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到家服務雖然也有新零售平臺參與,但主體是傳統零售店;社群社群不是微商,而是傳統門店+社群;直播的主體也不是網紅,而是品牌商,他們走的是“社群+直播”的路徑。

因為物流不暢,依賴物流系統的電商、社交電商在疫情期暫時處於低谷。同時,因為小區封閉等措施,傳統商業發現社群社群是走向使用者的最佳路徑,品牌商們也發起了社群合夥人招募。

第一次,品牌商、零售商等傳統商業體系成了網際網路的主角。有了第一次,趨勢就不可逆轉了。

自阿里爆發以來,主角是平臺商,包括平臺電商、社交電商、B2B、新零售等,都是網際網路新平臺唱主角。品牌商,只能成為平臺商的商戶之一,可以視為網際網路商業被動的參與者。

網際網路時代以來,品牌商最大的迷失就是沒有自己立場的商業思維,而是接受了“博弈方”的商業思維,比如平臺思維、流量思維。這是平臺商立場的商業思維,而平臺商與品牌商是互為博弈的雙方。

平臺思維、流量思維,其結果是平臺商可以“用品牌商提供彈藥博弈品牌商”。平臺流量是大家共同創造的,但是,反過來品牌商要向平臺購買流量。因此,對品牌商而言,流量思維可能就是“流量陷阱”。

商業思想是有立場的。平臺思維從其立場而言是對衝品牌商的。

從2017年以來,我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比如新營銷、BC一體化、社群社群,並且一直與品牌商共同實踐,就是希望品牌商能夠建立自己獨立的網際網路商業體系。

品牌商能否看到自己主導的網際網路商業機會,是很重要的戰略洞察。錯失這個機會,沒有後悔藥。

社群+社群,品牌商2C新樞紐

傳統商業是2B,網際網路商業是2C。以網際網路為工具,抵達2C,就可以視為網際網路商業。因此,不單突破平臺電商和社交電商才是網際網路商業的定向思維,而是所有2C模式的商業體系都視可以為網際網路商業。

社群合夥人突然受到品牌商追捧,就是因為這條路徑對品牌商太重要了。

快消品的存量都在2B,當然不能拋棄傳統渠道。但品牌商成立自己獨立的2C系統,幾乎不可能。B2B和新零售又在搶奪終端,因此,品牌商最大的危機,可能就是沒有自己主導的網際網路商業體系。果真如此的話,品牌商就有可能成為“新制造”的代工方。

這是關乎品牌商在商業中地位的問題。儘管我們知道,品牌商是價值的創造者,但如果價值創造者沒有自己的主導者,創造者也就不成其為創造者了。

品牌商通過深度分銷已經抵達社群(終端),再通過社群抵達使用者,就實現了2C。因此,社群社群已經成為品牌商的網際網路路徑的新樞紐。

新零售現在分為兩塊。一塊是創新型新零售,如盒馬鮮生、瑞幸咖啡。另一塊是藉助社群終端的新零售,如社群團購、轉型新零售的B2B,如零售通。

現在的態勢決定了無論新營銷還是新零售,社群是重要的流量入口。未來的競爭,社群是原點,是社群品牌商的路徑,平臺是新零售的路徑。誰能為社群店賦能,誰就掌握了流量入口。

特別強調一點。社群營銷的重點,不是交易(下單),而是營銷,包括線下場景體驗、社群傳播,傳播也不是廣告,可能是體驗時的打卡,至於在哪裡下單,是線下還是社群或雲店,已經不重要了。因此,以社群社群為技術工具,打通線下、社群和網路,才是真正的社群營銷。

下面,我將提出六個話題,說明品牌商為什麼要藉助社群社群全面完成網際網路化。

第一個話題:

快消品企業網際網路化有哪些路可走

未來營銷都會藉助網際網路工具,那麼,快消品企業網際網路化有哪幾條路徑呢?

第一條路:走平臺電商之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9年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的資料,2019年電商佔中國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的23.1%。這已經接近電商的份額極限,而且平臺電商並非快消品的主渠道。所以,電商並非快消品企業網際網路化的主流路徑。

第二條路:走私域流量。微商已經換了多個說法,比如社交電商、新零售、私域流量,儘管他們不一定承認。可以這麼說,私域流量在社會零售商品的份額可以忽略不計。快消品大品牌,上千億、數百億、數十億的規模,單一品牌的私域流量沒有超過10億的。企業不可能用一個幾億的銷量挽救規模大得多的銷量。儘管我並不反對嘗試私域流量。對於快消品行業龍頭,私域流量註定是邊緣化的。

第三條路:自建電商平臺,比如APP。多數快消品企業根本做不到,就整個社會來講也不現實。

第四條路:做新零售。線下企業與網際網路結合,站在零售商角度是新零售,站在品牌商角度是新營銷。我經常對品牌商說,你一個廠家,做什麼新零售啊。但是,我並不反對品牌商參與新零售平臺,這就如同品牌商參與電商一樣,也是銷售渠道之一。

第五條路:社群團購。目前看,社群團購與主流品牌商沒有找到結合點,社群團購平臺未來可能要自建供應鏈。

第六條路:通過深度分銷實現網際網路化。快消品的主要銷量,現在一定在傳統渠道。儘管深度分銷可以與渠道網際網路結合,比現在麥郎的“四合一”模式,儘管說傳統渠道可以數字化,比如品牌商也可以做B2B,但是,這些都是2B業務。

快消品的主戰場,現在是在傳統渠道,未來仍然如此。只有通過渠道實現了網際網路化,才算全面實現了網際網路化。

總結一下:1.平臺電商,快到極限;2.私域流量,羊腸小道;3.自建平臺,如同愚公移山;4.新零售,立場錯位;5.社群團購,不是品牌商的菜;6.沒有B端網際網路化,品牌商的網際網路化就沒有完成。

第二個話題:社群營銷是快消品企業

網際網路化的必然路徑

快消品企業網際網路化的六條路徑,前五條路都是直接2C,即品牌商通過平臺直接做2C,叫做B2C。

但是,快消品最大的存量在2B,即傳統渠道的深度分銷。因此,沒有傳統渠道的網際網路化,就沒有完成真正的全面網際網路化。

網際網路化一定要做到2C。快消品涉及全國14億消費者,通過中心化的商業邏輯實現2C,幾乎不可能。所以,傳統渠道的網際網路化一定是先2B再2C,我稱之為BC一體化。

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說,他很早就提出了BC一體化。新營銷專家群,如牛恩坤、方剛、張學軍、丁丁,我們一直在提倡BC一體化。

2B與2C的連結點在哪裡?我認為是社群社群。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沒有社群社群,品牌商無法普遍性地連線使用者。正如電商連線使用者要經過平臺一樣,2B連線使用者也要經過一箇中間環節。

連線使用者有三大手段:一是技術手段,比如一物一碼;二是內容手段;三是社群手段。

前兩種方法是中心化的,後一種是分散式的。分散式的黏性更強。

一是微商之路,招募一個合夥人,通過朋友圈傳播,通過雲店下單,通過總部(或前置倉)配送。這種做法,繞過了傳統渠道,相當於另建一個新渠道,仍然沒有實現渠道的網際網路化,有社群之名,無社群之實。是典型的快消品的微商。

二是社群營銷之路。社群合夥人,它的主戰場應該在社群,我叫社群營銷。這才是真正的BC一體化。

第三個話題:

社群營銷的技術路徑是社群社群

社群營銷的技術路徑是社群社群。這裡要搞清兩個概念:一是社群;二是社群社群。

社群最簡單的定義是: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由此可見,“一定地理範圍”是社群的關鍵詞。

我們講到社群,一般有兩個社群概念:一是居住小區。比如便利店就是“步行5分鐘”的地理半徑,往往適用於一個居民小區;二是行政組織,比如原居委會改為“社群”。在商業上,更多的是指居民小區。

現在講社群,是一個網際網路語境的概念。社群是有其他類項的社交關係鏈,比如工作群、親朋群、同學群、戰友群、愛好群。社群至少有一個同類項,也可以有多個同類項。

新營銷專家方剛說,人在哪裡,營銷就在哪裡。從地理空間講,人在社群;從虛擬空間講,人在社群。兩者打通,人在社群社群。

在商業上,我們把社群分為社群社群和垂直社群。這樣分工是為了商業化利用。

社群社群有一個同類項:地理上在相同的社群。一般人很少建立社群社群,但是,物業管理、行政社群的管理者以及使用者在社群的商業機構,他們為了管理和商業的需要,通常會建立社群社群。

垂直社群在商業上的價值,往往是共同的興趣和偏好,可在商業上利用。微商建立的社群往往是垂直社群。

過去在商業上,很少談論社群社群。一說到社群商業化,似乎就是垂直社群。社群商業化受微商影響很大。這也是我們在推廣社群營銷時一個很大的障礙。

社群社群最大的特點,就是線下本來就是熟人,但是,因為同類項只是共同的社群,所以,平時的社交關係也不是特別強,往往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甚至有時候“面熟人不熟”。正因為如此,我總結社群社群有三個特點:一是乾淨。不像很多社群很亂;二是安靜。沒事不說話,說話就有事;三是溫度。因為社群就那麼多人,群主必須珍惜。因此在運營上會花功夫。

傳統零售都有商業半徑。KA的商圈半徑大,便利店的商圈半徑小。商圈半徑越大,社群社群的黏性就越小,因為不熟。所以,比較好的社群社群一定是地理半徑不大,但群友密度高。

社群社群本來就不多,有密度的就更少了。而社群商業化,垂直要有黏性,社群要有密度。

第四個話題:

社群營銷是啟用公域流量

從流量的角度講,現在分為三大流量:

一是所有的私域流量,不依賴中間環節,直接2C。但是,我們也發現,私域流量最後一定是“多層級2C”,比如,微商就是多層級的社群成為銷售渠道,我稱之為社群渠道化。

我反覆強調,私域流量很小。存量很大的傳統品牌商不要寄希望於私域流量挽救企業的增長。

二是商域流量。所有的電商平臺都是商域流量,流量靠花錢購買,而且價Grand SantaFe來越貴,現在已經比線下貴了。商域流量的規模是有限的,現在已經快達到極限了。並且對於快消品來說,電商平臺佔總份額不高,不會超過10%。方剛老師說,快消品三大流量的份額之比應該是:“1990”。即私域流量佔1%,商域流量佔9%,公域流量佔90%。我總體上認同。

三是公域流量。傳統渠道就是公域流量。也就是前面說到的佔快消品份額90%的這部分怎麼網際網路化?

前面講,多數2C都要經過中間環節,那麼,傳統渠道要經過的中間環節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社群社群。

既然社群社群是公域流量,就要記住幾點:第一,它的流量很大,遠非私域流量可比;第二,它不是任何品牌商的;第三,誰激活了公域流量,流量就導向誰。

為什麼社群社群能夠啟用公域流量呢?這就是2C可以倒逼2B,增量可以啟用存量。所以,社群社群不僅是賣貨那麼簡單,而是有槓桿效應的。

我曾經說過,2C的星火,燎原2B。這正是BC一體化的魅力所在。

第五個話題:

社群社群天然打通三度空間

建立社群社群有兩條路線:一條是三隻松鼠的做法。先招商有社群能力的人加盟,然後線上下建店;另一條是傳統快消品企業要走的路,先找到在社群有社群運營能力的人,自然就有了社群社群。

因為社群社群是把社群的熟人拉進社群,這就天然打通了線下與社群兩個空間,而網路(如直播、小程式)又很容易順著社群導流,所以,社群社群天然打通了三度空間。

打通三度空間的重要性是什麼呢?線下流量枯竭,社群和電商紅利消失,這說的是同一個問題:單一維度的商業已經到了流量成本的天花板。

傳統渠道、微商、電商,這些都是隻有一個空間維度的商業體系。單一空間維度的商業,雖然格局仍然可變,但對品牌商而言,無論轉戰哪個空間維度,成本都不低。

戰略和管理專家施煒老師不僅提出了三度空間的概念,還把商業簡化為認知、交易和關係三個基本環節。

打通三度空間,意味著認知、交易和關係,可以在三個空間實現三位一體,從而降低總體成本。比如線下建立關係,社群建立認知,在網路交易。

打通三度空間的價值有多大?簡直超出想象。所以,一定不要把社群社群視為交易平臺。線上下、社群和網路三度空間中,社群是路由器。社群社群,天然連通線下和網路。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傳統“到店”受阻,電商配送也缺失。於是,社群社群成為2C的連線工具。這說明什麼呢?有了社群社群,就有了三條同時通向2C的路徑。

第六個話題:

如何運營社群社群

第一步:定向爆破,建立2B強關係

一定要清楚,社群關係先天存在,社群運營是專業。

過去深度分銷考核鋪貨率。2017年,我在實踐新營銷時提出“定向鋪貨”。定向鋪貨有兩個前提:一是門店有線下強關係;二是店主能夠成為品牌商的“粉絲”。

有社群線下“強關係”,就能夠通過社群變成“強互動”。群主成為“粉絲”,有強認知,社群社群自然就有了傳播功能。

社群在商業有三大職能:社交、傳播、交易。在社群社群的商業運營,一定要貫徹“強社交,中傳播,弱交易”。因為交易傷害關係。但是,只要有認知,三度空間都可以交易,而快消品的主要交易場景線上下。

第二步:通過2C給2B創造增量

商業運營中,增量思維很重要。中國改革開放,一個重要思維就是“用增量啟用存量”。啟用,就有了槓桿原理。槓桿原理,要麼省時,要麼省力。

要做到上述兩點,就需要品牌商進行組織改造。傳統銷售部門是2B組織,現在要能夠同時運營2B和2C。

第三步:社群社群的高密度運營

社群社群是公域流量,一旦公域流量被啟用,就有人利用資源優勢將其據為己有。在傳統深度分銷裡,深度分銷從早期的客情變成了最後的重資源投入,即是如此。

什麼是密度?密度即認知,密度即品牌。沒有密度的社群社群和C端認知,沒有商業價值。

第四步:強化線下體驗

越是進入網路時代,線下就越重要。如果說過去2B只需要做客情就行,現在還要做體驗。因為體驗是最強的認知。而線下體驗,又需要場景建設。

要做到上述三點,必須改造傳統銷售部門的功能:

1.改造前臺。不能另建隊伍,否則就不是BC一體化,而是另建渠道,直接2C了。

統一公司已經把它的銷售部門的職能從“陸軍”(渠道建設)改變為“空軍陸戰隊”(渠道建設+傳播)。

這麼做,早期當然會增加人員。但是,當渠道從2B延伸到2C後,會倒逼2B,反而會提高渠道效率和人員效率,同時也會加速渠道數字化(B2B)。

2.改造後臺。社群社群是公域流量,公域流量就像傳統渠道一樣。傳統渠道,誰的客情好,誰就用得好。那麼,社群社群作為公域流量,怎麼才能用好呢?有兩個辦法:一是內容生產能力,統一把原來的市場部改為市場內容部;二是社群玩法的替代,啟用社群,玩法很重要。(劉春雄,本刊高階研究員,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副教授 作者: 劉春雄)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智慧商業》未來30年的新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