的電商又有什麼底氣和阿里、京東搶流量呢?”

另一方面是娃哈哈自身運營上轉型的問題。

2009年,我買網背靠中糧集團的產品和供應鏈光環,以其它電商巨頭及生鮮創業公司所不具備的先天優勢,成了行業里名副其實的領頭者。不過,擁有強大供應鏈支撐是其最大優勢,但這並沒有幫助其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十年過去,我買網被趕超的不是一點兩點,第一梯隊不保就算了,第二梯隊都擠不進去了,就是到了第三梯隊也排不到前幾名。

他認為,在創辦自有電商平臺這件事上,娃哈哈不見得能比中糧做得好。一是當初的中糧切中了“生鮮”這一藍海領域,以領軍者的身份獲取了巨大流量,這樣的機遇現在不可複製;二是娃哈哈作為一個三十餘年的龍頭企業,上至宗老闆的獨斷獨行,下至內部人事、流程的複雜程度甚至可以“媲美”中糧。

事實上,宗老闆的“開明的專制者”的管理模式,的確成就了娃哈哈的創業成功。但也正因如此,現在,消費需求、市場、環境,以及娃哈哈自身的情況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對與宗老闆的一些多元化選擇和操作模式,就連他的女兒宗馥莉也表示“看不懂”。

不過,娃哈哈始終都是宗老闆說了算,外來的職業經理人想在娃哈哈做點“創新”,實屬不易。此前,娃歐商場也高薪挖過職業經理人,但自身基因和集權式用人文化,對新進人才,尤其是跨界人才來說,會帶來不小的適應阻力。

類似的例子也曾發生在歐娃商場的老對手——萬達身上。

2012年,曾擔任谷歌總部電子商務技術部經理、阿里巴巴國際交易技術資深總監的龔義濤在萬達老闆王健林200萬年薪的懸賞下,選擇了從零開始去構建萬達電商。兩年過後,萬達電商尚未形成眉目,龔義濤卻選擇了離開,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萬達軍營式文化對空降兵形成了阻礙。

“任何專案的成敗都由操盤人決定,宗慶後是飲料業經營大師,卻未必是其他產品的經營大師。說白了,娃哈哈除了有錢,其他什麼優勢都沒有……而現在早就過了有錢就能成功的時代。” 宗老闆昔日祕書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

“希望娃哈哈的電商夢,不要只是為了滿足宗老闆的個人情懷,而是真正地幫當下陷入泥潭的娃哈哈找到了一條新路。但憑心而論,娃哈哈依靠當下的體系,想要從分銷之王蛻變為電商之王,實在是太難了。”上述娃哈哈老員工表示。

最新評論
  • 1 #

    那不一定,其實你們高估搞電商的實力,做實業難度遠遠大於電商,實業稱王才是英雄,電商搞來搞去都是那幾招,區別的是能不能源源不斷的融資,再融資!

  • 2 #

    看到四個平臺的方向就知道又是失敗收場!哇哈哈其實真正的要研究自身的營銷渠道特點,網際網路工具來優化已有的渠道,說不一定能夠成功。

  • 3 #

    雨露均沾,不如攻其一點,再有錢也不能撒錢!

  • 4 #

    做好做精自己的領域,電商還是那幾家是老大,這才是燒錢

  • 5 #

    中國的飲料不改革,一定會覆沒,一切飲料一定要回歸大自然,天然的飲料是未來的趨勢!

  • 6 #

    王力巨集的娃哈哈喝著有感覺,後面的包裝感覺怪怪的

  • 7 #

    有錢也不能這樣敗啊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三棵樹入選全球通訊巨頭華為外牆塗料與地坪漆戰略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